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内容等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做人的根本问题,也是区分无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与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标准。
无产阶级的使命不仅仅是为了解放自己,而是为了解放全人类。
它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谋利益。
所以毛泽东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的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04—1005页)。
总之,是为人民而不是为自己。
坚持为人民服务,首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问题,也是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与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根本区别。
在无产阶级看来,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为社会、为他人多作贡献,这是大前提,也是做人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做人的其他问题才有可能正确解决。
比如对待利益、荣誉、金钱、地位、苦乐、幸福、生死等等,只要首先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而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就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就容易正确对待,正确处理。
其次,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高低,贡献的大小,不仅与他的人生价值观相联系,也与他的知识、素质为基础的能力相联系。
我们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才有可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较大的贡献。
有的人不注意努力学习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素质提不高,志大才疏,他就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贡献。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今天,加强学习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掌握的科学技术越多,他的能力就可能越强,也越有可能做出惊人的贡献。
第三,要积极从事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掌握知识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于实践。
一个人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还不够,还必须积极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使为人民服务成为现实。
能力靠实践来显现,价值靠实践来创造,成果靠实践来获得,贡献靠实践来完成,如果他消极、懒惰,大事作不来,小事又不做,那么他的愿望将是空的,能力将是废的,价值也只是潜在的。
毛泽东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动员人们积极实践,他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执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个人利益是道德允许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证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
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代表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
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勇敢地牺牲个人利益。
同时,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基本原则一、“集体主义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首先,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共同富裕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解决经济利益分享的基本原则,以劳动者为社会所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给相应的物质利益,既保证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又鼓励个人勤奋劳动为社会多创造财富,保证社会集体利益的稳定发展,体现了调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公平合理。
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就在于它把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而不是绝对对立起来。
与此同时,也有于它把每一个人的利益在集体利益中的实现,建立在付出了同等的劳动,获得同等报酬的原则基础上。
更主要的在于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决反对任何特权利益,力求实现利益的公平,因而依据集体主义原则能够在总体上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公平和效率问题。
其次,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精神。
民主就是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民主政治建设就是实现公民的政治平等,让人民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力来保证自己的权利。
社会主义的公民只有具备集体主义精神,才能真正使自己进入主人角色,行使主人权力。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性,社会形成了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体,社会不仅不可能离开每个人而存在,同时,个人也离不开社会而存在。
因此,社会主义民主依赖于每个公民都有自主选择的民主权利,包含着对个人权利、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尊重的保障,它反对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
再次,集体主义植根于经济生活的公平要求,它也是公民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形式。
社会主义创造的公平合理的经济发展道路,就是在不断为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地施展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创造条件,就是不断培养和造就新人,在全社会弘扬集体主义道德文化。
反对把任何个人看做目的,反对把社会和他人看做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的不道德行为。
我们主张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要把这种追求建立在不得损害集体、国家和他人的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
因此,必须反对把个人利益任意无限夸大,搞极端个人主义。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实现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公民必须有集体主义精神。
因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没有集体主义精神,不可能有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体制的转型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因而出现了不同利益主体在价值观、价值取向上的不同选择。
面对这种新情况、新问题,有人认为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不必要了,甚至认为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会抹煞个人利益,压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
市场经济的性质取决于与它相结合的社会制度。
我国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其相适应,并为之服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不同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把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获得自身利益。
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起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同志式关系,才能凝聚成实现共同目标的强大力量。
这些无疑都是符合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的。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以追求利润获取自身利益,去激发不同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驱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但是,如果离开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群体,不顾甚至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那就会导致整个社会陷人利益冲突的混乱之中,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也需要用集体主义进行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文明有序的经济形式。
由于社会分工和协作的关系,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相互联系,作为市场主体的任何个人、企业、部门和团体的经济行为,必须遵守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
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除依靠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外,还必须用集体主义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其遵循社会土义职业道德,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创造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质,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也常常发生矛盾。
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分散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法规尚不健全等,因而在市场经济领域,必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
这就需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和道德的手段去解决,就道德而言,就是要按照集体主义的要求去处理,做到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全局利益,以促进个人、局部与集体、全局的协调发展。
在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时,集体主义的作用是:它一方面促使各种经济法律和法规的贯彻,使国家整体利益得以保障,使个人和集体的合法利益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它要求各市场利益主体必须从国家大局、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去处理相互之间的矛盾,以便实现各自的利益,克服地方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个人主义,保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三、新时期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社会利益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二者关系的处理几乎成了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理所当然也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要求公民应当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坚持集体主义。
首先,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
第一,要尊重人。
社会成员在学识、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会有差别;社会分工也各不相同,但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尊重人,包括尊重他人的人格,以及他人的劳动、兴趣、爱好、个性、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等。
第二,要主动关心人。
关心别人就是要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别人以热情的帮助,把别人的困难和忧患当成自己的困难和优患,热情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是指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例如,个人身体的健康,个人起码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发展等。
个人正当利益应该得到尊重和维护。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保护他人的正当利益、生命安全挺身而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英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