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第六章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第一节园林树木梅花功能的意义与特点园林中没有园林植物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而园林植物中又以园林树木在园林绿地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并成为主要题材。

园林树木种类繁多,每个树种都有自己独具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色。

这些特色又能随季节及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丰富和发展。

例如春季梢头嫩绿、花团锦簇,夏季绿叶成荫、浓影覆地,秋季果实累累、色香具备,冬则白雪挂枝、银装素裹;一年之中,四季各有不同的丰姿与妙趣。

以年龄而论,树木在不同的年龄时期均有不同的形貌,例如松树在幼龄时全株团簇似球,壮龄时亭亭如华盖,老年时则枝干盘虬而有飞舞之姿。

园林中的建筑、雕像、溪瀑、山石等,均需有恰当的园林树木与之相互衬托、掩映以减少人工做作或枯寂气氛,增加景色的生趣。

例如庄严宏伟、金瓦红墙的宫殿式建筑,配以苍松翠柏,则无论在色彩和形体上均可以收到“对比”、“烘托”的效果;又如庭前朱栏之外、廊院之间对植玉兰,春来万蕊千花,红白相映,会形成令人神往的环境。

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人民,由于生活、文化及历史上的习俗等原因,对不同的树木常形成带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看法,有的更上升为某种概念上的象征,甚至人格化了。

例如我国人民对四季常青、抗性极强的松柏类,常用以代表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而对富丽堂皇、花大色艳的牡丹,则视为繁荣兴旺的象征。

不仅中国人民如此,其他国家的人民亦如此,在欧洲许多国家均以月桂代表光荣,油橄榄象征和平。

由于树木的不同自然地理分布,会形成一定的乡土景色和情调,因此,它们在一定的艺术处理情况下,便具有使人们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巨大的艺术力量。

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文学家、诗人、画家们,更常用园林树木的这种特性来借喻、影射、启发和唤起人民反抗剥削与压迫,为着人类美好未来而奋斗的精神;因此,园林树木又常成为美好理想的象征。

例如中国特产的珙桐,树形高大端庄,开花时犹如无数的白色鸽子栖息树端,蔚为奇观,象征着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性格,如果植于国际会议大厅前的草坪上就会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和政治影响。

由上述的概括介绍,可知美化功能的重要意义和观赏特性具有丰富的内容,只有深入地研究才能使园林建设在艺术水平上得到不断的提高。

园林树木美(观赏特性),可分为单体美与群体美,本章只讲单体美方面的内容,关于群体美及美的运用问题,将在树木配植章中讲授。

关于单体美,主要着重于形体姿态、色彩光泽、韵味联想、芳香以及自然衍生美。

所谓自然衍生美的含义是指由于某种植物美而诱导产生的美,例如有经验的园林家知道多种植某种树木就会诱来某种鸟类而促进“鸟语花香”境界的形成,反之,无经验的人种了某种植物,招来的不是蜜蜂与蝴蝶而会是许多令人厌恶的绿头苍蝇。

以上仅是个很平常的例子,它说明在植物的观赏特性方面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园林树木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在美化配植中,树形是构景的基本因素之一,它对园林境界的创作起着巨大的作用。

为了加强小地形的高耸感,可在小土丘的上方种植长尖形的树种,在山基栽植矮小、扁圆形的树木,借树形的对比与烘托来增加出山的高耸之势。

又如为了突出广场中心喷泉的高耸效果,亦可在其四周种植浑圆形的乔灌木;但为了与远景联系并取得呼应、衬托的效果,又可在广场后方的通道两旁各植树形高耸的乔木1株,这样就可在强调主景之后又引出新的层次。

不同形状的树木经过妥善的配植和安排,可以产生韵律感、层次感等种种艺术组景的效果。

至于在庭前、草坪、广场上的单株孤植树则更可说明树形在美化配植中的巨大作用了。

树形由树冠及树干组成,树冠由一部分主干、主枝、侧枝及叶幕组成。

不同的树种各有其独特的树形,主要由树种的遗传性而决定,但也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在园林中人工养护管理因素更能起决定作用。

一个树种的树形并非永远不变,它随着生长发育过程而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园林工作者必须掌握这些变化的规律,对其变化能有预见性,才能成为优秀的园林建设者。

一般所谓某种树有什么样的树形,大抵均指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下,其成年树的外貌而言。

