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中医诊疗方案肛裂是指肛管皮肤的纵行裂疮。
称为肛裂,又称钩肠痔,裂痔等。
本病为肛缘与齿线间肛管皮肤全层破裂,以疼痛为主症。
现代医学亦称肛裂。
是肛肠科常见多发病之一。
(一)诊断: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肛裂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明显,便后疼痛可加剧,常有便秘及少量便血。
好发于肛门前后正中部位。
(2)主要体征:肛管皮肤浅表纵裂,创缘整齐、基底新鲜、色红,触痛明显,创面富于弹性。
多见于一期肛裂:有反复发作史。
创缘不规则,增厚,弹性差,溃疡基底紫红色或有脓性分泌物。
多见于二期肛裂;溃疡边缘发硬,基底色紫红,有脓性分泌物。
上端邻近肛窦处肛乳头肥大;创缘下端有哨兵痔,或有皮下瘘管形成。
多见三期肛裂。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1)血热肠燥:大便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2)阴虚津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3)湿热下注:便时肛门刺痛,便后持续不减,大便不爽,便质时干时稀,裂口深红,周围红肿,可伴纳呆,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滞血瘀: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舌质紫暗,脉弦或涩。
3. 诊断要点:(1)症状:便血、便秘、肛门周期性疼痛。
(2)体征:肛管皮肤纵裂溃疡,可合并有肥大乳头、哨兵痔、潜行瘘道等。
(二)中医治疗方案1.內治法对于各期肛裂均辨证给予中药口服或小麦麸颗粒,3.5克,日三次口服,以调理排便。
(1)血热肠燥:大便三日一行,质干硬,便时滴血或手纸染血,肛门疼痛,腹部胀满,溲黄。
裂口色红。
舌质偏红,苔黄燥,脉弦数。
辨证:燥火郁结,结于肠道。
治法:宜清热泻火,散结通便。
方药:黄芩20克黄柏20克生地15克生石膏10克元胡30克地榆炭10克槐花炭10克三七粉3克(冲)生大黄10克(后下)方法:随证加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服。
(2)阴虚津亏:大便干燥数日一行,便时疼痛点滴下血,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裂口深红。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辨证:阴虚肠燥,结而化火。
治法:凉血养血,增液通便。
方药:知母20克黄柏20克玄参15克生地15克麦冬15克白芍15克当归20克阿胶10克(烊)桃仁10克红花1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元胡10克方法:随证加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服。
(3)湿热下注:便时肛门刺痛,便后持续不减,大便不爽,便质时干时稀,裂口深红,周围红肿,可伴纳呆,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下注,肝脾不调治法:清热除湿,调和肝脾方药:黄柏20克苍术15克黄连10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白术20克木香10克元胡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芍10克茯苓20克厚朴10克方法:随证加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服。
(4)气滞血瘀:肛门刺痛,便时便后尤甚。
肛门紧缩,裂口色紫暗。
占质紫暗,脉弦或涩。
辩证:气滞血瘀,蕴阻肛门治法:行气活血,润肠通便方药:当归10克榔片10克厚朴10克决明子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麻仁15克瓜蒌仁15克郁李仁20克陈皮10克元胡10克方法:随证加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服。
2. 外治法(1)中药熏洗肛舒乐Ⅰ号洗剂方药:苦参15克金银花15克赤芍10克黄柏10克大黄5克炒桃仁5克蛇床子10克茜草10克地榆10克红花10克花椒10克荆芥穗10克冰片1克(后下)用法:水煎2000ml坐浴,用于一、二期肛裂。
功效:清热除湿,活血止血止痛。
肛舒乐Ⅱ号洗剂方药:黄柏20克苦参20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元胡15克防风10克荆芥穗10克白及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冰片1克(后下)用法:水煎2000ml坐浴,用于三期肛裂。
功效:除湿止痛,补血活血,收敛生肌。
硝矾洗剂方药:芒硝50克明矾30克月石20克用法:40克便后熏洗,可于脱核期增加熏洗次数,于术后十五天减量或不用功效:消肿止痛,收敛止血。
或可选用洁尔阴洗液、痔疾洗液等中成药。
(2)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太宁栓、肛泰栓、痔疮宁栓等中成药。
(3)中药膏剂:一效膏方药:朱砂1份炉甘石3份冰片1份滑石粉70份用法:加香油调成膏状,适量外敷,可与珍珠粉联合应用。
功效:燥湿收敛,止痛止痒。
或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乳膏等中成药。
3.手术治疗除没有括约肌痉挛的I期肛裂外,其他肛裂均需手术治疗。
选用肛裂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手术禁忌症同其他肛肠科手术:(1)严重心肺疾病患者;(2)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3)孕妇;(4)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肛裂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手术方法:患者取截石位,骶麻或局麻后常规消毒,在距肛门约1.5 cm 5点或7点处做长1 cm小切口,右手食指伸入肛内触到括约肌间沟部位,左手持小针刀自切口进入,沿皮下进到括约肌间沟部肛管皮下,在右手食指引导下,挑断部分内括约肌,指诊肛门松弛,括约肌间沟上方可及明显裂隙即可;肛裂部分行病灶切除暴露新鲜创面; 加压包扎。
术毕。
术后按肛门开放伤口护理、中药换药。
若出现术后合并症,同其他肛肠科术后合并症处理:大出血术中或术后发生大出血或出血量较多时,应及时给予加压包扎或缝扎,必要时补充血容量。
术后感染坚持每日便后常规换药,根据药敏试验可对症应用抗生素。
