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法学案例

教育法学案例

案例:2001年12月19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

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

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说话,就用胶带把嘴巴封起来。

可是九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

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

在场所有的同学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

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了大半节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分析:本案是由于教师体罚学生而侵犯学生权利的教育法学案件。

本案涉及的法律主体是丁老师,王同学,以及双方所在学校。

本案中,教师丁老师侵犯了王同学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丁老师用胶带封住了王同学的嘴巴,使王同学不能张嘴唱歌,不能正常上音乐课,因此侵犯了王同学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就是指公民享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我国根本大法《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而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则对未成年人学生的受教育权做出了明确规定。

丁老师的做法阻碍了王同学正常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在《教育法》在第四十二条第一项规定,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同时,丁老师对王同学说话的处理方法侵犯了王同学的人身权。

人身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权利,保护公民人身权是国家和政府的最基本责任。

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害。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有关部分也对学生人身权有详细的规定。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学生享有人格尊严权,属于人身权的一种。

每一个人在人格和尊严方面都是平等的,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样受到法律的确认与保护。

学校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严禁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反观丁老师的行为,她对学生王同学的处理,并在其大哭后置之不理,对同学的嘲笑也
没有进行训导。

可以算是一种体罚。

而在《教师法》中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学生。

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在对教师的义务规定中,有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权益的义务。

而作为学校,有保护受教育者权益的义务,需要保护王同学的权利。

启示:首先,教师一定要学习有关法律,如《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自己及学生拥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并学习教育方法,和学生进行沟通,对课堂突发事件要采用合理的策略。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

其次,学生应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自身违反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应予改正。

也有权对教师的侵权行为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我们作为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并敢于维权。

最后,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和监管力度,对教师的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并依法进行相应处理。

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其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