通常各种园林树木的树形可分为下述各类型:一、针叶树类(一)乔木类1.圆柱形如杜松、塔柏等。

2.尖塔形如雪松、窄冠侧柏等。

3.圆锥形如圆柏。

4.广卵形如圆柏、侧柏等。

5.卵圆形如球柏。

6.盘伞形如老年期油松。

7.苍虬形如高山区一些老年期树木。

(二)灌木类1.密球形如万峰桧。

2.倒卵形如千头柏。

3.丛生形如翠柏。

4.偃卧形如鹿角桧。

5.匍伏形如铺地柏。

二、阔叶树类(一)乔木类1.有中央领导于(主导干)(1)圆柱形如钻天杨。

(2)笔形如塔杨。

(3)圆锥形如毛白杨。

(4)卵圆形如加拿大杨。

(5)棕椰形如棕榈。

2.无中央领导于的(1)倒卵形如刺槐。

(2)球形如五角枫。

(3)扁球形如栗。

(4)钟形如欧洲山毛榉。

(5)倒钟形如槐。

(6)馒头形如馒头柳。

(7)伞形如龙爪槐。

(8)风致形由于自然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富于艺术风格的体形,如高山上或多风处的树木以及老年树或复壮树等;一般在山脊多风处常呈旗形。

(二)灌木及丛木类1.圆球形如黄刺玫。

2.扁球形如榆叶梅。

3.半球形(垫状)如金老梅。

4.丛生形如玫瑰。

5.拱枝形如连翘。

6.悬崖形如生于高山岩石隙中之松树等。

7.匍匐形如平枝枸子(铺地蜈蚣)。

(三)藤木类(攀援类)如紫藤。

(四)其他类型在上述之各种自然树形中,其枝条有的具有特殊的生长习性,对树形姿态及艺术效果起着很大的影响,习见的有二类型:1.垂枝型如垂柳。

2.龙枝型如龙爪柳。

各种树形的美化效果并非机械不变的,它常依配植的方式及周围景物的影响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但是总的来说,在乔木方面,凡具有尖塔状及圆锥状树形者,多有严肃端庄的效果;具有柱状狭窄树冠者,多有高耸静谧的效果;具有圆钝、钟形树冠者,多有雄伟浑厚的效果;而一些垂枝类型者,常形成优雅、和平的气氛。

在灌木、丛木方面,呈团簇丛生的,多有朴素、浑实之感,最宜用在树木群丛的外缘,或装点草坪、路缘及屋基。

呈拱形及悬崖状的。

多有潇洒的姿态,宜供点景用,或在自然山石旁适当配植。

一些匍匐生长的,常形成平面或坡面的绿色被覆物,宜作地被植物用;此外,其中许多种类又可供作岩石园配植用。

至于各式各样的风致形,因其别具风格,常有特定的情趣,故须认真对待,用在恰当的地区,使之充分发挥其特殊的美化作用。

第三节园林树木的叶及其观赏特性园林树木的叶具有极其丰富多彩的形貌。

对叶的观赏特性来讲,一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叶的大小大者如巴西棕其叶片长达20m以上,小者如麻黄、柽柳、侧柏等的鳞片叶仅长几毫米。

一般言之,原产热带湿润气候的植物,大抵叶较大,如芭蕉、椰子、棕榈等;而产于寒冷干燥地区的植物,叶多较小,如榆、槐、槭等。

二、叶的形状树木的叶形,变化万千,各有不同,从观赏特性的角度来看是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不同的,一般将各种叶形归纳为以下几种基本形态:(一)单叶方面1.针形类包括针形叶及凿形叶,如油松、雪松、柳杉等。

