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钓基本知识

台钓基本知识

台钓基本知识对于台钓相信老钓手并不陌生,也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各种钓法玩起来游刃有余,然而,对于新钓手,却犹如一头雾水,不知如何做起,对于台钓的概念也很模糊,初学台钓者,理念上的东西比如动作的规范性,需要引起重视,否则,错误的理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在这方面的文章曾发表很多,可有些人还未看到,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再从基础说一下。

专题一:什么是台钓?“台钓”顾名思义是指台湾钓法。

是由我国台湾省的垂钓高手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探索而总结归纳出的一种装备齐全、动作规范、上鱼率高、集娱乐性和竞技性于一体的、既舒适又科学的钓鱼方法。

在台湾称之为“悬锤底钓”,主要适于池钓,由于不断发展,矶钓钓、船钓、溪钓也都有人使用。

“台钓”的特色为:竿细短、线细、钩小无倒刺,浮漂细长均匀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垂钓者坐在美观的晴雨伞下和轻巧的折伞式靠背椅上,有舒适感。

钓竿搁放在竿架上,手不离竿,眼不离漂。

鱼饵上乘,诱鱼力强,能迅速聚鱼并使萁争先吞钩。

一切要求规范化,操作轻松、动作标准、姿势正确,讲究速度,起鱼率高。

灵敏、快速、诱鱼、收获高,是台钓的最大优点。

所谓灵敏,指它的漂坠钩的组合非常灵敏,浮漂极易迅速准确的反应出鱼吃食的情况;所谓快速,是上鱼、摘钩、入护时间都迅速,节约时间,有利竞赛;所谓诱鱼,是指钩入水后轻飘下降极易引起鱼的发现,从而诱集鱼群,鱼钩轻挨地面,鱼的游动使钩随之活动,使鱼认为系活食,极爱吞食。

由于上述原因,上鱼率高,自然收获高。

专题二:台钓在祖国大陆的发展“台钓”约在80年代中期传入内地。

开始许多人不以为然。

不少人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

因开始研究试用时,理解不深,又缺乏实际经验,一些人试用后效果不明显,技术不适应,常感到不如传统钓法习惯。

特别是“台钓”钓具组合要求较高,许多人感到麻烦,而且难达到标准。

一时议论颇多。

记得某刊物曾有一篇文章是一位女孩写的叫:我的传统钓法胜过老爸的台钓。

1989年5月份海峡两岸钓手在杭州、北京两地进行了两场钓鱼比赛,结果两地的前六名均为台北钓手获得。

《中国钓鱼》1989、3期,专为此发表了题为《同池垂钓相形见绌》的文章,引起了内地许多钓手的震动。

研究试用台钓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不断研究、交流、实践、总结,台钓逐步在内地盛行起来。

