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舞弊银广夏案例

财务舞弊银广夏案例

财务舞弊案例——银广夏事件
公司概况
公司名称: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日期:1993年12月21日
上市日期:1994年06月15日
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
1993年1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世纪绩优的发迹历程
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

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天津广夏“独撑大局”。

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

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2001年3月,银广夏公布了2000年年报,在股本扩大一倍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增长超过60%,达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之强,令人惊异。

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

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银广夏2001年的市值高居深沪两市第三名,银广夏创造了股市神话。

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世纪骗局的揭露
2001年03月31日蒲少平提出的9个疑问
2001年08月01日《银广夏陷阱》
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第一,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其所宣称的数量;
即使只按照银广夏2000年1月19日所公告的合同金额,1.1亿马克所包括的产品至少应有卵磷脂100吨、姜精油等160吨。

可资为证的是,天津广夏称于1999年出口的价值5610万马克货物中,就已包括卵磷脂50吨,姜精油等80吨。

但根据国内专家对这一技术的了解,一套500立升×3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设备实际全年产量绝对超不过20吨至30吨--就算设备24小时连续运作。

第二,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
1998年天津广夏向德国诚信公司出口货品的合同,有关货品合同价格如下:
桂皮精油900至1100马克/公斤
桂皮含油树脂160至200马克/公斤
生姜精油550至700马克/公斤
生姜含油树脂150至250马克/公斤
蛋黄卵磷脂平均300马克/公斤
约合120万元/吨
2001年3月,李有强在公开场合宣布的产品价格如下:
姜精油700至900马克/公斤
约合280万元至360万元人民币/吨
姜油树脂160至200马克/公斤
约合64万元至80万元/吨
桂皮油700至1100马克/公斤
约合280万元至440万元/吨
桂皮树脂200至500马克/公斤
约合80万元至200万元/吨
无论是上述哪个价格,与国内、国际的实际市场价格相比,均有大幅度高估。

第三,银广夏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有一个重大局限,就是只有脂溶性(也称为非极性、弱极性)的物质才能从中提取,而且往往需要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才能生产精度较高的产品。

天津广夏声称其产品蛋黄卵磷脂的精度已经从35%提高到97%。

但是,一位专家告诉记者,仅凭天津广夏那一套500立升×3的萃取设备,是不可能提取出精度超过30%的卵磷脂的,必须要配套利用大量乙醇来进行提纯的后期分离设备,但天津广夏并没有这些设备。

疑点
1、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三家公司购买了德国伍德公司制造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除了天津广夏(500立升×3,1999年引进),还有西安嘉德(500立升×2,2000年引进)和广州的南方面粉厂(250立升,1995年引进自用)。

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在银广夏可制造暴利,在嘉德却走不通呢?
2、德国客户之谜
为银广夏贡献了1999年和2000年主要利润的德国诚信公司,既非如银广夏所说为西·伊利斯公司的子公司,更非成立已160年的老牌公司。

它成立于1990年,注册资本仅10万马克
3、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

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4、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5、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舞弊手段
对银广夏事件,中国证监会经过一个月的稽查,终于公布了稽查结果:事实表明银广夏存在严重造假行为,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为1.78亿元,2000年为5.67亿元。

据此,银广夏风光多时的业绩神话破灭了,被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事实所取代。

具体实施过程:
1999年11月,董博接到公司财务总监丁功民的电话,要求他将每股的利润做到0.8元。

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

董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夏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夏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

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董博伪造了总价值5 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 400万元出口产品货款银行进账单三份。

为完善造假过程,董博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夏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

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

最后,董博虚构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 898.60万元。

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夏公司年报,银广夏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 778.66万元。

2000年,财务造假行动继续进行,只是此次已不再需要虚构原材料供货方。

依旧是接受了功民的指示,董博伪造了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及德国诚
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

结果,2000年天津广夏共虚造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 400万元,虚假年度财务报表由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签署无保留意见后,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 764.6431万元。

2001年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造假程序,董博虚报销售收入从天津市北辰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

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天津广夏公司职员付树通以天津广夏公司名义向天津禾源公司(系天津广夏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90份,价税合计22 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交纳“税款”500万元。

2001年5月,为中期利润分红,银广夏总裁李有强以购买设备为由,向上海金尔顿投资公司借款1.5亿元打入大津禾源公司,又以销售萃取产品回款的形式打回天津广夏账户,随后其中1.25亿元以天津广夏利润的形式上交广夏公司。

据董博当庭供述,在造假过程中,部分财务单据及所涉及的银行公章,是其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

判决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9月16日对银广夏刑事案作出一审判决,六名造假者受法律惩处。

法院以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分别判处原银川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原银川广夏董事兼财务总监兼总会计师丁功民、原天津广夏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阎金岱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至8万元;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加荣、徐林文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二年零三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原天津广夏董事长兼财务总监董博因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