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青春期早恋问题青春期早恋问题是每位老师都会在所教班级遇上的,有的老师经验丰富,最后解决得皆大欢喜,但是也有的老师处理得太过冲动与极端,最终使得学生走上了不归路。
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教师自身对于青春期早恋的认识就不太正确,有点偏极端,从而使得师生成为敌人。
因此,教师正确认识青春期早恋问题非常必要。
本文就从早恋的概念、特点、类型、原因以及建议的处理方式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早恋的概念早恋,也称为青春期恋爱,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过早的谈恋爱。
而从理论上来说的话,早恋则是指未成年男女在性生理发育成熟时,仅凭着对异性产生的幼稚冲动的情感,在缺乏社会经验,思想意识均不成熟,不懂得选择恋人和建立婚姻家庭必须考虑的条件等情况下,缺乏理智地过早恋爱的现象。
现在早恋主要发生在中小学,这个阶段学生心智不成熟,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就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早恋的特点因为发生的“早”,因此主要有以下介个特点:1、朦胧性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并不明确。
他们主要是单纯的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青少年在恋爱的同时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不稳定性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情况都会发生变化,而每一种变化都会给爱情带来影响,致使青少年恋爱关系缺乏持久性。
4、单纯性青少年往往会认为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他们的感情像水晶般的纯洁,但由于与现实不符,因此往往蒙受心灵上的创伤。
但是我认为这一点也恰恰好该是所有人好好守护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往往在爱情方面越来越不“单纯”,所求也越来越多,再想找回青春时期的感觉越来越难,因此我们作为成年人,还是该好好保护好青少年的单纯。
5、兴奋性和冲动性早恋的这一特点与青少年的情感特征有关。
青春期常被人们称作是情感的“狂风怒涛”时代。
他们的情感具有强烈、不稳定、易冲动的特点。
在与对方相处时,言行、举止常常表现得特别兴奋和冲动。
早恋的这种特点常常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某些青少年由于在与对方相处时过于兴奋和冲动,往往会缺乏理智,将自己完全置于激情的支配之下,过早偷食禁果,导致越轨行为。
三、早恋的类型根据早恋的直接原因,把早恋划分为如下类型:1、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根据爱慕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3类。
①仪表型。
由于爱慕对方外在的仪表而产生的早恋,常说的“好帅”“好美”“好高大威“好小鸟依人”等等,这类早恋是最常见,但也最难以持续和稳定的。
猛”②专长型。
由于爱慕对方的某项自己崇尚的能力或专长而产生的早恋,这种在青春期主要是喜欢学习比自己好的。
③品性型。
这类早恋是由于爱慕对方的某些自己崇尚的品性而产生的早恋,这相比而言维持得比较持久。
2、好奇型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性意识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对异性变得很敏感,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
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就想结交异性朋友,建立“恋爱”关系。
3、模仿型即因为模仿别人的行为而产生的早恋现象,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影视作品和报刊书籍。
4、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5、愉悦型即为了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青春期男女之间的密切交往,往往会给双方带来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会进一步促进青少年之间的密切交往,逐渐转变为早恋。
6、补偿性即为了获得感情补偿和排解受挫的情绪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感情补偿是指青少年在学业上或感情方面受到挫折时,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或者为了摆脱感情创伤,一些青少年就想用早恋的方式排遣受挫的情绪,从异性那里获得感情补偿。
7、病理型即由于病理原因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在当代社会由于营养过剩,一些食品中含有性激素的作用,或者生理的疾病、家庭遗传等原因,造成一些青少年身体早熟,或者心理早熟,甚至性变态心理。
这些都会诱发青少年的早恋现象。
8、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
最典型的心理就是你们不许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
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正常的异性交往会迅速向早恋关系发展。
了解了早恋的类型,那么接下来我认为我们最该清楚的就是早恋的原因。
四、早恋的原因一般提起早恋,有的学生是认为这就是坏孩子做的事情,就算是早恋的学生也是非常矛盾的,觉得自己做了错事,而老师家长更是严肃批评和处理,这更加加深了学生的错误认识,因此教师掌握早恋原因至关重要。
(一)自身原因1、生理上的成熟处于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一方面,身高、体重、胸围、四肢等都迅速生长发育,身体各器官的结构和机能逐渐成熟。
同时荷尔蒙刺激性腺和生殖腺的分泌,促进了性器官、第二性征的发育和出现,引发了男女生在身体形态和生理上明显的两性差异,性机能开始成熟。
性机能的成熟加强了他们对性意识的觉醒,增加了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和向往,从而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
生理上的发育和性机能的成熟,是青少年产生早恋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2、心理上的上的“断乳”随着生理发育逐渐成熟和第二特征的是青少年早恋产生的内部根源。
“断乳”心理上的.出现,青少年的思想、情感等方面也在发生急剧变化,心理波动性大,很容易产生兴奋、冲动、神经过敏,很容易受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出现心理上的“断乳”。