目前台钓已经成为祖国大陆钓鱼爱好者最喜好的垂钓方法之一,同时台钓经过他们的研究得到了新的长足进步。

专题三:台钓的基本钓具和辅助用具台钓的基本钓具:钓竿:台钓的主要对象是鲫鱼。

一般活动在1.5米左右深度,靠池边较近的地方,鱼的重量一般在150-300克之间,最大不过500克,因此,钓竿一般选用3.6米-4.5米碳素或玻璃钢中调竿。

当然,也需要根据不同水域情况进行选择。

用碳素竿一定要注意环境,防止触电。

钓线:分为钓线(亦称主线、母线)、脑(门)线(椅称子线)。

钓线一般用2、3号线,即直径为0.234毫米和0.284毫米的线,脑线一般直径应为钓线的1/2,选用1号线(直径0.162毫米)。

主脑线直径比一般应为2:1。

线细灵敏,且不易被鱼发觉,故常有人使用0.8号钓线,0.3号脑线,但要根据所钓鱼的大小和线的质量选定。

钓钩:台钓一般钓鲫鱼,不需大钩,且为了摘钩快,采用不带倒刺的钓钩。

目前商城有专供台钓使用的无倒刺钓钩钩,如挪威伊势尼袖无刺等,可根据所钓鱼的大小选定钩的大小。

浮漂:台钓使用的浮漂多是单个立式浮漂。

形状最好是上下尖,中间大的流线型,整体均匀细长者,并且标示杆要清晰醒目。

一般漂头为实心细杆,粗细略粗于铅笔芯。

漂身一般最好为孔雀羽根。

浮漂标示杆(漂尾)分为实心与空心两种,实心灵敏性高,但稳定性较差,遇有风吹草动,难辨咬钩的真伪。

因此有人喜欢用空心细塑管标尾。

商城出售的达摩浮漂,常为许多钓者喜欢。

浮漂的选择应根据水深浅、竿长短、鱼大小、视力好坏来确定。

水深、风大、鱼竿长,适合用大漂;水浅、风小、鱼竿短宜用小漂。

大饵钓大鱼,宜用大漂,反之用小漂。

视力好可用小漂,较灵敏,视力差则可选择较粗较大的浮漂。

但浮漂鱼铅坠的配合一定要恰当。

铅坠:一般用铅皮为佳,因便于调整轻重。

太空豆、漂座、转环(联结环)、铅皮座等台钓的辅助用具:钓鱼椅与钓竿支架:竿架与坐椅初期是分离的,现在也有人仍然采用分离的,比较便宜。

但更好的是椅架合一的台钓专用坐椅。

可折叠,可拆卸。

竿架可固定在坐椅下面,并可调节长短、角度,同时可架两支竿。

这样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鱼护:是由金属框架与锦纶丝网组成,长度应为1至2米,直径应为30--40厘米。

长度大,是便于适应各种不同的钓点,岸边距水面的高度。

要求鱼护挂在支架上,十分便利于顺手将鱼钩钓上来的鱼磕入护内,以节省时间。

太阳伞:用来遮阳和挡雨,既保护身体,又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影响钓鱼。

钓具盒:装必要的工具与备用的小渔具,如钩、坠、线、太空豆、联结环、浮漂等等。

饵料盒:装各种干湿饵料。

抄网、渔具包、鱼竿袋等其它:主要是饮食、药物用品携带的袋包等。

台钓入门专题四:临池实践五、选钓点其实台钓的适应性是非常广的。

选钓点和传统钓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要选有鱼、鱼多的地方。

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注意选没有水流、水面比较开阔(没有草和障碍物)、水底较平坦的地方,以便集中精力掌握台钓的主要技术。

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后,逐步实践也可以适应复杂的情况。

六、抛竿等基本操作现在我们来到水边。

选择好合适的钓位。

看看上方有没有电线,如有,再好的钓位也不要留恋,立马离开。

再看有没有树枝,毕竟初学,线和钩很容易上树,还是少惹麻烦,尽量避开。

最后还要跺跺脚,试试岸边结实不,会不会塌方。

一切就绪,打开装备,首先配饵和饵。

在省饵的时候,把平台(钓箱或简易平台)搭建好,包括支竿架、鱼护、饵盘等等,都装好;抄网也装好,放在左手边地上;竿包、鱼护包和其他东西放在身后。

小工具(剪刀、铅皮、退钩器等)放在上衣口袋里;然后装好竿(并安上竿止),把主线连上竿梢,插上漂,连上子线。

握竿——台钓的握竿,常见的有两种。

一是拿握,手背朝上,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别从竿把儿的两边握住,食指伸直贴在竿上。

这种姿势主要用于钓底,竿放在支架上,手这样轻轻拿捏着,既可快速反映,又省力气,扬竿时也不会扬得太高以至钩子乱飞。

二是端握,手心朝左上,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从两边握住竿把儿。

这种姿势主要用于钓浮,因为钓浮抛竿频率高,不压水线,竿尖不入水,端握更方便。

抛竿——右手持竿,左手食指和拇指捏住铅坠,轻轻向后拉,使竿梢吃劲回弯。

右手向前上方扬竿,同时左手将钱坠送出,借助竿尖的弹力,飞向钓点。

注意,动作要尽量柔和、自然,铅坠和钩饵飞行中尽量贴近水面,落水时也要轻柔。

无风时抛竿很容易学会,有风时难度较大,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一般来说,能在风不是非常大的情况下,每次能把饵抛在直径50厘米的范围内,可以算比较准确了。

当然抛竿也有诸多手法,都是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压线——抛竿后,钩饵徐徐下落,等漂要立起来时,将竿把儿抬高,竿尖往下往自己跟前压、拉,使漂至竿梢之间的线全部没入水中,然后再把竿向前推一点,放在竿架上,竿尖没入水中一点。

