事务性公文写作琐谈事务性公文写作琐谈则要略写或舍弃。
二、工作报告(一)工作报告的含义、特点和类型1、工作报告的含义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代表领导机关在大型会议上,针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基本工作,对全体与会者所作的全面、系统的报告,就是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是大会的主要项目,它的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向本系统的领导和群众汇报工作;传达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或最要文件;部署工作,提出下一步工作目标和原则要求; ? 动员群众积极投入某项工作。
不同类型的大会,其工作报告的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
2、工作报告的特点①全面性工作报告是对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基本工作所作的全面性的报告,有着综合性、系统性、总揽全局的特点。
因此工作报告一般都要分成几个大的部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工作进行汇报和部署,篇幅一般比较长。
特别是政府负责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党的机关负责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所涉及的时间长、空间大、问题多、份量重,有时宣读时间可长达数小时。
②全局性工作报告虽然是某一领导人在大会上宣读的,但报告的内容却不仅仅是报告者个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它是领导机构集体意志的反映,在这一点上,它跟主要代表个人意志的领导讲话稿有着本质的不同。
所以,工作报告从初步构思到修改定稿,都要经过集体讨论,并要在领导班子的会议上获得通过之后,才能到大会上宣读。
③指导性工作报告一般不具体布置某一项工作,但指导性的特点十分鲜明。
正确评价以往的工作,明确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任务和奋斗目标,以便大会之后统一步调、统一行动,这是工作报告的基本功能。
人们经常说要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其中包括传达贯彻××会议形成的决议,也包括领会执行大会工作报告的有关内容。
3、工作报告的类型①汇报性工作报告一届领导机构任期已满,在本次大会上选举换届之前,由上届领导所作的工作报告,一般都属于汇报性工作报告。
②传达性工作报告重点用以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决议,以及上级机关的重要指示和重要会议精神的工作报告,称传达性工作报告。
③部署性工作报告这种工作报告的内容侧重于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阐明工作活动的宗旨、任务、目的、意义。
(二)工作报告的写法1、标题、时间、称谓①标题工作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基本形式。
单标题有两种情况:一是由报告性质和文种构成,如《政府工作报告》;二是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如《在省直机关反腐倡廉动员大会上的报告》。
双标题是将报告主要内容或主要精神概括为一句话做为主标题,副标题则由报告人、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如《高举旗帜把握大局进一步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同志在中共××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②时间大会工作报告的时间位于标题之下正中,外加括号。
③称谓称谓在正文之前,顶左边书写,一般写为:同志们、各位代表等。
2、正文①开头工作报告的开头,有下列几种写法:报告人向大会提出审议报告的请求。
这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主要负责人作工作报告时常用的格式。
阐明会议的意义和主题。
这是党的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常用的写法。
开门见山提出主要工作要点。
这是部署工作性的报告常用的开头方式。
②主体作为充分展开报告内容的部分,主体因报告类型的不同、侧重点的不同,写法会有较大的差异。
如果是汇报性的工作报告,主体要全面总结任期内或特定时期内的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的打算及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
如果是传达方针、政策、决议、指示的工作报告,主体主要是转述和解释有关精神,并对贯彻落实提出具体方案。
如果是部署性的工作报告,主体要列举出主要工作、任务、目标,还要提供方法、步骤、措施和要求。
③结尾结尾一般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提出贯彻落实的要求。
三、领导讲话稿一、领导讲话稿的含义、特点和类型1、领导讲话稿的含义广义上说,开幕词、闭幕词、工作报告,都是领导讲话稿。
这里所说的领导讲话稿是狭义的,是指领导人在会议上用于口头发表的、带有一定指示性或指导性的文稿。
领导讲话稿是一种常用的会议文书。
领导讲话稿提倡由领导人自己撰写,也可由领导授意,秘书代写,最终于领导审定使用。
领导讲话稿不像大会工作报告那样有着鲜明的集体意识性,它可以有领导个人的观点。
有些领导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用文稿,直接在大会上演说,由别人记录下来才形成文稿。
2、领导讲话稿的特点①主旨鲜明,重点突出如果一个领导在台上讲话,说了很多,听众还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个讲话稿一定是不成功的。
领导讲话稿要做到主旨鲜明、重点突出。
针对什么问题,表明什么观点,拥护什么方针,传达什么政策,批评什么错误,提出什么要求等等,都要集中明确。
为了做好这一点,讲话稿的写作首先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话题来写,其次要注意抓住要点、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②语言通俗,表达生动常见有些领导在台上讲话时,台下的听众或心不在焉,或窃窃私语,或左顾右盼,或昏昏欲睡,这样的讲话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是成功的讲话稿。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内容空洞,也可能是语言枯燥、表达生硬,引不听众的兴趣。
语言通俗、表达生动,是领导讲话稿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写作中必须注意这一点。