尿潴留:可先热敷,再针灸治疗,膀胱充盈时肌注新斯的明针,必要时给予导尿。
粪嵌塞:给予开塞露注肛或软皂水灌肠。
注意事项:手术医师术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统一操作规程。
从齿线上探出时位置不要过高,不能超过肛直线,以免引进肛门收缩不良或失禁。
术后嘱患者禁食辛辣,清淡饮食,多饮白开水,调节情志,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肛裂的治疗方案分析、总结及优化评估评估方案2009年1—6月1、针对就诊病人,按肛裂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主治医师职称。
3、每六个月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
分析总结:1、2009年1—6月份,肛裂就诊人数为138人,其中住院治疗18人,给予中医辨证中药口服、熏洗、栓剂纳肛、膏药外用及手术等治疗,并在手术后恢复期常规换药、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调节情志等。
经综合治疗后,病人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
2、存在问题:在肛裂的治疗上手术适应症扩大化。
保守治疗Ⅰ期肛裂时只注重局部治疗不重视综合治疗。
优化方案:1、明确诊断为Ⅰ期肛裂后,均应采取保守治疗。
可用马应龙痔疮膏肛用,并给予中药熏洗以收敛止血、止痛生肌。
2、对于Ⅰ期肛裂的病人,在局部治疗的同时,应指导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保持大便正常。
如饮食疗法不能纠正的便秘病人,应给予辨证施中药汤剂或麻子仁丸等中成药口服,慢性腹泻病人可口服固肠止泻丸。
评估方案:2009年7—12月1、针对就诊病人,按肛裂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主治医师职称。
3、每六个月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
分析总结:1、2009年7—12月份,肛裂就诊人数为156人,其中住院治疗23人,在中医辨证、中药口服、熏洗、栓剂纳肛、膏药外用及手术等基础上,对Ⅰ期肛裂采取保守治疗。
Ⅱ、Ⅲ期肛裂采取综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2、存在问题:个别病人使用马应龙痔疮膏后,肛门疼痛有所加重。
很多Ⅱ、Ⅲ期肛裂的病人因恐惧手术及经济原因等放弃手术治疗。
优化方案:1、可能有少部分病人对马应龙痔疮膏里某种成分过敏不耐受,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停用,并改用化痔栓、肛泰栓等治疗。
2、Ⅱ期肛裂的病人如放弃手术治疗,可采用在局麻下行扩肛术。
能有效松解肛管括约肌,并在肛裂创面用中药换药。
对于Ⅲ期肛裂,应尽量说服病人行手术治疗,但扩肛术亦可有效缓解病人痛苦。
3、对于采用扩肛术治疗后的病人,应指导其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防止便秘及腹泻,以减少对肛管及括约肌的刺激,利于创面愈合。
评估方案:2010年1—6月1、针对就诊病人,按肛裂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主治医师职称。
3、每六个月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
分析总结:1、在2010年1—6月份,肛裂就诊人数126人,其中住院治疗20人,扩肛治疗15人。
住院治疗的病人采用中医辨证中药口服、熏洗、栓剂纳肛、膏药外用及手术等综合治疗,并在手术后创面中药换药,治愈率显著提高,扩肛术治疗后的病人疗效确切。
2、存在问题:部分肛裂病人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较长。
有1例病人手术后感染导致创面不愈合。
优化方案:1、对于Ⅱ期肛裂及并发较小前哨痔的Ⅲ期肛裂患者,可采取在切除病灶暴露新鲜创面后,做小切口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因手术创面较小,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可明显缩短。
2、由于部分病情较重的病人手术创面较深,换药时应把油纱条填充至创面基底部,以防创面引流不通畅导致感染。
3、对于肛裂术后创面愈合迟缓的病人,应给予中药生肌散换药,并内服补气活血、托毒生肌的中药。
评估方案:2010年7—12月1、针对就诊病人,按肛裂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主治医师职称。
3、每六个月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
分析总结:1、2010年7—12月份,肛裂就诊人数为147人,其中住院治疗21人,住院病人均在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内服外用,微创手术及术后中药换药等基础上,改进手术及换药操作方法。
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
门诊病人在对症治疗后,治愈率亦明显提高。
2、存在问题:部分病人行肛裂手术后半月内出现肛门不完全性失禁。
有1例病人肛裂术后遗留肛瘘。
优化方案:1、由于肛裂手术中均需切断部分内括约肌,且部分病人术后创面较深,可能导致肛门不完全性失禁。
虽为暂时性,但对病人心理影响较大,在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应尽早指导病人做肛门功能训练,以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2、对于肛裂病史较长的病人,需在手术中仔细检查,如已并发肛窦炎及潜行瘘管,应一并切开瘘管及肛窦,以防止术后创面不愈合或遗留肛瘘。
评估方案:2011年1—6月份1、针对就诊病人,按肛裂治疗方案诊治病人。
2、参加人员为科内主治医师职称。
3、每六个月一次。
4、根据相关评定疗效标准,病人康复情况,及时总结及优化治疗方案。
分析总结:1、在2011年1—6月份,肛裂就诊人数为120人,其中住院治疗22人,在给予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内外结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术方式,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有效地减少了肛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缩短了肛门正常功能恢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