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题1、郭甲是运煤司机,一日运煤经过327国道某交通检查站时,执勤人员宋丙(身着交通警察制服,佩带执勤袖章)向郭甲走过来,递给了郭甲一张处罚决定书,说:“交50块钱再走。

”郭甲接过处罚决定书,见上面印的全部内容是:根据有关规定,罚款50元。

决定书印着某省某市交通大队的印章。

郭甲对宋丙说:“为什么要罚我?”宋丙说:“你超载”。

郭甲辩称: “我只拉半车煤,怎么就超载?”宋丙不耐烦地说:“让你交你就交,罗嗦什么。

”郭甲说:“不说清楚,我就不交。

”这时,宋丙又递过一张处罚决定书,并说:"就你这态度,再罚50块。

"郭甲怕争辩下去,又要罚款,只好交了100块钱离去,宋丙未出具收据。

问:本案中的行政处罚行为哪些地方违反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为什么?本案中交通检查站执勤人员宋丙对司机郭甲所实施的罚款的行政处罚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罚款决定没有事实根据。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是以当事人确实存在违法行为为前提的,违法行为的构成又以存在违法事实为条件。

因此,作出行政处罚,必须首先查明当事人是否有违法事实。

《行政处罚法》第30条明确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本案中宋丙对郭甲所实施的罚款行为,没有对事实进行查实,是在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作出的处罚。

[2]未向当事人郭甲说明理由和告知权利,直接给予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所事有的权利。

本案中宋丙未对郭甲说明任何事项,就直接交付了罚款决定书。

[3]不听取郭甲的陈述和申辩。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6条和第32条的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 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为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本案中宋丙不仅不听取郭甲的申辩,反而因郭甲的申辩对其加罚20元。

[4].处罚决定书的内容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法》第34条第2款对当场处罚的处罚如书应载明的事项作了具体规定,当场处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本案是适用简易程序,即当场处罚程序进行的罚款,其处罚决定书只有罚款数额和政机关印章两项,其他事项没有载明;决定书中"根据有关规定"字样不能作为处罚依据,处罚依据应明确具体,写明根据哪部法律、法规的哪一条款。

[5]实施处罚没有告知当事人复议与诉讼的权和对行政处罚不服,当事人有权申请复议或者起诉。

在处罚过程中,执法人员应告知当事人申请复议和起诉的权利,以及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的期限。

《行政处罚法》第39条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应载明有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本案中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没有载明此项内容,宋丙也未口头告知郭甲。

[6]当场收缴罚款未向当事人郭甲出具收据。

《行政处罚法》第49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

本案中宋丙收缴了郭甲当场缴纳的40元罚款后,未向郭甲出具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收据。

2、胡某与赵某是邻居,两家为房屋间的通道发生争吵,当胡某拉起赵某到村委会评理时,赵某顺势躺在地上大喊:“打死人了、打死人了……”结果自己碰到一块石头上,划破了腿。

张某闻声赶来,在赵某的要求下将其扶回家。

之后赵某将胡某告到当地乡派出所,派出所根据张某:听到“打死人的喊声赶到,见赵某躺在地上”的证词,未对胡某说明理由、未听胡某的陈述、申辩,作出处罚决定:对胡某罚款50元、拘留3天。

胡某不服,申诉到市公安局,市公安局经审查认为是派出所越权处罚,决定撤销派出所对胡某拘留3天的处罚。

事隔半个月,胡某所在地的县公安局认定胡某殴打赵某致轻微伤害,对胡某作出拘留5天的处罚。

胡某更加不服,再次向市公安局申请复议。

市公安局审理后认为,县公安局对胡某的处罚偏重,作出变更拘留5天为罚款60元处罚。

胡某不服,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1)市公安局经调查认为派出所越权处罚,决定撤销派出所对胡某的处罚是否正确?为什么?市公安局撤销派出所对胡某的处罚正确。

因为派出所无权对胡某进行拘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授予派出所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以警告、50元以下罚款的权力。

限制人身自由的只能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作出。

派出所仅对被授权的领域中的处罚行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其他行为应视为其派出的公安机关的行为,由公安机关承担法律后果。

(2)乡派出所对胡某拘留3天、罚款50元的行政处罚,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派出所对胡某拘留3天、罚款50元的行政处罚程序不合法。

因为派出所在作出处罚决定时:A没有遵循《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公开、公正的原则B没有全面、公正、客观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仅听赵某的状词和张某的证词。

C未说明理由、D未听取当事人胡某的陈述、申辩。

(3)市公安局作出撤销对胡某拘留3天的处罚决定后,县公安局又作出对胡某拘留5天的行政处罚是否正确?为什么?市公安局撤销派出所对胡某拘留3天的决定后,县公安局重新作出对胡某拘留5天的行政处罚不正确。