为此,八股腔调不能有,枯燥的说教不能有,要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吸引力。
③台上台下,双向交流讲话稿在引起台下人思想和感情的共鸣时,才算是真正被听众接受了。
事实上,讲话稿虽然是一个说、众人听的单声话语,但台下听众用表情与讲话人进行的无声交流,决定了讲话不是单向性的,而是跟听众的相互交流。
为此,撰写讲话稿时必须心中有听众,要预测听众可能出现的反应,力求与听众形成共鸣。
3、领导讲话稿的类型①宣传鼓动性讲话在动员会、庆祝大会、成立大会、运动会开幕式、群众集会等大会上,运用较多的是宣传鼓动性的讲话稿。
这种讲话稿,重视思想的宣传和精神的鼓舞,一般不作指示、不部署工作,但可以改变听众的精神面貌,唤起听众投身某项工作或事业的热情。
②分析指导性讲话布置中心工作,或研究某一问题,或统一与会者思想的会议,运用较多的是分析指导性讲话。
这种讲话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进行深刻的理性分析,深入浅出,循循善诱,逻辑性强,说服力强。
③总结评论性讲话总结会、表彰会、办公会、经验交流会以及大会闭幕式上的领导讲话,侧重于总结评论。
或对前一段的工作,或对大会的成果,或对各种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作一番总结评论,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是这种讲话的主要内容。
(二)领导讲话稿的写法1、标题、日期和称谓①标题领导讲话稿的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是单标题。
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文种组成,如《xx同志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也可以省略讲话人姓名,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二是双标题。
写法是:将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概括为一句话作主标题,再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文种组成副标题。
如《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日期将讲话当天的日期用汉字书写,加括号置于标题下方中央。
③称谓根据会议的性质、与会者的身份,分别使用同志们、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等。
2、正文①引言讲话稿的引言有多种写法,归纳起来有下列主要类型:强调时间、空间,概略描述场面。
庆祝大会比较多地采用这种引言。
如:今夜月明风清,波平如镜。
中葡两国政府在这里举行庄严的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举世关注的重要时刻。
(xx1999年1 2月20日《在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的讲话》)表示慰问和祝贺。
上级领导出席下属某部门或系统会议时的讲话,较多采用这种引言。
如:李安厅长在全省高速公路工作会议暨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话题。
在传达精神、布置工作的会议上的讲话,较多采用这种引言。
如:李安厅长在厅机关和厅直单位处级干部学习班(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②主体作为讲话稿的核心部分,讲话稿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无非是主题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表达通畅、文字准确。
关于内容、文字问题无需多说,这里重点强调结构的安排。
主体部分的层次安排主要是并列和递进两种方式。
并列式结构就是将几个方面的问题相互并置地排列起来,说完一个,再说一个,各个层次之间如果相互交换位置,一般不影响意思传达。
在布署工作的会议或总结性的会议上的讲话,这种写法比较常见。
递进式结构是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层到深层的层次安排方法,各层意思之间呈现逐层深入的关系。
在统一思想的会议上,较多采用这种讲话方式。
讲话稿的主体,因会议不同、讲话人的身份不同、内容侧重点不同、领导之间先后讲话的次序不同,其写法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以上说的两种结构方式,只是就大体而言,具体操作起来还需要灵活处理。
③结尾相当多的实用文体都不一定要有结尾,但讲话稿不同,它一定要有一个结尾。
否则,听众会认为, ×× 领导还没有讲完怎么就转身下台去了?写结尾要注意两点:首先,结尾要结在必然收束的地方。
主要内容表达完毕了,主体部分结构完整了,文章就到了要结束的地方。
这时如果还不结束,听众就会不耐烦。
反过来,如果内容还没表达完,主体还不完整,既使有一个专门的结束语,文章也不完整。
其次,可采取自然结束和专门交代两种结尾方式。
自然结束不用专门的结束语,但听众都能听得出来,讲话到这里结束了。
专门交代则使用模式化的结束语。
附送:事务所实习报告事务所实习报告篇1:事务所实习报告通过实习,我在我的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几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
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大量庭审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在一些案件的立案过程中我还担任了具体的案卷整理工作,并且对部分参与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对立案的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注意在此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理论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实习结束时,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
下面我从毕业实习目的、毕业实习要求、实习成果等方面对我的实习过程作以总结。
一、毕业实习目的实习工作是大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项课目,也是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我的这次实习时间是从二00七年三月十二日至四月十二日。
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认真完成领导和其他律师交办的工作。
在律师们的指导下,我开始熟悉这个行业并慢慢进入律师的状态,对律师事务所运作的程序和法律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