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我爱我家》教材分析“我爱我家”,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是大人讲我小时候,主要是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

二是无悔的奉献,主要是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家庭的贡献、父母的优秀品质。

三是感受家庭温暖,主要从不同方面让学生体会父母所给予的爱、家庭的温暖。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

2.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3.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

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有些孩子可能在学校表现得很乖,对老师和同学都很温顺,但在家中却判若两人。

孩子之所以会顶撞父母,对父母出言不逊,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跟父母太熟悉了,不知珍惜身边的爱。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为了他们的成长父母要倾其一生的心血。

2.学生的需要:不少学生虽然每天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对父母的情况不一定知道,特别是父母的辛劳,即使学生看到了,也很少去体会。

可以以“说一说”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的了解情况,父母的生日、工作和辛劳。

通过“说”,促使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对自己的生日、爱好全都知道,而不知道父母的?这样导入新课,学生更易信服。

设计思路【新课导入】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

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

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

【教学过程】1.爱的回忆活动内容: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

再设问: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

教师行为: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

2.无悔的爱活动内容: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的事情,也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动人。

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害这些学生。

3.爱的低诉:活动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教师行为:呈现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见附录),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知发展的重要环节。

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

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

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

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

4.爱的告白: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

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

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教学建议: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

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

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

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5.爱的成长:活动内容:讨论: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教学注意事项个别学生的家庭可能不幸,比如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或双方离开人世,甚至有学生受继父或继母的虐待等。

对此,不宜这些学生将家庭情况公之于众,对他们要理解、保护,防止伤害这些学生。

我们的教学,只从一般意义上讲,从普遍现象讲,只是关与“度”的把握是个难题。

《辛苦了!为我们服务的叔叔阿姨》设计理念:本次教学活动设计突出三个特点:生活性,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即课堂活动场所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活动性,即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使道德行为源于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

教学目标:1、在初步观察了解自己身边有着许多为我们生活提供服务的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进一步了解体验劳动者的苦与乐。

2、通过调查、了解、体会劳动者的辛劳与奉献,激发学生产生尊重感,并将崇敬之情内化形成尊重他人的道德品性,实现道德品质教学回归生活的终极教育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访问,从中感受、体验劳动者工作的辛苦。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产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引导学生观察,调查周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2、鼓励学生到周边的一些行业进行体验。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1.引发学生回顾生活中都有哪些为我们服务的人。

2.想象:假如没有了这些不同行业的人们为我们提供帮助,生活会是怎样的?3.过渡、导入主题:阿姨、叔叔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都在默默地奉献着。

让我们真诚地向他们道一声:“阿姨叔叔辛苦了!”(揭示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熟悉身边常接触的劳动者。

二、活动一:感知劳动者的苦与乐(一)说说身边的劳动者(结合教材)1.教师谈话。

阿姨、叔叔们是怎样为我们服务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第44页,看看书,想一想,说一说。

2.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然后自由交流,最后集中反馈。

(二)展示、交流社会调查1.教师过渡、引入。

我们能够在社区方便、愉快地生活,离不开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

同学们课前通过各种形式去调查访问,进一步了解了身边的阿姨、叔叔们每天是怎样工作的,也看到了他们劳动中的苦与乐。

2.小组交流商讨。

汇报调查情况的方法、形式。

3.汇报之前,教师提出要求。

(1)汇报的小组要注意把调查到的情况讲清楚,让大家听得明白。

(2)其他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待会儿请你们来谈谈感受或看法。

4.汇报反馈。

(1)调查交通警察的小组汇报。

A.学生提供录像资料,并介绍交警的工作情况;B.引导学生谈了解后的感受。

(2)调查清洁工人的小组汇报。

A.代表展示调查报告;B.小组成员补充采访所获;C.学生听后谈所见所感。

(3)调查护士的小组反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不同岗位劳动者在他们的劳动奉献中所付出的辛劳、艰苦及鲜为人知的各种矛盾与压力。

三、活动二:体验劳动者的苦与乐1.教师过渡、引入。

刚才的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辛酸与快乐!老师觉得只有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真正得到感受。

上一周的中队活动课,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社区,体验了阿姨叔叔们的工作。

现在老师建议,我们重新体验那天的活动感受,好吗?2.播放体验录像,学生认真观察,回忆体验经历。

3.定格画面,学生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进入生活实际的体验,感触各行业劳动者劳动的苦与乐,促进情感交融,内化道德认知品性。

四、活动三:感激劳动者1.教师小结、导入。

通过体验,大家都感受到了无论做什么,都得付出一定的辛劳。

面对这些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2.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打算。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拓展升华,引导学生把内化的道德认知结构外化为行为实践,回归生活。

五、结课老师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一定会理解、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五一劳动节马上就要来临了,我们自己亲手制作一件手工作品,作为礼物,送给周围为我们服务的叔叔阿姨,并附上一张便条,写上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板书设计:阿姨叔叔辛苦了《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学习目标:1、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了解常见服务机构和公用设施,并能在成年人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2、体验社会环境,服务机构,公用设施与人的密切关系。

3、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的环境,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主题一我们生活的地方乐趣多活动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了解周围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启发儿童进一步发现周围好玩的地方,体验游戏的乐趣。

3、学习表达、讨论、合作的技能。

活动过程一、快乐列车:我们社区好玩的地方多1、录象引题,激发兴趣出示课件:厦门六大风景点学生简介名称:1)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2)环岛路。

3)会展中心。

4)南普陀。

5)与金门相对的海。

6)别墅楼2、儿童回忆并根据录象内容向大家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好玩的地方进行游戏。

一、开心大转盘:我们社区好玩的地方乐趣多1、七色盘:整理我们的收获!儿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最喜欢玩的地方的相干材料。

儿童把收集的材料与大家分享,纷纷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材料。

教师引导喜欢相同地方的儿童自由组成一个小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