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8-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一种新方法

008-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一种新方法


即为方程(5),如对上式左右两边取散度,则 左边:v·(v×B)=0
右边:V-(扫+÷争)
:堑v.J+上晏v.E
:堑v.J+堑堑
因左边等于右边,从而有
V’J+3p/at20 在这里,学生们就很自然地体会到在洛
伦兹变换下电荷守恒是必然的结果。
类似的,对方程(2)在主坐标中
v7·白7=0
(19)
利用方程(8)、(13),将主坐标中的量用非主
万方数据
F=q E+÷u×曰) …)
2.3 E的B变换性质
可由洛仑兹力公式(11)导出下面的电场
和磁场的变换性质
E7z 5 E

E"s=y(B一邸:)}
(12)
E7。=r(E:十郎,)j
B 7。=B。

B0=’,(B+胆:)}
(13)
E7。=r(s:一雄,)j
为了文章行文和思想的紧凑,方程(12)、
问题;或者在引入相对论时,没有考虑与后续 课程学习的有效衔接[81;或者教师没有对之
有足够的重视。 2.1洛仑兹变换
洛仑兹变换为:
z 7=y(z一肛£)}
~ ,,、
ct 7=y(ct一触)j
其中卢=v/c,y=(1一酽)一主.
由方程(7)可得
a az7—
1a C at7
,.=,
卢 1一c
旦妇忙 引彦 y
[6]陆果.基础物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徐行.力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 [8]漆安慎、杜蝉娟.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9]徐胜蓝、盂东明.杨振宁传.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
2 万6 方数据
第18卷第lo期 2005年j 0月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第15卷第6期 2002年12月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6—7353{2002}06—0023(05)一04
V01.15 No.6 December 2002
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一种新方法+
文章编号:1009--5160(2005)--0054--05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在一系列实验定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科学的假设而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揭示了电磁场的运动规律,还 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及其性质。有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加上必要的定解条件,原则上可以解决一切宏观电磁场问题,它是整 个宏观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而拉格朗日方程是分析力学中极为重要的方程之一,是用广义坐标表示的完整系的动力学方程。 因此,可将拉格朗日方程应用到物理学的其他领域。本文将对拉格朗日方程应用变分推导出密度形式的拉格朗日方程,在此 基础上推导出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握的、成熟的基础部分,又尽早地接触尚未成
熟的前沿课题。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做与传
统相比跳跃性太大。用杨振宁的话【9J来回 答:中国的教育是循序渐进式的,美国的教育
是跳跃式的,各有千秋。如果两种教育方式
能够互补,则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
感谢:笔者感谢陈义成老师给予的热情
细致的指导和周到的建议,感谢张超给予的
叩旦,巩一£ 卜
、●,}一2 、●,J
洛仑兹变换规则(7)应用于四维动量
(P,E/c)和四维电流密度(J,cp).对于(t,,
cp)有:
厂cp:我cp二黜 7=y( 一Ⅳ。)』
㈥~
同时连续性方程
V’.,+雾2 0
(10)
可以改写为a∥=0,其中,是四矢(p
=1,2,3,4). 2.2洛仑兹力
在电磁场中运动带粒子的基本力学公式 是
是:
v·E=4邓
(1)
v·B=0
(2)
方程(1)是高斯定理的微分形式,将电场
E与电荷源P联系起来了,其中P是电荷密 度;方程(2)表示磁场是元源场,因为迄今没
有发现“磁荷”的存在,然后在解释电流产生
磁场(奥斯特实验)的基础上给出磁场的旋度
方程:
v×B:与
(3)
而电场是无旋的
v×E=0
(4)
方程(3)中的C是真空中的光速,方程
验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这种循历史的发
展线索向学生演示“推导”麦克斯韦方程组, 在历史上有其重大的积极意义,可是随着时
代的发展这种做法是可以适当改变的。 2在正文中要用到的相对论知识
我国的理工科大学都要在一年级开设力 学课程。如果在学了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再
有目的地引入相对论,这里就没有必要补充
了。而实际上有些教材[7]没有涉及到这个
V01.18 N0.10 Oct.2005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一种推导方法
梅延玲
(湖北民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摘要:将分析力学的拉格朗日方程应用到电磁场领域。从广义能量的角度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
关键词:电磁场:拉格朗日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广义势:张量
中图分类号:0441
文献标识码:A
=r(E,一团。)
(28)
E7:=rE:+),f旦×)C B
=r(E。+团,)
(29)
公式(27)、(28)、(29)用E、B表达E 7与正文
中的公式(12)相一致。 下面再来以(27)、(28)、(29)为基础推导
出正文中的公式(13)。我们注意到主坐标系
与非主坐标系相互转变时,仅仅是改变p的 符号,对E,由(28)式有
(3)、(4)仅适用于静态的情况,任意时刻电流
密度P和电流强度J不随时间改变,即E和 B也不随时间改变。考虑时间的影响,方程
(3)、(4)可分别改写成
V×B=扫十÷筹a
(5)



