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 冷裂纹

第三节 冷裂纹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17
由于微裂纹的形成与
裂纹的扩展与 [ H ]R的
扩散、聚集速度有关, 所以有延迟断裂特征。 产生裂纹之前的潜伏期 的长短与裂纹区的应力 大小有关。拉应力越小, 启裂所需临界氢的浓度
应 力
σuc
潜伏期
σ/MPa
断裂曲线 裂纹扩展
裂纹发生曲线
σLC
时间 t/h
图11-65 延迟断裂时间与应力的关系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5
铸造冷裂纹是铸件凝固后 冷却到弹性状态时,因局部
铸造应力大于材料强度极限
而引起的开裂。这类裂纹总 是发生在冷却过程中承受较 高拉应力的部位,特别是应 力集中部位。壁厚不均匀、 形状复杂的大型铸件容易产 生冷裂纹。 铸件尖角部位的裂纹 齿轮毛坯中的铸造冷裂纹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计算,如平板对接接头:
接头的拘束度与拘束应力大小,可近似地用经验公式
E R L
m R
l δ F F
m 是转换系数,与钢的线胀系
数、比热容、接头坡口形式和焊
接方法等因素有关。
L
16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应力诱导扩散理论: 三、延迟裂纹的形成机理
裂纹尖端形成新 缺陷前沿应力增 热应力在缺陷 的三向应力区。 氢继续向新的三 大,材料脆性增 (裂纹源)前沿 向应力区扩散、 加。 形成三向应力区, 氢浓度达 聚集… 这一过程周 到临界值时,缺 诱使氢向其内扩 而复始持续进行, 陷前沿开裂、微 散、聚集使内压 直至形成宏观裂 纹。 裂纹扩展。 力增大。
强烈淬硬倾向的高(中)碳钢、高强度合金钢、
工具钢的焊件中。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4
低塑性脆化裂纹
它是某些低塑性材料冷却到较低温度时, 由于体积收缩所引起的应变超过了材料本身所 具有的塑性储备量时所产生的裂纹。这种裂纹 通常也无延迟现象,常发生在铸铁或硬质合金 构件的成形加工中。如灰口铸铁在400℃以下 基本无塑性,焊接裂纹倾向很大。
其淬硬倾向和冷裂倾向越大。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15
(三)接头中的拘束应力状态
由公式可见:刚性大(弹性模量 E 大或板厚
δ 大)或拘束距离 L 小的焊接结构,拘束
引起冷裂纹的直接原因,并且还会加剧氢的有害作用。 如前所述,焊接接头存在拘束应力。拉伸拘束应力是
度与拘束应力高,裂纹倾向大。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19
防止冷裂纹的措施
选用低氢型焊材或焊接方法
冷裂纹的影响因素
减少[ H ]R含量
焊前严格清理焊件表面油污 焊前预热 T0 =1440Pw - 392 ℃ 紧急后热 约300℃ 并保温 降低拘束应力
合理的焊接线能量及焊接顺序
第九章 成形缺理及防止措施
21
CF62钢球罐使用过程中在焊缝附近发现的裂纹
60×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22
不同焊接工艺条件下熔覆金属中的扩散氢含量 钛型焊条 : 纤维素型焊条 : 低氢型焊条 : 超低氢型焊条 : 熔化极(或钨极)氩弧焊 : 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 : 埋弧焊 : 30ml / 100g 60ml / 100g 5 - 7ml /100g 2 - 5ml /100g 2ml/100g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13
“应力诱导扩散”
氢在金属中有向三
向拉伸应力区扩散的趋势。在应力集中或缺口部
位常会产生氢的局部聚集,使该处最早达到氢的 临界含量。应力梯度越大,氢扩散的驱动力就越 大,亦即应力对氢的诱导扩散作用越大。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14
(二)钢材的淬硬倾向
6
起裂部位特点: 焊接生产中经常遇到的低合金钢接头中的延迟裂纹: 是应力集中部位;存在粗大的马氏体组织;氢含量高。
3 1
3
2
2
3
图11-60 焊接冷裂纹分布形态 1-焊道下裂纹 2-焊根裂纹 3-焊趾裂纹
7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二、冷裂纹的影响因素
高强度钢接头产生冷裂纹的主要因素是:
6 - 10ml/100g 2 - 7 ml/100g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23
本章结束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24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10
焊接冷却过程中,当温度足够高时,[ H ]R 能很
快从金属内部扩散逸出,不会引起裂纹;当温度
很低时,氢的扩散将受到抑制,也不会导致开裂。 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100~100℃)时, [ H ]R 才会起致裂作用,这一温度范围称为延迟裂 纹的敏感温度区间。 [ H ]R在接头中的含量与焊接工艺过程有关。
