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环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我们来看情节。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1一、导入新课:1、提起战争,同学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想到了痛苦、灾难、血腥……还有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烈火硝烟、……“战争”给我们的印象是总苦痛的。
2、今天,我们学习小说《荷花淀》,(板书荷花淀)也与战争有关。
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那同学们也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读后的感受,好吗?你感受到的是清新,有的同学说是恬静,还有的同学说是自然,还有和谐*与战争有关,但同学们却感受却是美好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荷花淀》真的被人们称为“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
(板书美)我们在这节课就来重点赏析*在哪些方面带给了我们“纯美”的感受。
3、我们来看一下*的学习目标,你来给大家读一下吧。
二、研读文本,品味纯美下面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文本,把文本中能给你“美”的感受的地方找出来细品。
五分钟。
1、披文入情赏美景好,哪一个同学先来说?这位同学。
奥,前三个自然段环境描写感觉特别美,能具体说一下吗?你看到了一幅图画,什么画面,月下女人编席图。
概括的非常好。
这位同学,你也想说?你感受到了纯美的意境把纯美换一个词?清新明丽,一般而言,意境的营造离不开意象,那你能说一下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吗?对,有月亮、苇眉子、云彩、薄雾,意象也是那么唯美。
你喜欢这一部分,那你就给大家读读吧,其他同学可以试着想象画面?他读的怎么样?节奏感好,声音很美。
的确,我也感觉声音与画面很相配。
同学们,我把第一自然段在形式上做了一个小小改动,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
有什么不一样?感觉像读散文诗。
评论家也这样说,因为孙犁小说散文诗般的语言、朦胧诗般的意境,还称孙犁的小说是“诗体小说”。
2、沿波讨源见真情荷花淀不仅景美,人也美,*的主要人物是谁,水生嫂。
谁来结合文本分析一下水生嫂的形象?好,最后排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勤劳美丽,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编席的描写中看到的,还有吗?从大门没有关,端饭看出体贴丈夫、温柔多情。
用词十分准确。
谁来补充?你从他们坐船找丈夫看到水生嫂惦念丈夫,遇见敌人看出她的勇敢,把船划进荷花淀中去,还表现出他们的智慧,很好,这不仅有水生嫂,还有其他女人,只是他们共同的品质。
刚才我们抓住动作细节赏析人物形象之美,*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还有一个突出的手法,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对,就是对话,也就是语言描写。
我们来看这三句。
“你总是很积极的。
”(投影)从这句话,同学们读出了什么?你读出了嘲讽,嘲讽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吧“就你积极”,再读一遍,换一个词,有点埋怨,对,水生嫂埋怨什么呢?(太危险了,不和家里商量)除掉埋怨,我们还读出了什么,是肯定和夸赞,由此看出水生嫂的深明大义。
第二句,“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当时出版时句号被改为逗号,孙犁先生不同意,你们看有什么不同吗?对,句号强调的是我不拦你,更能突出水生嫂的深明大义,如果是逗号的话可能更强调家里的困难了。
你对标点理解的都这么深刻,可见很会赏析*。
第三句呢,妻子对丈夫的忠贞。
中国有句老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站着死,对,不可跪着生!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本色。
同学们将分析整合一下,学总括水生嫂形象温柔体贴、勤劳淳朴、勇敢坚贞、深明大义、爱家爱国。
这不仅是水生嫂的品格,也是当时千千万万战地农村妇女的品性,他们像荷花淀里的荷花,有着纯真的的性情,闪耀着纯美的人性的光辉。
3、水到渠成识结构环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我们来看情节,课前让同学们拟小标题,找一个同学说一下。
好,中间这位同学,你来说。
能够抓住主要场景,概括的很好,“送夫抗敌”“探夫遇敌”“助夫杀敌”,情节简单,没有惊心动魄,也没有曲折离奇,水到渠成,自然成文。
这也应是*被称为纯美绝唱的一个方面。
4、疑义相析探主题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故事的高潮部分也就是枪战环节,三言两语便被带过,对此提出批判,还有人说,“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人们会这么恬静自得吗?作家这么写是诗化战争,是违反现实的呢?”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小组内讨论一下。
一组先来说把。
你们认为我们的祖国本就美好,人民本就纯真,所以与现实相符。
是支持孙犁先生这样进行创作的。
三组来说。
这样更能激发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
江山如此多娇,岂容外敌践踏。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在《孙犁文集》中有这么一段话,齐读一下,“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
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
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
我也不愿意回忆它。
孙犁就是这样用他独特的笔法,构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表达了他对美丽的中华河山、中华儿女、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礼赞。
《荷花淀》是当之无愧的“战争小说的一首纯美绝唱”。
孙犁的创作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虽然荷花淀带给了我们美的感受,但战争无疑是残酷的。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定当珍惜这美好的生活。
三、布置作业还有一篇小说与《荷花淀》并称现代诗化小说的双璧,那就是茹志鹃的《百合花》。
