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中的蝴蝶效应

经济学中的蝴蝶效应

经济学中的蝴蝶效应分析
“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 就可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 ”这个
非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 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在论
文中,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通过这篇
论文, “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 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
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当初,罗伦兹为了预报天气,采用计算机模拟地球大气的变化。 他采取了十几个方程式,
希望借助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在一次试验中,为了提高计算精
度,他把一个数值 0.506提高精度到0.506127,然后再输入电脑。但是,当他离开计算机喝 了杯咖
啡以后,回来再看时却大吃一惊。他发现本来很小的初始误差 (数值仅仅增加了

0.000127),却让结果偏离了十万八千里 !再次验算发现计算机并没有毛病,罗伦兹由此意识
到,由于误差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会造成巨大 的后果。
于是,他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蝴蝶效应”。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以致最初科学家都 不理解,几家科学
杂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 认为违背常理一相近的初值代入确定的方程, 结
果也应相近才对,怎么能大大远离呢!但是, 随着大量事实的不断印证,蝴蝶效应迅速在社
会各个领域推广开来。
要准确地理解“蝴蝶效应”,还需要了解“非线性”的概念。简单说这种关系有着明确 的规
则;而非线性则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健康人的脑 电图和心脏跳
动并不是规则的, 而是混沌的,混沌在此时化作生命力的表现。相比之下,混
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要比非混沌系统更快。 而蝴蝶效应,便是典型的非线性,典型的
混沌。
在今天,蝴蝶效应运用更多的,还是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内难于预测的复杂系 统。这
一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 初始条件的极小
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面对复杂变幻的经济形势, 任何一个国家都一定要尽力做到防微 杜
渐,要警惕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最终造成整个系统的分崩离析。 2008年,席卷
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蝴蝶效应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接着到了 2008年9月,金融危机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

波澜。当美国次贷危机刚刚发生的时候,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并没有多少人相信, 美国金融
动荡会对亚洲经济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 磨炼和洗
礼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系有了显著改进, 当次贷危机爆发时, 亚洲的许多人还乐观
认为,只要亚洲区内贸易可以持续,美欧经济好坏与亚洲经济的关系就不大。然而,事实证 明,美国
次贷危机就像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 它带来的恶劣影响被不断地、 迅速地放大,时
隔不久,便对亚洲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
其实,简要梳理一下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 我们就会对蝴蝶效应的本质有一个更深刻的
认识。在金融、贸易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 处于一个
相互关联的极其复杂的系统中。一个微小的初始事件,就很有可能引起系统性的整体灾难。 作为世界
金融中心的美国, 当其内部发生次贷危机时, 这种影响便不断地借助蝴蝶效应加以
放大,通过与世界的种种复杂经济关系传递给各个国家, 最后,亚洲经济也不可避免地遭受
了重大损失。亚洲地区的一些典型的外贸出口企业对此有着切肤之痛。 原有的外贸出口订单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消失了。仅以 2009年1月份为例,中国台湾出口下滑超过了 40%。韩国
与日本达到了 30%,而情况相对较好的中国内地出口情况,也下滑了 17%。在这场金融危
机中,蝴蝶效应的巨大影响显现无遗。
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 们对未来
产生恶劣的冲击; 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实际上,
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 而为自己
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
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