虽然市公安局的复议决定理由是派出所越权,而不是胡某违法事实的不存在。

但县公安局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更不能加重处罚。

(4)市公安局变更拘留5天为罚款60元的处罚是否正确?为什么?市公安局复议决定,变更拘留5天为60元罚款,正确。

因为县公安局在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根据胡某的具体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的轻重程度来处罚,对胡某的处罚明显偏重,而且也构成了对市公安局第一次行政复议决定的不履行。

(5)胡某应当以谁为被告?为什么?胡某应当以市公安局为被告。

因为市公安局变更了原具体行政行为。

3、某设区的市的一居民小区居民马某与李某是邻居,因邻里关系引起争议,进而发生殴打。

马某持刀将李某右腿关节处砍伤,缝合4针,住院治疗20天。

事后,小区派出所以公安机关的名义给予马某罚款150元的处罚,并责令马某赔偿李某全部经济损失的80%。

马某对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提起了行政复议。

问:(1)本案中的复议被申请人是谁?为什么?该派出所是以公安机关的名义对马某给予处罚的,而派出所是区公安分局的派出机构,处罚实际上是公安分局作出的,∴本案中的复议被申请人是区公安分局。

(2)复议机关是谁?为什么?是某市公安局or某区人民政府。

复议机关应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or同级人民政府。

(3)复议第三人是谁?为什么?是李某。

∵李某与马某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经复议机关批准,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复议。

4、某县人民政府为了确保所辖某乡的水利修复工程如期竣工,根据上级口头指示,作出如下决定:该乡凡有劳动能力者除在校学生外,都必须参加水利修复工程,违者每一劳动力缺工一天,罚款50元,罚款达200元以上者,可强制收缴,并拘留10天。

该乡政府以此行政决定为依据,对农民张某作出罚款300元、当场收激并拘留10天的行政处罚决定。

问:(1)本案中有哪些违法行政行为?为什么?本案中的违法行政行为有:a、该县政府作出的行政决定违反《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属无效行政行为。

因为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而该县政府设定了拘留10天的行政处罚。

b该县人民政府依上级行政机关的口头指示作出行政决定也不合法。

.因为依法行政强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必须有法律、法规or其他规范性文件作依据,c、该乡政府作出的其体行政行为是依县政府的无效行政决定为依据所以也属无效。

(2)张某有何救济途径?张某可提起行政复议or 行政诉讼,要求该乡政府返还强制收缴的罚款。

并要求乡政府赔偿因实施违法的其体行政行为对自己造成的损害。

5、经A市人民政府批准,A市B区工商局受市工商局的委托对跨B区的某企业实施罚款人民币1万元、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B区工商局的执法人员甲、乙、丙便以工商管理局的名义对该企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并自行收缴罚款,扣留企业营业执照。

第二日,甲某电话通知了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可以要求听证。

问:(1)本案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主体应当是谁?为什么?本案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主体应当是A市工商局。

因为在本案中,形式上 (表面上)是B区工商局作出的,而实质上,是A市工商局作出的,B区工商管理局是接受市工商局的委托,而在其委托范围内作出的,所以,合法主体应当是A市工商局。

(2)根据一事不再罚原则所适用的行政处罚是否得当?根据一事不再罚原则所适用的行政处罚适用得当。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本案是对同一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给予两种行政处罚,并不是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因此.(3)工商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有哪些程序上的不足。

工商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有下列程序上的不足:a,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以A市工商局的名义作出。

受委托组织 (机关)在委托范围内,只能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b,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

如果不符合法定情形,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

本案执法人员在不符合法定情形下,而自行收缴了罚款。

c,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本案中的执法人员却是在处罚决定作出之后告知的。

6、周军经所在区工商局批准开办了一家文化用品商店。

一日周军所在地区工商局下辖的工商所人员杨林来到周军的店里,要拿几本书回去看,周军不让。

杨林说:“有人举报你的店里卖淫秽书籍,要对你罚款,你现在交罚款。

”周军说:“我的店从来没有卖过那种东西,不信你可以查。

”杨林说:“我不用查,你如果不交罚款,我就封你的店。

”周军无奈当即交了3000元罚款(注:杨林的罚款行为,不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工商所名义作出的)。

周军对此向有关机关申请复议,杨林又与复议人员刘俊串通捏造周军卖淫秽书籍事实,复议机关维持原来的罚款决定,又作出吊销周军营业执照的决定。

周军到处找人帮助解决。

两个月后,复议机关认为此案证据不足,经调查确认处罚决定是错误的,随即作出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决定和罚款决定,并对刘俊与杨林给予了行政处分。

周军对此先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但周军对赔偿义务机关决定给予赔偿的数额不服,遂向本区人民法院作出申请国家赔偿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