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共 6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案纸上。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试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并用2B 铅笔将对应考号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水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选择题(5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 分,计 50 分)1.他们不满教会对人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

”据此判断“他们”所追求的思想是A. 君权神授B. 宗教神学C.人文主义D. 理性主义2.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

”事实上哥伦布到达的是A. 大洋洲B. 美洲C. 亚洲D. 非洲3.美食不仅能满足人的口腹之欲,也蕴含着历史的踪迹,腾讯热播纪录片《风味人间》介绍了澳门的一种风味小吃——蛋挞,与澳门这种小吃有关的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西班牙D.葡萄牙4.《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这里的“优越的政治制度”是A. 君主立宪制B. 君主专制C. 民主共和制D. 人民代表大会制5.美国费城的“自由钟”是独立的象征。

它的钟声曾在1776年7月4日和1783年4月16日两次响起,第一次响起的深刻含义是A.美国诞生B.独立战争开始 C.建立联邦制国家 D.独立战争胜利6.右图是富兰克林在独立战争时期创作的流传很广的一幅卡通画,在邦联时期它被赋予了这样的内涵:“如果不联合起来组成联邦,就面临死亡。

”使美国“联合起来组成联邦”的法律文件是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 1787年宪法7.“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拒绝批准一个法律文件,但是它最终被印成成千上万的传单、小册子和书籍,在公共场合大声朗读,成为了法国革命的教义问答手册。

”影响法国革命的这本小册子是A. 《人权宣言》B. 《民法典》C.《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8.造成右下图英国1770年和1861年煤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开辟B. 殖民扩张C. 第一次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9.1947年,马克思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一个展厅的主题是“转折点1848年”,这是因为A. 宪章运动的开展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 第一国际的成立D. 十月革命的爆发10.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说:“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迫在眉睫的是要废除A. 农奴制度B. 奴隶制度C. 沙皇制度D. 等级制度11.日本有一首小曲:“拍一拍刚理了西式发型的脑袋瓜,它会发出回音道:‘文明开化’”,这是日本哪一时期的情境A. 大化改新B. 幕府时期C. 倒幕运动D. 明治维新12.1859年11月24日清晨,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物种起源》。

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这一观点是A. 神创论B. 进化论C. 太阳中心说D. 地球中心说13.《乱世佳人》是一部著名的以美国内战为背景的优秀电影,在本片中不可能出现的情节是A.“南部联盟”率先挑起内战B. 北方最终取得胜利C. 双方在萨拉托加展开决战D.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4.你认为可填入表格空白处的正确选项是姓名国籍成就瓦特英国改良蒸汽机莱特兄弟美国A. 火车B. 汽车C. 轮船D. 飞机15.《大国崛起》这样评价说:“在瓦特研制蒸汽机之前的一个世纪里,正是欧洲历史上一个科学鼎盛的时期,……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之所以这样赞颂牛顿,是因为他A. 建立电磁场理论B. 推翻“神创论”C. 建立经典力学D. 改良蒸汽机16.政治家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入了A.协约国 B.同盟国 C. 轴心国 D.北约17.观察右图《一战时的欧洲战场图》,图中引发一战的导火线所在地点是A.① B.③C.④ D.②1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召开的相关国际会议上,签订了使“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的条约是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D.《联合国家宣言》19.“使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的历史事件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 B.俄国二月革命胜利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0.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

”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2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评价的是苏联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22.世界政治格局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而变化,观察下图在一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是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一超多强格局23.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中,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是A.德军突袭波兰 B.德军入侵苏联 C.袭击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2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试图克服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进行改革的是A. 赫鲁晓夫B. 斯大林C. 列宁D. 勃列日涅夫25.右图中围绕西柏林四周的“xxxx”的符号代表当时某一特定建筑,它修建于A.一战时期 B.二战时期C.大革命时期 D.冷战时期第Ⅱ卷非选择题(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第 26 题12分,第 27题 13分,第 28题 12分,第29题 13分,合计 50 分)26.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研究对象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习俗为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 18世纪,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入工厂,为了方便干活,服装开始趋向简洁实用。

第一台量产的家用型缝纫机在1851年问世,时尚的衣服可以大量的、快速的被复制,衣服不再需使用人工量身定做,出现“成衣”的概念。

——摘编自网络类别大事记公路1760~1774年,议会批准了452项公路筑路申请。

至1800年,已建成1600条公路。

内河航运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铁路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材料三:工业革命后,随着收入的增加,资产阶级人士开始参与到这项贵族活动中。

生产力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使资本家不得不增加工人的工资并给予他带薪假日,工人也开始到海滨旅游,海滨旅游在英国逐渐蔚然成风。

——马婕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生活》(1)据材料一指出18-19世纪西方国家大众服装呈现出怎样的趋势?(2分)材料中的工厂制度是在什么历史事件中建立起来的?(1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交通飞速发展的原因?(4分)(3)据材料三指出海滨旅游在英国蔚然成风的原因?(3分)(4)综合上述材料,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分)27.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材料一: 1929年10月下旬,一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风暴首先猛烈袭击美国,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持续到1933年,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 以上。

资本主义各国的失业率分别高达30%-50%,失业工人达3000多万。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简表:材料三:“劳动与工业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来得到好处;不同时让劳工享受更多合法的繁荣,资本也不能达到真正的繁荣。

任何一种被忽视的集团,不管是农业的、工业的、矿业的、商业的或者金融业的,都可以感染整个国家的生活,并产生广泛的苦难。

”——罗斯福《释“新政”》(1)据材料一概括这次经济危机的基本特点?(3分)(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涉及到哪些领域?(4分)并指出其特点?(2分)这一特点是对传统的哪一经济政策的改革?(1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的哪些观点值得肯定?(3分)28.二战前后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讨论处理国际事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它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

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它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一批可怜虫”,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

慕尼黑会议不是像张伯伦所吹嘘的那样,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协约。

——《联合国家宣言》材料三: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在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德步伐,使胜利早日到来,以及对联合国的建立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三国首脑竟背着中国签订了以中国领土作为交易的秘密协定,已足见雅尔塔秘密协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据材料一指出《慕尼黑协定》是什么政策的顶峰?(1分)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后果?(2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该宣言的主要目的?(2分)并举一例加以说明该宣言得以实施?(1分)(3)据材料三指出雅尔塔会议的积极作用(2分)和不足?(2分)(4)综合以上三次会议产生的不同影响,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处理国际事务?(2分)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困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材料二:50年代中期以后,西德总理阿登纳也强调:“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