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威海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威海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威海市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 预案目的1.2 工作原则1.3 编制依据1.4 适用范围2、组织体系及职责2.1 威海市城乡建设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及主要职责2.2 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和成员的主要职责2.3 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主要职责2.4 指挥部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3、预警和防御机制3.1 地震预警级别3.2 震害防御机制4、应急响应4.1 等级标准和响应级别4.2 分级响应4.3 应急通讯4.4 信息报送与新闻发布4.5 应急处理4.6 应急结束5、后期处置6、保障措施6.1 通信与信息保障6.2 应急装备保障6.3 应急队伍保障6.4 技术装备与保障6.5 宣传培训和演习6.6 监督检查7、附则7.1 名词术语7.2 预案管理与更新7.3 沟通与协作7.4 奖励与责任7.5 制定与解释部门7.6 预案生效时间1、总则1.1 预案目的为做好威海市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中人民生命财产、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1.2.1 以人为本地震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震害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保障,城乡建设系统的地震应急工作必须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尽量降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市政公用设施的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

1.2.2 统一领导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快速高效地完成各项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并及时上报上级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请求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和支援。

1.2.3 条块结合,属地为主要坚持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积极开展地震应急工作,重点是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震害救灾和震后恢复。

1.3 编制依据《防震减灾法》、《建筑法》、《城市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1.4 适用范围本地区有严重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本地区发生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周边地区有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周边地区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

当发生以上情况之一时,市城乡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启动。

并根据震害情况申请启动《城市供水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城市供气系统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威海市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

本预案为部门预案,市级专项预案出台后,本预案服从市级预案,并根据市级预案进行修改。

2、组织体系及职责2.1 市城乡建设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组成及主要职责2.1.1 组成及有关机构设置指挥长: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副指挥长:市规划局局长、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分管副主任、总工程师、市第一热电集团董事长、市第二热电集团董事长、市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市水务集团董事长成员:市建筑工程管理处处长、市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管理处处长、市园林局局长、市燃气热力管理处书记、市建设工程质量造价监督管理站站长、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委办公室主任(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简称,余同)、委城建科科长、委财务科科长、委工程科科长、委开发办主任、委村镇科科长、委设计科科长、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指挥部成员未在威海或有特殊情况时,由所在单位按职务高低递补。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专家工作小组,作为其咨询机构。

2.1.2 主要职责领导和协调威海市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工作,完成市政府、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部署或交办的有关工作;根据震情和灾情,向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提出应急措施的建议;确定全市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工作方案;组织全市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工作;其它有关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的重要事项。

2.2 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和成员的主要职责负责参加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传达市政府或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或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示;主持指挥部会议,部署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工作;参加市政府慰问团或工作组。

指挥部成员负责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各项任务,保证指挥部完成工作职责。

2.3 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主要职责2.3.1 组成主任:委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委城建科科长、委设计科科长工作人员:委办公室和其他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联络员2.3.2 主要职责在应急期间负责指挥部正副指挥长、成员单位和专家工作小组的联络,及时传达指挥部指挥长的指示。

2.4 指挥部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2.4.1 委办公室:负责保持与市政府、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或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事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信息、收集地震的震情和灾情,并报告指挥部;保证正副指挥长及时参加市政府或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会议;负责安排指挥部办公地点并通知指挥部成员参加指挥部会议;根据指挥部的指示,协调各科室的应急工作,组织城乡建设系统抗震救灾的人力、物力安排;负责地震震情灾情信息的收集、汇总和统一报送建设厅的工作;审查城乡建设系统有关震情、灾情的信息报送稿件,编发城乡建设系统抗震防灾、救灾的情况简报;指导各地利用城建档案,为抗震防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负责应急状态下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机关的机要保密和安全保卫工作。

2.4.2 市规划局:协调指挥防止次生灾害规划和避震疏散规划的实施,组织城市重建规划工作;根据指挥部的指示,组织规划力量对县市区进行对口技术支援。

2.4.3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组织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系统开展房屋的应急检修、应急加固、加强维护和应急处置措施、减轻次生灾害等工作;负责核实各市、区上报的住房房屋的震害情况。