2.条形类(线形类)如冷杉、紫杉等。

3.披针形类包括披针形如柳、杉、夹竹桃等及倒披针形如黄瑞香、鹰爪花等。

4.椭圆形类如金丝桃、天竺桂、柿以及长椭圆形的芭蕉等。

5.卵形类包括卵形及倒卵形叶,如女贞、玉兰、紫楠等。

6.圆形类包括圆形及心形叶,如山麻杆、紫荆、泡桐等。

7.掌状类如五角枫、刺楸、梧桐等。

8.三角形类包括三角形及菱形,如钻天杨、乌桕等。

9.奇异形包括各种引人注目的形状,如鹅掌楸、马褂木的鹅掌形或长衫形叶,羊蹄甲的羊蹄形叶,变叶木的戟形叶以及为人熟知的银杏的扇形叶等。

(二)复叶方面1.羽状复叶包括奇数羽状复叶及偶数羽状复叶,以及2回或3回羽状复叶,如刺槐、锦鸡儿、合欢、南天竹等。

2.掌状复叶小叶排列成指掌形,如七叶树等。

也有呈2回掌状复叶者如铁线莲等。

叶片除基本形状外,又由于叶边缘的锯齿形状以及缺刻的变化而更加丰富。

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具有不同的观赏特性。

例如棕榈、蒲葵、椰子、龟背竹等均具有热带情调,但是大形的掌状叶给人以朴素的感觉,大形的羽状叶却给人以轻快、洒脱的感觉。

产于温带的鸡爪槭的叶形会形成轻快的气氛;但产于温带的合欢与产于亚热带及热带的凤凰木,却因叶形的相似而产生轻盈秀丽的效果。

三、叶的质地叶的质地不同,产生不同的质感,观赏效果也就大为不同。

革质的叶片,具有较强的反光能力,由于叶片较厚、颜色较浓暗,故有光影闪烁的效果。

纸质、膜质叶片,常呈半透明状,常给人以恬静之感。

至于粗糙多毛的叶片,则多富于野趣。

由于叶片质地的不同,再与叶形联系起来,使整个树冠产生不同的质感,例如绒柏的整个树冠有如绒团,具有柔软秀美的效果,而枸骨则具有坚硬多刺,剑拔孥张的效果。

一般人在观赏装饰上对叶形、叶色等均能注意但是却常常忽略质感方面的运用,这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四、叶的色彩叶的颜色有极大的观赏价值,叶色变化的丰富,难以用笔墨形容,虽为高超的画家亦难调配出其所具有的色调,园林工作者若能充分掌握并加以精巧的安排,必能形成神奇之笔。

根据叶色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绿色类绿色虽属叶子的基本颜色,但详细观察则有嫩绿,浅绿、鲜绿、浓绿、黄绿、赤绿、褐绿、蓝绿、墨绿、亮绿、暗绿等差别。

将不同绿色的树木搭配在一起,能形成美妙的色感。

例如在暗绿色针叶树丛前,配植黄绿色树冠,会形成满树黄花的效果。

现以叶色的浓淡为代表,举数例如下:1.叶色呈深浓绿色者油松、圆柏、雪松、云杉、青杆、侧柏、山茶、女贞、桂花、槐、榕、毛白杨、构树等。

2.叶色呈浅淡绿色者水杉、落羽松、落叶松、金钱松、七叶树、鹅掌楸、玉兰等。

应加以说明的是叶色的深浅、浓淡受环境及本身营养状况的影响而会发生变化,所以上述的分法应以正常的情况为准。

为深入掌握叶色的变化规律起见,在观察记载时应记录环境条件及植物本身的生长状况。

(二)春色叶类及新叶有色类树木的叶色常因季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栎树在早春呈鲜嫩的黄绿色,夏季呈正绿色,秋则变为褐黄色。

除对树木在夏季的绿叶加以研究外,在园林工作中尤其应注意其春季及秋季叶色的显著变化。

对春季新发生的嫩叶有显著不同叶色的,统称为“春色叶树”,例如臭椿、五角枫的春叶呈红色,黄连木春叶呈紫红色等。

在南方暖热气候地区,有许多常绿树的新叶不限于在春季发生,而是不论季节只要发出新叶就会具有美丽色彩而有宛若开花的效果,如铁力木等,这一类统称为新叶有色类。

为了方便起见,亦可将此类与春季发叶类统称为春色叶类。

本类树木如种植在浅灰色建筑物或浓绿色树丛前,能产生类似开花的观赏效果。

(三)秋色叶类凡在秋季叶子能有显著变化的树种,均称为“秋色叶树”,各国园林工作者均极为重视。

1.秋叶呈红色或紫红色类者鸡爪槭、五角枫、茶条槭、糖槭、枫香、地锦、五叶地锦、小檗、樱花、漆树、盐肤木、野漆、黄连木、柿、黄栌、南天竹、花楸、百华花楸、乌桕、红槲、石楠、卫矛、山楂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