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效形式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效形式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效形式
作者:李海威 单位:广东省计算中心
1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由于存在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供需不平衡等情况,从医疗卫生信息化角度
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各级医疗机构间、城市与县
乡、城市与农村间的区域协同医疗和信息共享。但由于各医疗机构信
息系统各异,底层数据结构和网络规划状况也不同,导致医院内部和
医院间出现很多信息孤岛,增加了区域协同医疗的难度。探索整合公
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
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显得尤为必要。基于信息共享与协同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社
区不同区域卫生信息在医院、社区之间的共享以及基于协同的开展实
施,让我们对协同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共享模式逐渐的清晰化。
2平台技术架构
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是为卫生信息化提供一个医疗信息数据
为核心的开发和运行平台,可以使用此平台快速的定制、开发和部署
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来满足日益增加的电子医疗信息共享与管理需求。
其包括以下方面:基于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数
据层、业务服务层、数据交换层,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层四个层次,还
包括贯穿四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数据中
心层主要是实现基于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的数据存储,需要解决
数据存储的结构、模型、内容、数据库管理软件的选型等。数据交换
层和业务服务层主要实现基于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交换与共享,
数据交换层是直接与外部系统进行沟通的技术层,业务服务层是基于
数据交换层根据数据结构设计各种业务服务组件来完成平台数据的
采集,存储与共享。硬件网络层是指支撑平台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平台。
标准规范体系是平台中必须遵循和管理的数据标准,是平台运行和应
用的数据基础。安全保障体系是从物理安全到应用安全保障整个平台
的正常运营。
3平台详细解决方案
3.1卫生信息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要对医疗卫生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进行统一的规划,建立
交换与共享数据标准和相应的标准维护和标准实施机制,指导使用和
遵循标准,确保标准能够满足和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其中电子
健康档案基础资源库的建设是卫生信息数据中心的重点。电子健康档
案系统由统一集中开发,统一部署。新建系统时应充分考虑与多级卫
生信息平台的衔接,遵循相关数据规范与标准,不断补充、完善电子
健康档案的信息。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
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
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的信息
资源,各级授权用户在遵循相关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均可访问。
它用于全面、有效、多视角地描述健康档案的组成结构以及复杂信息
间的内在联系。
3.2数据资源交换平台
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主要体现在对医疗机构内部信息
系统业务数据的采集、整合以及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之间业务联动
等方面。内部信息系统业务数据分布于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信息
系统之中,因此数据采集和整合除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保障外,
还需建立一个覆盖所有医疗机构数据交换平台,以提供对原有业务数
据的采集服务和整合服务,并为机构之间以及业务系统之间的联动提
供支持。数据交换服务总线ESB是整个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的技
术核心,ESB通常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该服务保证在一个异构
的环境中实现信息稳定、可靠的传输,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标准的
信息通道,保证用户的逻辑应用和这些底层平台没有任何关系,最大
限度地提高用户应用的可移植性、可扩充性和可靠性。提供一个基于
应用总线的先进应用整合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应用系统互联所面临
的复杂性。系统的实现维护都相对简单,保证每一个应用系统的更新
和修改都能够实时地实现;同时当新的应用系统出现时能够简便的纳
入到整个IT环境当中,与其它的应用系统相互协作,共同为用户提
供服务。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系统是由分布在区域内各卫生相关机构
孤立的业务应用系统整合而成,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各业务应用系统
在数据资源建设上的相互衔接和互为补充的协作关系,在区域层面实
现跨领域、跨系统的数据资源整合,是实现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共同支
撑全程一体化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基础。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系统应
在做好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实现业务数据中心的
共建共用,满足“统一高效、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
3.3业务高效协作体系
在信息共享与协同系统下,患者首先会在附近的基层卫生服务机
构接受基本诊疗,必要时转诊到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医疗机构间的
协作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更加密切、规范和高效。患者到基层卫生服
务机构首诊。基层医生问诊后,判定需要在检验中心(或上级医院)
为患者进行进一步化验,为此基层医生开具协作检验申请单,并采集
患者标本,送到检验中心。检验中心接收标本并执行基层医生的协作
申请,然后将检验报告发布成共享文档,并通知基层医生调阅。基层
医生根据检验结果为患者确诊,进行基本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需要,
基层医生为患者开具双向转诊单,及时将病情较重的患者转到上级医
院治疗。上级医院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进入康复期后,可以将患者
转回社区继续康复医疗。其中用到的技术是,索引服务全面掌握区域
卫生信息平台所有关于居民的健康信息事件,包括居民何时、何地、
接受过何种医疗卫生服务,并产生了哪些文档。索引服务主要记录两
大类的信息,一是医疗卫生事件信息,另一为文档目录信息。基于交
叉索引机制的TradingCommunityArchitecture(TCA)组件来统一管理
人员信息,而在平台中,人员管理服务就是通过强大的TCA模型中的
人员匹配和合并功能来实现的。这些服务提供了全面的数据结构来存
储人员信息,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API可以用来建立,更新,激活以
及锁定人员记录。系统能够自动侦测到重复的病人,员工以及相关人
员的信息,通过TCA的用户界面,可以方便的完成这些重复记录的合
并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中存储的人员信息的质量,降低出错的
风险。
3.4硬件网络设施平台
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由内、外两大网络部
分组成。外部网络对外收集和提供信息,内部网进行信息管理和系统
开发,两网之间用防火墙分隔。外部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则需要通过地
址映射,身份查询等一系列安全检查机制才能进行,访问策略的制定
是灵活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机配置。内部网络再分子网,依据功能、
性质划分,子网间的访问也是受控的。外部网络的安全性主要依靠“虚
拟专用网”的功能和路由器上的访问控制表来保障。运维管理中心应
具备监视和控制的手段,避免网络拥塞和信息流的非必要的重复性传
输。整个平台应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措施与策略,网络管
理及安全策略应从系统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网络、应用系统、数据
库与主机系统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和策略的一体化管理,选择适当的防
火墙和数据加密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