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3、轰炸城市 4、三光政策和大扫荡
松井石根
谷寿夫
(1)时间:
1937年12月
(2)持续时间: 6个星期 (3)屠杀手段: (4)屠杀总人数
练习射击、刺杀、活埋 、砍头、集体枪杀等
日军活埋中国平民
日军砍杀中国青年
日军刺死中国人
在下关江边用机枪射杀
押往郊外,集体屠杀
斩杀百人比赛
推荐:
日本右翼教科书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日本右翼教科书中的观点表述 举例: 关于战争目的:
日本方面宣告,战争目的是自存自卫和将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进而建设 大东亚共荣圈。
关于南京大屠杀: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多数中国民众 (南京事件)。但是对于这一事件的实际状况,由于资料有疑点,存在
1931年9月18日晚,驻东北的日本关东 军按照预谋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 的一段南满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 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发 动进攻,并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 八”事变。
寻找借口,嫁祸于人
为什么日军选择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
战略位置 十分重要
平汉铁路
伪蒙疆自治政府
伪冀东防共自治 政府
历史纪录片:比尔· 古登泰格、丹· 史度曼联 合导演的《南京》 电影: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 书籍:约翰· 拉贝的《拉贝日记》、张纯如的 《南京浩劫》、东史郎的《东史郎日记》等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的哈尔滨组 建了细菌战秘密部队——七三一部队,用健 康的活人做实验,进行细菌战、毒气战。 2、日军在长春、广州等地建立大型细菌战 基地和工厂,形成了巨大的细菌战网络。 3、日军还在湖南常德、浙江宁波等地投撒 细菌弹,使几十万中国人死于细菌战。
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 报国。 ——佟麟阁
二、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疯狂进攻
1、7月底,平津沦陷。日本侵略者随即向中国发 动全面进攻。 2、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妄图三个月内 灭亡中国。中日军队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展开了 长达三个月的激战,史称“淞沪会战”。 3、战争持续了三个月,上海于11月12日沦陷。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 ——送教入所活动
以史为鉴,图民富国强
临平一中 吴川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时间: 1937年7月7日 2、地点: 北平宛平县卢沟桥 3、经过: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 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在双方交涉之际,日军突然 向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 4、影响: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国性的 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重庆在飞机轰炸后
重庆一片废墟
家破人亡后的百姓痛苦失声
在1938年~1943年,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 略轰炸。据统计,日本出动9000多架飞机,对重庆进行 200多次轰炸。轰炸中,有1万多平民失去了生命。
成都 兰州 昆明
日军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反复的“大扫 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如在河北制造“潘家峪惨案”。
日军 从三面包围杭州 日军入侵绍兴 在湖滨路上休息的日军 日军在宝石山上集合 抗着重机枪登六合 日军经过西溪路上的凇沪战争 铁蹄下的断桥 塔的日军 纪念碑
看了这些日军的这些罄竹难书的侵略 罪行,大家有何感想?
1、做为中国人,要世世代代铭记这段惨痛的 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从中吸 取教训,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努力工作, 为祖国的进一步强大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2、要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坚决 防止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决不能让历史 的悲剧重演。
淞沪会战影响: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 中国”的计划
4、日军攻占上海后,开始攻占南京。中国军 队在淞沪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 南京于12月13日被攻下。
三、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细菌战、毒气战
二十九军
日军占领
平汉铁路经卢 沟桥贯穿南北, 是连接华北与 华中的交通咽 喉。 在“七七”事 变前,北平已 经陷入北、东、 南三面被围的 情况。卢沟桥 成了对外联系 的唯一通道。 占领卢沟桥就 掌握了北平的 门户。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驻守卢沟桥的第二十 九军忍无可忍,奋起还击,经过激烈的战 斗,歼灭了来犯的敌军。仅7月8日一天, 卢沟桥曾三失三得。此后,日军向平津地 区增兵十几万,向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疯 狂进攻。7月26日,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 佟麟阁 赵登禹 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激战中壮烈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 殉国。
各种见解,至今仍在争论。”
根据上述资料,说说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 是什么样的态度。
日本右翼分子对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拒不承认。教科书事件 不仅表明了日本政府对右翼分子的支持,也说明其一直以 来企图淡化战争罪行的态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 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 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 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 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