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题稿
高二物理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来自2015年新课标全国理综1卷第25题。
现在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原题:是必修1的内容。
二、考点
该题主要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图像问题。
这部分内容都是要求较高的Ⅱ级要求。
即对所学知识要理解其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三、考查能力
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及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
四、解题过程及方法
此题属于多物体多过程的问题。
所以,解决这类问题,应用隔离与整体及分段处理方法。
解法一:
第一问的解题过程:分两个过程
1、木板与墙壁碰撞前
学生难点:木板与物块可看成整体,
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
a,小物块和木
动。
设加速度大小为
1
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 由牛顿第二
定律有
1()g (m M)a m M μ+=+ ①
由图可知,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速度14/v m s =,有运动学公式得
1011v v a t =- ②
0011112
s v t a t =- 2 ③ 式中,1t =1s, 0s =4.5m 是木板碰前的位移,0v 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0.1 ④
2、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
学生必须会隔离分析小物块的受力及运动情况
木板以1v 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1v
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
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2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2mg ma μ= ⑤ 由图可得:1
221v a t t =- ⑥
式中,2t =2s, 2v =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2μ=0.4 ⑦
第二问的解题过程:小物块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学生难点:隔离出两物体正确受力分析;小物块的速度先为零;小物块的位移S2,可用整体匀变速直线运动求解,小物块与木板的相对位移就是木板的最小长度。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3a ,经过时间t ∆,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3v。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213()mg M m g Ma μμ++= ⑧
313v v a t =-∆ ⑨
312v v a t -=-∆ 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1312
v v s t +=∆ 11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132()2v v s t +-=
∆ 12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21s s s =+ 13
联立⑥⑧⑨⑩○
11○12○13 式,并代入数值得s ∆=6.0m 14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第三问的解题过程:分两个过程,先两物体加速度不同变速,后两物体一起减速 学生难点:小物块与木板的位移关系。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4a ,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3s 。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14()()a m M g m M μ+=+ 15
23432a s υ= 16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13s s s =+ 17
联立⑥⑧⑨⑩○
11○15○16○17 式,并代入数值得: 6.5s m =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解法二:
给合上面分析过程,画出如下速度时间图。
图1
图2 图3
图1:为长木板与小物块的速度图像
图2:阴影部分为小物块与长木板的相对位移,即木板的最小长度。
图3:阴影部分为长木板右端离墙壁最终的距离
五、拓展
一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
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0m,如图(a)所示。
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
离开木板。
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
物块的图线如图(b)所示。
木板的质量
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
大小g取。
求
(1) 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与物块速度相同时,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六、小结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于不同的过程,受力及运动情况不同
3、根据过程列方程
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