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排球进攻得失分效果文献

排球进攻得失分效果文献

排球进攻得失分效果的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84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
1、前言
当今的沙滩排球比赛是在激烈、高强度的攻防对抗中进行。

特别是在每球得分制的作用下,对运动员的主动得分能力和拦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进攻是排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进攻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支球队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球队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保证。

本文以徐林胤-李佳鲁组合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中全部比赛场次,针对其各个进攻线路的得失分效果,包括与其他强队的进攻效果,及自身胜负局之间进攻的对比情况进行分析,并为其今后针对性训练及大赛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2、进攻得失分效果的研究综述
2.1进攻总体运用效果的研究综述
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排球比赛的焦点更加体现在网上的激烈争夺。

为了突破对方的拦网,进攻战术组织的面在扩大,进攻点增多。

“快速与多变”的指导思想已经成为当前世界排坛比赛战术运用中人们共同瞩目的焦点问题。

高度、力量、全面型进攻继续成为当今排球进攻特点[2]。

王进在《2007全国男子沙滩排球巡回赛扣球技术运用效果的分
析》中提到:扣球是一把双刃剑,是得分的有力武器,但失分也较多。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失误率偏高,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可以发现轻拍成功率普遍较高,失误率却远远低于扣球,在沙滩排球比赛中应用效果较好。

侯晓非的《拉开进攻》中提及,拉开进攻是排球比赛中经常使用的进攻方法。

它的战术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网长,分散对方拦网,打乱对方防守部署。

为要达到这种战术目的,拉开进攻在相应压低传球弧度同时要加快传球速度,使之能在快速和变化中造成空网进攻,或一对一进攻。

比赛中,灵活运用拉开与集中相结合的战术原则,更能收到良好的战术效果[4]。

沙滩排球中也较多地沿用过类似打法,但大都是在传球不到位,调整攻的情况下使用,降低了此类进攻的效果。

2.2一攻方面的研究综述
李维萍,胡胜辽在《对排球新赛制下的一攻与防反的调查研究》中,将统计整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最后结论:一攻在男队得分中居第一位,在女队得分中居第二位。

[5]。

赵强,范佳音在《男子排球比赛中发球与一攻现状分析》中阐明,接发球的好坏是保证一攻成功率的基本条件。

从统计中可见:发球能力强的队,付出尽可能少的失误,迫使对手接发球困难,从而导致其一攻成功率降低。

发球能力弱的队,尽管发球失误少。

但是对手接发球到位率就会相应提高,对手的一攻扣死率就会大大提
高,发球弱队比赛取胜的机会就会降低[6]。

因此,加强接发球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段礼松,彭业仁在其《每球得分制对排球一攻战术系统的影响》中提道:一攻是接发球队得分的主要手段之一,要想赢球。

必须抓好一攻训练,失去一攻就失去了一大得分法宝。

恩威男排主教练杨立群认为:“没有一攻,防反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只要一攻好了,即使防反起不来也可能得分。

”一攻体系主要由接发球和接发球进攻这两部分组成。

接发球是组织进攻的开始,是组织各种进攻战术的基础。

只有接发球到位才能组织各种快速、多变的集体进攻战术,因此世界各队都将接发球视为一攻的“生命线”。

各种快攻战术的跑动、实施和运用,都需接发球到位做保障。

没有接发球到位保障,一切快速多变的快攻战术皆为泡影[7]。

2.2再攻方面的研究综述
陆春红在《提高拦网防反能力是女子沙滩排球取胜的关键》中提到,发球攻击力的强弱也是影响比赛胜负的原因之一。

发球攻击性强,能破坏对方一攻的组织,有利于本方的拦网和防守反击。

拦网和防守反击得分是除发球、一攻以外的主要得分手段,是强队之间对抗能否取胜的关键技术。

从国内外强队之间的比赛看,拦网和防反水平的差距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但拦网、防反水平不仅仅表现在单项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拦网与防守反击的配合上,相互配合越默契,防反水平越高[8]。

无论是男队还是女队,比赛中防反得分比重上升,比赛获胜机会增加;比赛中防反得分比重下降,比赛失利可能增强。

男女队比较而言,女队防反得分比重更大[9]。

2.3推攻方面的研究综述
李王杰等人在《第28届奥运会女子沙滩排球比赛技术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中提及,我国队员在进攻方面与世界强队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受场地和规则的限制,不可能像室内排球那样组织复杂多变的战术。

因此,应尽量隐蔽自己的意图,迷惑对方,尽早判断对方防守意图,灵活变换进攻方式;技术上,除重扣球外,要灵活运用轻扣和各种搓、顶、磕及握拳轻叩的吊球技术。

我国防守队员与国外强队相比进攻能力相差较大,反映出我国防守队员的技术缺陷,也反映出当前沙滩排球进攻发展趋势:防守队员既要防守又要参与进攻,仅具备单一技能的运动员已不能适应现代沙滩排球发展的需要[9]。

许榕在《沙滩排球应用吊球技术探析》立提到,随着沙滩排球运动的飞速发展,沙滩排球在比速度、高度、力量和技战术的同时,更要比意志、智慧。

吊球作为一项在比赛中经常运用且有实效的技术,已经成为以巧破千斤的得分法宝。

吊球大致分为:高点吊球、缓弹吊球、时差吊球、快捅吊球、轻扣吊球、二次吊球等。

特别是二次吊球,由于动作的突然性加上能够掌握好线路和落点,效果十分显著。

在各个高水平比赛中沿用较广。

吊球和扣球是相辅相成的,
它能充分地体现运动员的随机应变[10]。

2.4吊球的研究综述
李王杰等人在《第28届奥运会女子沙滩排球比赛技术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中阐明,由于受场地和规则的限制,不可能像室内排球那样组织复杂多变的战术。

因此,应尽量隐蔽自己的意图,迷惑对方,尽早判断对方防守意图,灵活变换进攻方式;技术上,除重扣球外,要灵活运用轻扣和各种搓、顶、磕及握拳轻叩的吊球技术[11]。

周映春等在其《影响我国男子沙滩排球强队比赛得分率的主要因素》一文中是这样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沙滩排球由于相同的场区只有2名运动员前后奔忙,从防起一传到完成攻击,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随着对方完成进攻,他们场区内的薄弱地带也暴露出来。

这样变换线路,寻找防守空隙的轻扣球技术就大显神威了。

因此点线进攻既成效显著,又“经济实惠”,故已被各队广泛运用[12]。

3、小结
综上所述,前人的研究对沙排的一攻、再攻、吊球及轻拍方面进行的研究比较全面。

但对防反系统(反攻、保攻、推攻)中反攻、保攻的研究,比赛关键分阶段得失分效果的研究,及对上海男子沙排一队自身技战术特点的分析尚属空白。

本文将主要针对上述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孟范生.曾倩.张涛.张忠新.《排球进攻战术水平的诊断与评定》.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5月第26卷第2期
[2]张欢.李毅钧.《′98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总体进攻及发球效果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
[3]王进.《2007全国男子沙滩排球巡回赛扣球技术运用效果的分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6期
[4]侯晓非.《拉开进攻》.中国体育科技,1981年26期
[5]李维萍.胡胜辽.《对排球新赛制下的一攻与防反的调查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8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