课后请阅读,并完成思考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2一、导入同学们,当你们怀着满腔的激情和美好的理想从初中跨进高中的.大门时,老师已在这里等候着你们。
师唱“我在兴农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
”(根据歌曲《我在贵州等你》的高潮部分改动了一下)正如席慕蓉在《一棵开花的树》里写到为这个美丽的相遇时刻“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二、教师自我介绍师:我们的缘就从这句诗开始“玉壶装陈酿,乘兴赏芙蓉”。
同学们猜猜老师的名字。
学生当堂一一即兴介绍自己时间和学生才思方面都不太现实,布置当天晚上交来“诗话名字”。
(文末附上部分)。
三、语文是什么师:名字可以这么富有诗意,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如果说一句诗只是小儿科的话,下面这首诗同学们来读读?1、出示怪体诗,学生猜读。
龙虎虎望山山山湖湖湖湖湖海海海海会仙仙仙仙仙仙仙仙激发兴趣。
2、有人说:语文是李白的诗――浪漫飘逸,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入地,与神仙结伴同游祖国山河。
语文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心骛八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人携手共探人生真谛。
语文是余秋雨的散文――带你带我游历世界,做历史的思考。
我说: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即兴口答,但有部分学生当堂说不出来,于是布置课外写。
(文末也会摘录一些附上)师小结:当我们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文;当我们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被其所吸引,于是搜肠刮肚,想尽华美词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当我们发表演讲、主持会议,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口吐连珠妙语,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孔子在天下奔波,宣传自己的思想,看屈原在上下求索,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她能丰富我们的人生。
她可以让我们字字珠玑、口吐莲花。
她可以让我们气质高雅,谈吐不俗;她可以让我们胸怀天下,运筹帷幄。
她可以让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总之,语文与生活同在,学好语文是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基础。
学习语文吧!四、本学期语文学什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
看《致同学们》了解高中语文教材体系等。
1、必修5册,不到一年半学完。
高二上开始选修、高三就是复习应考。
2、必修分4部分高一开学第一课教案高一开学第一课教案。
“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前三部分课内学习,最后一部分课外自主安排。
3、阅读鉴赏:必修1现代诗歌、古代叙事散文、记叙散文、新闻和报告文学。
必修2中外抒情散文、古代诗歌、古代抒情散文、演讲辞。
(勾画背诵内容)4、表达交流:本学期都是训练记叙文写作,口语交际训练朗读和演讲。
5、梳理探究六个专题:汉字、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修辞、姓氏文化。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学习探究。
6、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
课外有计划进行阅读摘抄。
五、怎样学语文1、初高中语文比较。
范围、难度、方法等。
强调两个词:素质、自主。
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2、语文学习武功招式九阳神功――苦练内功――积累知识吸星大法――博观约取――胸有成竹北冥神功――转化能力――大展宏图三动主义:动脑、动笔、动口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案3一、齐读学生齐读课文,温习巩固,加深理解。
二、研讨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后人认为,作者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让学生查阅有关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资料,或发给学生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畅所欲言。
[明确]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
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
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
三、比较比较《石钟山记》与《游褒禅山记》两篇*。
让学生思考、讨论,畅所欲言,老师引导、点拨、归纳。
相同点——通过记游来说明道理,叙议紧密结合,前后呼应,事、理浑然一体,这是两篇*写法的相同之处。
它们与一般游记不同,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
它们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记游来说明事理。
不同点——1.叙议结合的安排和*的结构不同。
《石钟山记》全文分为议论、记游、议论三部分,先议沦,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抒发感想。
它的第一段是质疑,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表示怀疑,属议论部分;第二段是解疑,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属议论部分;第三段是结论,在质疑、解疑的基础上得出要认识事物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臆断其有无”的事理,属议论部分。
第一段议论是第二段记叙的前提,第二段记叙是上下两段议论的中间环节,第三段议论是第一段议论和第二段记叙的自然归结,全文为“议论——记叙——议论”的三段式线性结构,一脉相承。
这是与《石钟山记》具有考察性质这一特点分不开的,《游褒禅山记》的*主体分为记游和议论两部分,前面记游山,后面发议论,它的记叙和议论是上下相对、两相配合的二合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