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名词解释

毛概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主化和具体化.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创立的理论体系。 3.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主要的创立者与代表者。毛泽东在晚年的左倾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3.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鉴定。它是对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中共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接领导的思想之一。(2)科学发展理论的起点和归宿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统筹发展。(4)科学发展是追求社会整体和谐文明的发展。 6.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 7.孙中山主观社会主义:主观社会主义是指主观思想上向往、追求社会主义,但在客观实际上只是要形式民主。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最集中地体现了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 8.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提前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9.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成成分之一。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或称公私合营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这种经济的前途,是向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的。 10.和平赎买: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 11.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1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13.市场经济: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的经济模式。市场对资源进行基础性配置的基础是人力资源 14.金融危机:(1)金融危机是相对于实体经济危机的概念。(2)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短时间内金融指标急剧恶化。(3)是一种体系性危机,由货币,债务,银行,次贷危机构成,四个危机可单个爆发,也可多个爆发。 15.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知识和知识劳动在生产和流通管理领域创造效益的经济。标准:一个国家致使劳动创造的GDP超过50%以上。 16.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17.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目前中共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一国两制政策宣称只有一个中国. 18.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小康。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21.布雷顿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1944年7月,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 年8 月美国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2.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的发展和延续。(1)起点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干涉科索沃战争。(2)推行西方的民主价值观,民主制度(3)先通过支持反政府武装或者以间接直接的军事干涉颠覆一个国家的合法政权,扶持美国西方国家的代理人,掌握政权 2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4.公正公平: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它反映的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义系特别是分配义系合理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 25.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动的价格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GDP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所有发展问题。()看一个国家的GDP,必须看这个国家的结构和质量。()要高度重视人均GDP 26.服务产业: 27.南方谈话: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在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的重要谈话,被称作南方谈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境界的又一个宣言书。 简答&论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及理论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必须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两方面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2,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的根基本依据。3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最后,是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南。 二、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依据及其推测。 1.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2.列宁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划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3.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立之前(1949-1956),设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即小过度。4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一个初级阶段和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跨越论:(1)“共同胜利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英德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并同时取得胜利。1872年,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爆发,马克思的《法兰西论战》无产阶级革命的经典代表作。1881年,维查苏里奇写信给马克思,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2)“一国胜利论”在具备主客观条件下,在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单个国家有可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3)“卡夫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