V×E=丢筹
(6)
方程(5)是麦克斯在发现方程(1)、(2)、(3)、+收稿El源自:2002—12~10万方数据
23
第15卷第6期 2002年12月
合并后
第15卷第6期 2002年12月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s)
V01.15 No.6 December 2002
(V×耽=气+≥缸(17)
考虑到上式中z方向的任意性,从而有
v×B:与+土知 (18)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Jot皿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Natttral Sciences)
V01.15 No.6 December 2002
(4)-q电荷守恒定律v·J+等=0不自洽的 【,L
情形下引入了位移电流3E/at项,“导出”了
方程(5)。方程(6)是在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实
鼓励。
附录:公式(12)、(13)的推导
令K为实验室坐标系,一个带电荷为q 的粒子以匀速u沿X轴运动,作用于其上的
洛仑兹力为

-,

F=q f E+兰×B
一\


(25)
其中E、露分别为电场和磁场,在粒子上建
立静止坐标第K7,在K7系上有
F7=qE7
(26)
25
第15卷第6期 2002年12月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s)
E,=),(E 7,+闺7:)
(30)
将(28)代入有,
Ey=y[7(Ey一皿B:)+团7。]
从而 B7。=徊;+锛
因1—72=一卢272,从而
B 7:=r(B:一隅)
(31)
对公式(29)进行同样类似的处理,可得
B7,=7(B,+胆:)
(32)
进一步讨论可知B 7。=B。,从而可推出正文 中的公式(13).
中图分类号:0 441
文献标识码:A
不久前在第八届全国高等物理学术交流 与研讨会上,冯端院士作了一个报告…。他 以牛顿力学的发展为例,指出科学理论的表 达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笔者深受报告 的启发,在对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电磁领域作 了一番思考后,发现目前国内的电磁学或电 动力学教材[2],[3】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引入 都采用完全相同的或类似过程。笔者认为, 在相对论日益广泛应用的今天,有必要不采 用传统的方法,而做一些新的尝试。事实上, 国内外有不少人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性的 工作。[4],[5],[6]本文探讨假定在向低年级学 生传授电磁学的时候,有必要打破相对论只 在高年级讲授的传统,引入必要的、适当的相 对论知识,在两个散度公式的基础上导出完 整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传统的作法
y(丢+p一1 8)E。+弓y(Ey一闰;)
+专(E。+腽)=竽(cfD一阢) (15)
改写为
y(象+旦8yFy+鱼8z:) +印[÷争。一(如8y。一缸)]
=74即一Ye母。

7V·E+卵[{争。一(如3y。一争,)] =r4 7rp一帮气
由方程(1)可知yv·E=74 7rp,从而上 式可写为
丢挚。一(争:一争,)一瓤c16,
黄文涛 吴含荣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科学理论的表述方法应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不同,为此,本文利用少量的相
对论知识,依靠作用于电磁场中运动带电粒子的洛仑兹力表达式,以不同于传统的方
法,从两个麦克斯韦散度方程出发,将完整的麦克期韦方程组导出。
关键词:麦克斯韦方程组;洛伦兹变换;洛伦兹力;课程整合
坐标中的量表示,可得
y(乏+卢一1。do。/尸B+£y(B:+胆,)麦y(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