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名词解释: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P6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P3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P2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P32辨析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P35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P4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P6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P27论述题:如何科学的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
答: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
全面深化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依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建成全面小康、焕发、增强观念、落实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不仅勾画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也勾画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中的中国未来蓝图。
(百度知道)第二章:名词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P45辨析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P47简答题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P522、简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3、简述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
1)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2)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3)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P59第三章名词解释: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70辨析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P67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P782、简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3)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的伟大胜利4)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P85第四章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P100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P1023、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4)初步探索的其它理论成果P89论述题:试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100+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102第五章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P1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存在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P119辨析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P108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中心。
P122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P116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红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P122 3、简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相互关系。
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四项基本原则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P125第六章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P133辨析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P135论述题:1、论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科学内涵: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重要意义: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133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
答: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P143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P144第七章辨析题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新时期的一场伟大革命。
)P1502、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P1591) 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2)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3)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4)是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八章:名词解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P182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P18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百度文库)P19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P193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P202辨析题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量的优势上。
P171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P1783、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P204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
1)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P17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