对爱的需求、渴望和好奇,与青少年特有求知欲的结合,使他们对性的信息比较敏感,对异性的注意也越来越强烈。
在相互不断的交往和彼此好感的基础上,可能会出现爱情的萌芽——早恋现象。
(二)家庭因素1、家庭性教育观念偏误,家庭对子女性教育匮乏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家庭的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就是“望女成风”。
他们只是片面地注重和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
从而忽视了子女的内心世界、情感感受及其他需求。
父母不能对子女的两性关系作出正确的道德评价,甚至禁止子女与异性同学的接触。
2、家庭对早恋的处理态度和教育方法不当很多家长在发现子女早恋时,根本不去顾及子女的感受,只会不分青红皂白,痛下各种禁令,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阻止其继续,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父母的干涉非但没能减弱男女学生间的感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孩子早恋,父母、亲人的批评、指责,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这往往会激起孩子的愤慨和内心的抗议,容易让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与家人疏远、甚至不信任家人。
所以,我们应”珍视它、爱护它,而不要随意糟蹋它”。
3、家庭结构缺失结构缺失的家庭主要是指双亲缺失家庭、再婚家庭或单亲家庭。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少母(父)爱,特别容易寻求同龄人的关怀。
当他们遇到关心自己的异性,容易产生强烈的好感和依附感,就有可能导致恋爱的结果。
案例:某普通中学高二某班学生小杰和小丽。
小杰天资聪颖,英俊潇洒,成绩优秀,但三年前父母离异,无奈随母生活,但其母经常早出晚归,对其照顾不周,从此,他上学经常迟到,上课精神恍惚,无心思念书,对父母亲充满了仇恨,成绩一落千丈。
而小丽,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好,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当她看到小杰意志消沉无人关爱的时候,顿生怜悯之心,经常主动找小杰谈心,鼓励他努力学习,还给他物质上的帮助,当小杰经常迟到不能按时到校时,她主动要求每天早上打电话叫醒小杰上学。
起初小丽完全出于同情和关爱之心去帮助小杰,但天长日久,小杰却离不开小丽,小丽成了他精神上的依托,两人最终走上了早恋之路。
(三)学校因素1、学校的管理教育不当应试教育下,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素质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而学生在这种高压力、高紧张的气氛中,苦不敢言、愁无处诉,却又急需把自己的不满向他人发泄而寻求解脱。
这种欲望很容易使情窦初开的青少年,找到他们心目中自认为值得倾诉,又同病相怜的异性进行分担和化解,于是早恋也就发生了。
2、学校对青春期性教育意识薄弱首先,学校没有开设青春期生殖保健和性教育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师。
学生在情感教育上一片空白,对青春期出现的性冲动、性欲求和性意识根本不了解,对自身生理上的变化往往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上的不适反应。
其次,一些教师视性教育为禁区。
但教师们的讳避而不谈,反而会激起他们对性的好奇心,由此产生一种想接近异性,亲自尝试的冲动心理。
3、教育者不能正确对待早恋现象,教育方法欠妥或仅仅是两性间亲密纯一旦发现学生有了早恋的行为,早恋被广大教师视为洪水猛兽。
.洁的友谊时,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视为不轨,进而采取紧急措施,下达各种禁令,甚至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
这些做法使学生们感到强烈的屈辱和压力,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有的表面屈从,却将憎恨埋在心里;有的由“公开”转入“地下”。
最坏的是少数学生在鄙视的压力下,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最后走上逃学、出走、甚至自杀的道路。
(四)社会因素影视作品及小说的影响。
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小说,大多是以爱情故事为主要题材,婚外恋、第三者比比皆是,几乎是“无爱不成戏”。
浪漫的爱情故事让青少年充满憧憬,于是,荧屏中的“调味品”成了早恋的“催化剂”。
同时,荧屏上(或者小说情节),男女主角之间的亲密行为也刺激了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一定程度的进行效仿。
五、面对早恋该怎么办有些家长和学校老师面对早恋犹如洪水猛兽,为了避免学生早恋甚至极端地禁止男女之间正常交往,但是青少年时期缺少了异性参与的学生往往最终成人的时候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实际上,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时代能与异性建立健康的情感,能够理解异性,尊重异性,并能与异性建立自然的、友爱的关系,有利于智力上取长补短,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有利于个性上互相丰富,有利于活动中互相激励,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并且会为他们今后发育成熟顺利地进入恋爱和婚姻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以我们不光不能反对男女正常交往,还需要鼓励,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将事情摆在台面上来共同讨论。
一旦学生真的发生早恋现象,也不能一味的进行指责。
以下提供一些建议的方式。
(一)学生自身1、轻松对待,无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环境角度来看,早恋都是自然的。
2、学会珍藏。
早来的爱,往往像午后的一场雨,说下就下,说晴就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尽管如此,其中也有铭刻肺腑终身不忘的,留在心底难以散去,毕竟爱与被爱都有美丽的成份。
3、学会拒绝。
当你收到爱的信息时,要学会拒绝。
拒绝可以委婉,但态度应当明朗。
不要担心拒绝会伤害人,因为,对你而言,是避开了一个感情漩涡,对他而言少了一段感情纠葛。
(二)家长1、创设美好和谐的家庭环境2、重视家庭性教育,适时进行爱情教育,多跟孩子沟通,把自己青春期的经历和见解传授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