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使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基础》第3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共有3节内容:第1节《信息的加工》,第2节《信息的集成与交流》,第3节《编程解决问题和智能信息处理》。
第1节《信息的加工》介绍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图形图像等信息的加工方法及软件,第2单元《信息的集成》介绍信息集成的概念以及信息集成所使用软件。
第3单元介绍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使用现存软件和编程解决问题,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
本课《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是第3章第3节第1课时。
本课是对前面2节内容知识的追根溯源,让学生了解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就是使用软件,计算机的功能与软件相关,软件不同,计算机的功能不同,为后续编程解决问题、智能信息处理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中的70%来自零陵区,其中零陵区中指标到校学生约占全校人数15%左右。
通过访谈调查,90%初中学校的电脑课是放羊式的授课模式,上课就是上网娱乐,最基本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Wps都不会使用。
来自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零基础,开机都不会。
本年度教学中,本人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方法,让学生“从做中学”,大部分学生能对文本信息、数据信息、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简单加工,知识是零星的、碎片式的。
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建构知识结构网络,为后续内容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标准,能根据功能区别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3.能根据任务正确选用合适软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根据任务正确选择软件;
2.在案例中体验分析计算机速度变慢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学以致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强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体验解决计算机速度变慢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2.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计算机的工作过程;2.区别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五、教学准备
1.教学地点:学校录播室301
2.教学环境:希沃智慧黑板,视频展示台。
3.教学课件:希沃EN5课件
4.教学资源:微课《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什么是程序?》
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