负责调查所属地区房屋的安全隐患,并编制和落实消除安全隐患的实施计划。

2.4.4市燃气热力管理处:负责核实各市、区上报的燃气热力震害情况;对全市的燃气热力的设施进行检查加固,震后进行抢修、尽快恢复供热供气。

2.4.5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组织专业力量参与建(构)筑物的检查鉴定工作,提出加固设计方案。

2.4.6 市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管理处、市园林局、委城建科:组织城乡建设系统开展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应急检修、应急加固、抢险、排险、快速修复和恢复重建等工作;负责核实县市区上报的城乡建设系统震害情况;2.4.7 委开发办、市建设工程质量造价监督管理站、市建筑工程管理处:组织危房拆除,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抢救、排险、应急检修、应急加固、快速修复,临时建筑搭建和恢复重建等施工监理和质量监督等工作。

2.4.8 委财务科:根据指挥部的指示,负责城乡建设系统震害损失、住房房屋和其他工业与民用建筑震害损失的汇总上报(不包含具体的经济损失数额)工作;根据指挥部的指示,负责建设系统防灾、救灾资金的应急拨款工作。

2.4.9 委设计科、委工程科:负责派人参加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工作,协助办公室完成指挥部的有关联络工作;了解地震灾情,草拟报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地震灾情信息(不包含具体的经济损失数额);起草城乡建设系统抗震防灾、救灾工作的有关技术文件,对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工作提出技术性建议;根据指挥部的指示,组织地震工程专家成立工程抗震咨询组支持抗震工作;负责组织地震工程专家成立工程震害考察小组进行工程震害调查;组织勘察、设计技术、力量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抗震鉴定、临震加固设计、修复设计等工作;对严重违反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造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在地震中倒塌或严重破坏的工程质量责任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2.4.10 委村镇科:指导村镇重建规划工作;根据指挥部的指示,组织规划力量对县市和村镇进行对口技术支援。

2.4.11 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本公司职工突击实施工程加固,抢险、抢修等工作。

2.4.12 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负责城市建设档案的妥善保管,为市政设施、建(构)筑物鉴定加固及抢险救灾提供原始资料。

2.4.13市热电集团:负责做好热电管道和线路的安全检查和抢险救灾。

2.4.14市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负责做好燃气重点部位(电力系统、气柜、罐区、调压站、燃气管网等)的安全检查和抢险救灾。

2.4.15市水务集团:负责对设备、管道等组织力量进行检查鉴定,保证震后尽早恢复供水排水。

3、预警和防御机制3.1 地震预警级别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地震预警级别分别按照紧迫程度和震级大小划分为3级。

3.1.1 按照紧迫程度划分的地震预警临震预报-10日内;短期预报-3个月内;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1年。

3.1.2 按照震级大小划分的地震预警M ≥里氏7.0级地震;里氏6.0 ≤M <里氏7.0级地震;里氏5.0 ≤M <里氏6.0级地震。

3.2 震害防御机制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各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或指挥机构,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管理处应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和本预案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特殊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做到机构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效。

尤其要加强抢险力量建设,配备必要的抢险设备和物资,保证在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当接到里氏7.0以上地震的临震预报或短期预报时,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应及时上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协调,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建筑工程管理处、市建设工程质量造价监督管理站、市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管理处、委工程科、委设计科具体负责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建筑物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应急检修、危房拆除,重要设施的抗震鉴定和临震加固设计、施工,以及避震疏散场所的清理和安全检查工作。

当接到里氏5.0至7.0级地震的临震预报或短期预报时,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应急检修、重要设施的抗震鉴定和临震加固设计、施工,以及避震疏散场所的清理和安全检查等工作。

当所辖地区被列入里氏6.0级以上地震的地震重点危险区时,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市建筑工程管理处、市建设工程质量造价监督管理站、市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管理处组织建立位于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数据库(包括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的分布、规模及其设计、建造和使用概况等);根据震害预测结果组织制定《重要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实时监控、临震加固措施与抢险方案》、《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和重要房屋建筑应急恢复方案》、《城市疏散通道和避震场地安排》、《次生灾害防御预案》等,纳入当地《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4、应急响应4.1 等级标准和响应级别4.1.1 地震等级标准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将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一般地震灾害4个等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