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普查行业能力普查数据 审核分析报告 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五月
1 地区基本情况 县是位于,县域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县辖*镇*个村委会、*个社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2011年度生产总值****万元;境内共有大小河流**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88多万千瓦; * *县山多坝少,境内98%为山区,最高海拔2978米,最低海拔510米,有大小河流**条年平均流量在4立方米/秒以上的河流有6条,理论水能蕴藏量为**万千瓦,年产水总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储水量**亿立方米。全县共有大小水利工程共有**件,有力推动了**县的工、农业经济发展。
1.1 行政区划基本情况 我县行政区划情况从2011年清查阶段到2012年普查阶段都没有发生变动,现将我县行政区划基本情况统计表表示如下: 表1 * *县行政区划统计表 1.2 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列出下表描述本县行政单元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三大产业的比重关系、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地区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物支出情况、主要行业法人单位数量。 表2 * *县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统计表 1.3 水利改革发展情况 1.3.1 * *县水务一体化改革进展情况 我县水利部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继续做好农村水利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相继成立水务局作为统一管理水资源的综合部门,对城乡的防洪、水源、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涉水事务实行了一体化管理,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提供了体制和组织上的保障,大大提高了水管理的效率,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水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从过去的“多龙管水”变为“一龙管水、团结治水”,体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机构设置原则,有利于克服过去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办事相率低下的弊端,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水资源管理的职责,强化了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的结合,提高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了水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二)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城乡水资源承载能力。由水务部门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水务规划体系,使水资源综合规划与防洪、水源、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节水以及水景规划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另一个方面,通过统筹调度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化配置区域内外水资源,实现城乡水资源的联合调度和区域联网供水,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提高城乡防洪减灾能力的同时,大大提升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三)促进城乡水生态系统建设,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加强了城乡供水水源及重要水域的保护,强化了入河湖排污口的监督管理,有效地保护了城乡水资源的水质,提高了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 (四)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合理的水价应有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水环境水价组成,对不同的用水对象,如城镇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用水,水价政策和标准也是不同的,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不仅为理顺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城乡水价体系和标准,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而且有利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城补乡的水价政策,促进城乡供水事业的共同发展。 (五)推动水务市场良性发展。水务设施多是公用事业,水务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管,城乡水源建设、输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产业要在区域经济中发挥基础和支柱产业作用,就得把它们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实现产业的优先发展和协调发展,而水务一体化管理为之提供了相适应的管理平台,有利于克服部门分头管理带来的产业发展不配套等问题,这将对水务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有利于协调统一水管理法规与技术标准。过去不同部门法规和政策不协调,经常带来负面影响,如供水、排水方面的违法案件,城建执法要管、水利执法也要管,容易形成重复执法,而对水污染方面的违法案件,执法力度则明显偏软。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确定后,有针对性地逐步建立健全地方性水务管理法规,加强水务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了涉水事务的依法管理和规范管理水平。
1.3.2 * *县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发展状况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夯实基层水利工作基础,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长期以来,我县基层水利服务组织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发展我县水利基础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我县将抓住当前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以健全服务组织、明确基本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为重点,协调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等相关部门,认真制订方案,明确部门责任和任务分工,解决建设经费、运行管理经费和人员编制等问题。 积极推行乡镇水利所(站)实行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将乡镇水利所(站)定性为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人员设置与物资调拨全部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员和业务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负担。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根据各地水利工作业务开展情况,日常水利工作也可由乡镇政府安排。乡镇水利所(站)的机构设置应有利于县级水利部门业务指导工作的落实,有利于乡镇基层水利所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履行。
1.3.3 * *县水管体制改革状况 我县根据《*****》精神和《****》的部署要求,2010年, * *县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实施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70个县(区)之一。全县列入登记改革的2335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已100%完成确权,其中:人畜饮水463件,农灌沟渠1180件,集镇供水5件,小型河道治理工程4件,小水窖659口,小型泵站1件,工程总资产为3.18亿元,评估净资产为2.38亿元。通过改革,采取承包方式管理的有270件,通过拍卖方式进行管理的有14件,委托管理的有323件,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的有1066件,自建自管的有662件。 通过改革扭转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使用个个有份、管理人人无责”的状况,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促进了农村人水和谐、社会和谐。 2 普查成果情况 2.1 清查数据成果 列表描述我县行政区内普查对象清查成果。 表3 * *县清查数据初步验收成果与对象清查最终结果对比表
2.2 普查数据成果 2.2.1 普查填表单位数量 列表描述本行政区内普查填表单位数量情况: 表4 * *县普查对象填表情况统计表 2.2.2 从业人员数量 列表描述我县不同行政单元普查填表单位从业人员情况: 表5 * *县从业人员情况统计表 年末从业人员数(人) 2.2.3 信息化情况 列表描述我县不同行政单元普查填表单位信息化情况: 表6 * *县信息化情况统计表
2.2.4 供水指标情况 列表描述我县不同行政单元普查填表单位供水指标数据情况:(见表7) 2.2.5 财务状况 列表描述我县不同行政单元各类普查填表单位的财务情况:(见表8-1、表8-2、表8-3)表7 * *县供水指标填报情况统计表
行政区划
填报供水指标单位个数 本年水费实际收入 多年平均供水量 本年供水生产成本 本年
供水生产费用
供水业务利润 合计 水利事业单位 水利企业 其中:农业 其中:农业 其中:职工工资 原水费 固定
资产折旧
水资
源费
个 个 个 万元 万元 万立方米 万立方米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合计 1 1 8.0 0.0 600.00 575.00 195.7 15.8 0.0 73.2 57.5 0.0 0.0
表8-1 * *县水利行政机关财务指标汇总表
行政区划
单位个数 资产合计 净资产合计 本年收入合计 本年支出合计 固定资产原值 财政拨款、(财政补助) 工资福利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 商品和服
务支出
个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合计 1 754.9 381.6 208.5 1474.8 0.0 1717.8 192.9 77.1 1447.7
表8-2 * *县水利事业单位财务指标汇总表 行政区划 单位数量情况 事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合计 独立非独资产 本年收 本年 资产 固定营业 净利润 核算 立核算 固定资产原值 入合计 财政补助收入 支出合计 事业支出 经营支出 资产折旧 收入 个 个 个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合计 6 1 5 2536.9 2318.5 96.2 55.8 250.3 0.0 0.0 0.0 0.0 0.0 0.0
表8-3 * *县乡镇水利管理单位财务指标汇总表
行政区划 乡镇行政区划数量 单位数量情况 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个数 按核算形式分 按主要收入来源分 年末资产合计 本年收入合计 本年支出合计 编制内人员薪酬总额 独立核算 非独立核算 财政拨款 水费收入 多种经营 财政拨款
从业人员
劳动者报酬
个 个 个 个 个 个 个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合计 7 7 7 7 0.0 0.0 0.0 0.0 0.0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