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教案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的组成进行检验和分析; 2.了解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3.了解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等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能能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离与提纯;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常见阳离子、阴离子和气体的检验方法; 2.过滤、蒸馏、萃取、蒸发等基本操作的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手段 1.学案 2.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演示、讲授、训练 五、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方法属于化学实验的基础与技能,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内容之

一,主要考点有四个,一是离子的检验,如Fe3+、NH4+等;二是气体的检验,如NH3、SO2等;三

是物质分离与提纯的方法,如过滤、蒸馏等;四是综合运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对离子、气体等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 [板书]一、物质的检验

[学案]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学成相关表格内容

[多媒体]师生讨论几种阳离子、几种阴离子和几种气体的检验方法 表格一: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H+ 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

Na+ 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K+ 焰色反应 火焰呈紫色 Al3+ 滴加过量NaOH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

逐渐溶解 Cu2+ 加入NaOH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Fe2+ ①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 ②滴加NaOH溶液

① 开始无明显现

象,后溶液变成红色 ②开始产生白色浑浊 Fe3+ ①滴加KSCN溶液 ① 溶液变成红色 ②滴加NaOH溶液 ②产生红褐色沉淀 NH+4 和碱液共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

表格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OH- ①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Cl- 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Br- ①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②加入少量新制氯水,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①产生淡黄色沉淀 ②四氯化碳层显橙色

I- ①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②加入少量新制氯水,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③加入少量新制氯水,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淀粉溶液, ①产生黄色沉淀 ②四氯化碳层显棕黄色 ③溶液变成蓝色

CO2-3 ①滴加盐酸后生成使澄清石灰水 ②加CaCl2溶液后

①变浑浊

②产生白色沉淀

SO2-3 滴加盐酸后生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SO2-4 先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表格三:常见气体的检验 实验方案 现象

O2 用试管或集气瓶取待检气体,然后向试管或集气瓶中插入带有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H2 使待检气体通过尖嘴玻璃导气管并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有水雾生成

NH3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②把待检气体收集在集气瓶里,盖上玻璃片,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开启玻璃片插入瓶中 产生白烟

SO2 在洁净试管里加入5 mL品红溶液,再通入待检气体 品红溶液褪色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Cl2 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靠近集气瓶口 试纸变蓝

[师生共同探究] [例1] 三位学生设计了下述三个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确证试液中有SO42-。

方案甲:试液 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方案乙: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方案丙:试液 无沉淀白色沉淀 试评价上述各方案是否严密,并分别说明理由。 方案甲: ; 方案乙: ; 方案丙: 。 [例2] Ⅰ、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A13+、Fe3+、K+、NH4+、C1-等离子,现通过如下实验对其中的阳离子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后沉淀又完全溶解。实验过程中还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种阳离子没有检验,检验这种离子的实验方法是(填写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溴水和氯化铁溶液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浓度较小时,溶液均呈黄色。某同学在探究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讨论。 实验操作:向20 mL的FeSO4溶液中,滴加浓溴水,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由浅绿色(近乎无色)变成黄色。 1、溶液颜色发生改变的原因可能是 (用选项符号表示)。 ①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Br2 ②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Fe3+ ③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Fe3+和Br2 2、为进一步探究溴水和FeSO4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下列是该同学设计的一些实验方案: 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方案1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NaOH 最终生成红褐色沉淀,说明溴水和FeSO4

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2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 溶液变蓝色,说明未发生化学反应 方案3 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四氯化碳,振荡 下层溶液呈橙红色,说明未发生化学反应

①方案1的结论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方案2的结论明显不合理,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方案3的结论也不合理,理由是 。 ④`你认为判断溴水和FeSO4溶液是否反应的最简单方法是(填“操作”“现象”“结论”):

[师生共同归纳] ①抓明显特征,如: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产生等。 ②抓特征反应和典型性质。如品红溶液检验SO2、KSCN溶液检验Fe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气体。 ③阳离子的检验除了一些特殊方法(焰色反应、KSCN溶液显色反应)外,我们一般用NaOH溶液即可鉴别; ④在检验SO42-时,我们要注意SO32-、Ag+的干扰,加试剂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不能用稀硝酸酸化 ⑤检验SO32-、CO32-要防止它们互相干扰,两者加稀盐酸才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其区别在于生成的CO2无气味,而SO2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师生共同讨论]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有何区别?

分离:将混合物的各组分分离开平,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混合物的净化或除杂 [板书]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物理方法

方法、装置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实验过程 注意事项

过滤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铁架台 烧杯 漏斗 玻璃棒 视频一 (1)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液面低于滤纸;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靠烧杯; (2)若滤液浑浊,需再过滤一次

蒸发 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 铁架台 酒精灯 蒸发皿 玻璃棒 视频二 (1)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2)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萃取和分液 (1)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2)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且易分层 铁架台 烧杯 分液漏斗 视频三 (1)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 (2)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3)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铁架台 酒精灯 蒸馏烧瓶 温度计 冷凝器 尾接管 锥形瓶 视频四 (1)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蒸馏烧瓶要加沸石; (3)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下进上出” 混合气体的分离 广口瓶 双孔塞 导气管 入气口伸入瓶底,出气口稍出瓶

[师生共同探究] [例3] 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粗食盐常含有少量Ca2+ 、Mg2+、SO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试剂:饱和Na2CO3溶液 饱和K2CO3溶液 NaOH溶液 BaCl2溶液 Ba(NO3)2溶液 1、欲除去浊液Ⅰ中的Ca2+ 、Mg2+、SO42-,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可能为 (只填化学式),检验溶液中SO42-沉淀完全的操作为 。 2、加盐酸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上述流程中,甲、乙两个过程均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甲 ,乙 。 [例4] 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 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关试剂是___________。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