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教案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教案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1
2
3
“如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意思是说“老百姓所喜欢的就大力提倡、发扬,老百姓所厌恶的就予以抵制、杜绝”,“君子贤其贤而亲其
亲”意思是说君子应该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这里的“所
亲”就是指老百姓。

离《大学》成书不久的孟子也有“亲亲亲而仁民,仁民
而爱物”的说法。

时代相隔久远的唐代的孔颖达在解释“亲民”内涵时也说:“在亲民者,言大学之道,在于亲爱于民。


应该说这些解释比较接近“亲民”的本义,体现了早期儒家对庶民、对一般百姓的关怀。

3.对比朱子对“新民”的重新解释,请同学们思考此说对原解的突破性
创见体现在哪里,进一步理解“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文化传统。

子程子曰:“亲,当作新。

”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旧染之污也。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教师解说】
朱子所说“亲”当作“新”,“新民”就是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其实这种改法也不是朱子的首创,而是另外一个宋代的大儒——程颐,
只不过朱子的解释影响太大了。

仔细想一下,“新民”比“亲民”更进一步,不仅仅是简单地亲近,还要改变他们,使其“苟日新,日日新”。

同时,“新民”是“明明德”的下一个阶段,当一个人恢复了自己的光明德性之后,也应该因着内心的不忍之心,帮助他人恢复自己的光明德性,
体现了“成己而达人,内圣而外王”的思想。

在这里“明明德”的主体是“学
者”,新民的对象则是“民众”;前者的明明德是主动的,后者的“去其旧
染之污”则是被动的。

所以,尽管这个解释有比较大的争议,但这一字之改,体现了儒学新的发展,也是我国“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传统的生动体现。

4.结合课下注释和朱子的解释,进一步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

止者 , 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

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4
5
6
7
8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