淬硬倾向是钢材产生冷裂纹的又一重要因素。钢材的
淬硬倾向越大,越容易产生裂纹。其原因在于淬硬倾向
大的钢材,易形成硬脆的马氏体组织和高密度的晶格缺 陷(如空位和位错等),这些晶格缺陷在应力作用下会
发生移动和聚集,当其浓度达到临界值时,就会形成裂
纹源,并进一步扩展成宏观裂纹。 钢材的碳当量反映了化学成分对硬化程度的影响,据 此可以判断钢材的冷裂倾向大小。钢材的碳当量越大,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11
[ H ]R 在接头中的分布状况取决于氢在接头中 的扩散行为,后者服从以下规律:
“浓度扩散”
焊接热影响区
“相变诱导扩散” 焊道下过热粗晶区 “应力诱导扩散”
多发部位。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12
焊趾与焊根部位
可见接头中的 [ H ]R 聚集部位正是延迟裂纹的
[H] R PW Pcm 60 400000
PC Pcm
[H] 60 600
式中,Pw、Pc是冷裂纹敏感指数;[H]是熔敷金属扩散氢含 量(mL/100g);R是拘束度(N.mm-2);δ是工件厚度 (mm);Pcm是钢材合金元素的碳当量。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9
延迟裂纹(氢致裂纹)
在氢、钢材淬硬组织 和 拘束应力 共同作用下产生。
形成温度在 Ms 以下 200℃ 至 室温范围。
具有明显的延迟特征(故又称为氢致裂纹)。
裂纹的产生存在着潜伏期(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缓慢 扩展期和突然开裂三个连续过程。由于能量的释放,常可听 到较清晰的开裂声音(可用声发射仪来监测)。
(一)接头中扩散氢的含量与分布
因焊接冷却速度很快,高温下溶入液态金属中的 氢来不及逸出,以过饱和状态保留在已凝固的焊缝 中。由于 H 的尺寸很小,可以在金属晶格点阵中 自由扩散,焊后接头中尚未来得及扩散出去的氢称 为残留扩散氢 [ H ]R 。焊后 [ H ]R 在浓度差的作用 下将自发地向焊缝周围的焊接热影响区扩散。
(一) 接头中扩散氢的含量与分布 (二) 钢材的淬硬倾向 (三) 接头中的拘束应力状态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8
实际低合金高强钢接头中产生的冷裂纹是上述三大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有时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或二个因素起 主要作用,其余的起辅助作用。 三大影响因素的作用可归纳成经验公式来评价冷裂纹敏 感性。其中最常用的关系式为:
减少淬硬组织
这张照片是在哥伦比亚号返回地球的11天前拍摄(2003年2月3日)并传回的,当时以色 列总理沙龙正通过卫星与哥伦比亚号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进行视频对话, 照片是通过哥伦比亚号上随机安装的一架照相机拍摄的 。照片上显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机的左翼上有两条清晰的裂纹。这两条裂纹应该就是导致哥伦比亚号在着陆前16分钟出现 技术问题,并且最终爆炸解体的主要原因。
越高,潜伏期(延迟时
间)就越长。
σUC-上临界应力 σLC-下临界应力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18
四、冷裂纹的控制
对于结构钢焊接冷裂纹的控制,总的原则是控 制冷裂纹形成的三大要素,即 降低扩散氢的含
量、改善接头组织和减小拘束应力。焊接中
常用的措施是合理选用焊接材料以及严格控制焊 接工艺,必要时采用焊前预热与后热消氢处理。
常发生在刚性较大的低碳钢、低合金钢的焊接结构中。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3
淬硬脆化裂纹
某些淬硬倾向大的钢种,热加工后冷却到Ms 至室温时,因发生马氏体相变而脆化,在拘束应 力作用下即可产生开裂。这种裂纹又称为淬火裂 纹,其产生与氢的关系不大,基本无延迟现象, 成形加工后常立即出现。这类裂纹常出现在具有
相变诱导扩散
氢在奥氏体(γ-Fe)中的溶解度较
大,扩散系数较小;而在铁素体(α-Fe)中的溶解度较小, 熔敷金属因含碳量低于母材而先发生(A→ F+P)转变,使焊缝 扩散系数较大。因此,当金属自高温冷却发生 A→F相变 中的[ H ]R向焊接热影响区扩散。继续冷却该区金属由奥氏体向马 时,氢就会由转变后的铁素体向尚未转变的奥氏体中扩散, 氏体转变,氢便以过饱和状态残留在马氏体中。 导致氢在某些部位产生聚集。
一、冷裂纹的分类及特征 二、冷裂纹的影响因素 三、延迟裂纹的形成机理 四、冷裂纹的控制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1
一、冷裂纹的分类及特征
按裂纹形成原因,冷裂纹可分为以下三类:
延迟裂纹
淬硬脆化裂纹
低塑性脆化裂纹
按加工方法分类 ,可分为:
铸造冷裂纹
焊接冷裂纹
第九章 成形缺陷的产生机理及防止措施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