压线主要用于钓底,如果有杂鱼,最好在漂立起下沉快要到位时再压,以避免杂鱼中途截食;如果鱼离底,可在漂将要立起时压线,增加饵沉底前在水中的摆动时间,吸引离底的鱼儿抢食,必要时还可以把铅皮座上移,进一步延缓饵团沉底。

钓浮一般不压水线。

七、调漂。

调漂。

这是台钓中最复杂,也是花样最多和争议最多的环节。

仅就调漂理论而言,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有:传统台钓理论、程宁的体系、何蔚蓝的体系,近年来台湾省运哥在我们老渔翁网站发了不少文章、答疑,阐述了他的调漂理念。

上述四家的理论体系笔者都曾认真加以研究,我认为是各成体系,各有千秋,互为补充,并行不悖。

但是,由于概念不统一(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体系中,表达的意思有时是完全不同的)。

加上各家着眼点、论述重点不同,造成理论体系框架的不同和风格的不同。

所以乍一看,似有针锋相对、观点相反的地方,常常引起误解,更给初学者带来很多困惑。

其实只要把他们每家的文章看多一些、全一些,会发现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甚至基本观点都是一致的。

只不过有人更关注这方面,在这方面研究得更细更透;有人更关注那方面,在那方面分析得细致,提出的办法简洁有效……;在处理具体情况时,虽然思路不同、方法不同,但殊途同归。

笔者有时甚至认为他们是在用不同的语言解释同一个道理,并无对错之分。

笔者建议,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风格,选择学习,把哪一家学好了,都可以成为垂钓高手,如果把几家都学好了,你同时还是理论高手。

但你可千万不要学了这家就说那家不对、不全面、不实际,那样只能说明你对别家理论领会的不够深入,无端闹出些矛盾,给方兴未艾的理论探讨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留心一下大师们的文章和言论,他们都是努力解释好自己的观念、观点,从不轻易评说说别人的观念、观点。

一般的入门教材,多先教“调四钓二”,虽然非常形而上学,但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调漂是一百个人会又一百零一种调法和说法的,垂钓时的情况千差万别,怎么能一个“调四钓二”通打天下呢!?因为先教你“调四钓二”,你就可以钓起来;钩子下水了,才可以慢慢摸索。

要是非得把调漂的理论都讲清楚了再钓,可能你这辈子就赶不上了。

按传统的说法,台钓理论的“调四钓二”,是指空钩情况下,漂调至露出水面4目,每饵压一目,两饵压下去两目,找到底后钓2目,正好一饵触底一饵悬。

但用什么漂、挂多大多重饵是由鱼情决定的,不管鱼的情况如何,把饵限制在一目的重量,也过于刻板;况且每次上的饵都要求一样大小,恐怕就是老手能做到的人也不多。

现在我们说的调四钓二,是一种更简单的办法,要求相对宽松,便于初学者掌握(如“老鬼”学校等也都是这样教的):“调四”:先把漂座移向铅座,保证线入水后,钩子不着底——这叫半水调漂。

此时如漂全部沉入水中,减铅皮;如漂露出水面超过四目,加铅皮。

加加减减,直到漂尾稳定地在压水线后露出水面四目。

这就叫“调四”。

“钓二”:在完成调四后,双钩挂饵,抛入水中1、饵的重量把漂尾全部拉入水中,提起来,将漂座向上移;再挂饵抛竿……直到漂尾在压水线后稳定露出水面2目;2。

饵的重量不能把漂尾没有被全部压入水中,下去3目还剩1目,仍然需要不断向上移漂,直到露出两目;3、饵的重量不能把漂尾没有被全部压入水中,下去2目还剩2目,仍然需要不断向上移漂,直到露出3目(确认饵已到底),再将漂向下拉1目的距离;4、饵的重量不能把漂尾没有被全部压入水中,下去1目还剩3目(这种情况饵就非常小非常轻了,除非是粗软尾漂,难得有这样的情况),那就无法钓2了,但仍然需要不断向上移漂,直到露出4目(确认饵已到底),再将漂向下拉1目的距离。

完成上述过程就可以垂钓了。

还有一种简单的调钓法,可以称为“一半一半”法,就是空钩调总目数的一半,钓目再设为调目的一半,如12目漂调6目钓3目,7目漂调4目钓2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