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现代养猪生产学

第一章-现代养猪生产学

国外养猪发达国家较高,长期维持在10:1, 因而有利于养猪生产的发展。
28
5、千家万户的散养模式
优点:解决了面的问题,有利于农民增收; 缺点:农户散养不计成本,导致市场容易波
动 (数量和价格)
1997年-2007年10年间畜产品年均价格曲线图 29
5、千家万户的散养模式
—— 美国1993年有60万家生猪养殖场,近年来 经过产业调整,下降到不到10万家,年生产能力 超过5000头的养殖场占全国总产量的50%。
24
发达国家出栏率多在180%以上;中国139.34%, 等于世界平均水平(2009,FAO)
出 栏率
近年生猪出栏率
160 150
150 145
140
130 122
124
127
126
130
138
120
110
1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度
5、疫病防治成绩显著:彻底消灭和不同程 度地控制了一些疫病的发生。
6、养猪业相关法规、标准不断完善:制订 了大量规范养猪业的法规和标准。
23
三、我国发展养猪业中的主要问题 1、存栏数多而出栏率低
出栏率

年出栏总数 年终总存栏数
100 %
出栏率反映母猪年生产力、肉猪生长力和 经济效益(肉猪生长速度、饲养周期、饲 料消耗、设备利用率)的猪群体生产力指 标。
44
四川省发展养猪业的出路和新增长点
45
1、大力推广科学养猪技术
(1)提高母猪的生产力
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发达国家在18头以 上(丹麦23.7头),而我国仅13.91头;每头母猪 年提供的肉产量为941.47千克,国际先进水平为 1490~1690 千克(2006)。
如果稳定母猪存栏数,以全国2500万头母猪计, 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增加4头,全国可多得1 亿头断奶仔猪,相当于680万头母猪提供的断奶仔 猪,在出栏猪数不变的情况下,即可少养680万头 母猪。1头母猪1年消耗饲料1000千克,则可节约 680万吨饲料。
自2010年初起,美国部分州禁止使用限位栏 —— 对动物福利提出了强制性要求 —— 国际贸易中存在动物福利壁垒
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不注重动物福利的 问题
41
四、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基本思路和发 展方向
总体目标:在稳定或适当减少存栏猪数 的前提下,保证全国的猪肉产量持续增 长。 —— 发达国家近年来存栏数基本维持 恒定,且略有下降,但产肉量却上升。
养猪生产学
动物科技学院 朱砺
第一章 概 论
一、区别 养猪学:传统的散养模式下的产物 —— 强调养; 猪生产学:pig production —— 强调生产; 管理:以工厂化的生产模式组织养猪生产;
推行全进全出(AIAO)、分阶段饲喂等工艺。
特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
2
分阶段饲喂:真正满足各阶段的生理需要 (不能仅仅考虑平均需要)
6.517
6.217 6.037
6.4
5.67
2002 2003 2004 2005 2009
出栏数(亿)
19
2、优势农产品布局更加合理 —— 形成主要的猪肉生产区; —— 各省市都开始大力发展养猪生产
20
中国生猪生产主要区域
21
3、养猪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1)千家万户散养(后院式养殖 ):规模小,管 理粗放,依附于农作物生产,出栏率,商品率 较低,出栏数量容易波动。
Millions MT
Global Meat Production Growth Has Outpaced Population Growth By Almost 2X
500
450
Wild Fish
400
Farmed Fish
Poultry
Pigmeat
350
Beef & Veal
300
250
200
2)适度规模化(专业生猪养殖):开始向商业 经济方向转变,采用良种、配合饲料和科学技术, 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
3)集约化养殖(大型商业养殖):大规模养猪 企业,具有较先进的设备,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 高。
22
4、饲料工业发展迅速:我国从20世纪80年 代初开始发展饲料工业,目前已经成为世界 第二饲料工业大国。
42
中国发展养猪业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市场)
中国的“三个不可逆转”:
—— 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8‰/年);
—— 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4.6‰/年);
——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需求日益 增多的不可逆转(2001年以来,中国猪肉消 费的年增长率为3.8% );
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20年各类农产 品产量必须增长20%-40%。
20
19.4
18.1
15
13.1
10
5
4.23.6
0 0.03.7
S
E
U
R
O
P
2002 2004
四川省商品 猪胴体品质
27
4、猪粮比价长期不合理
出栏活猪单位重量收购价与粮食价格的比通 常应该在6:1,但国内长期以来低于5:1 (四川的平衡点为4.5:1),市场价格放开 后,粮价涨幅也高于肉猪,养猪的比较效益 过低的局面未能根本扭转 —— 2007年7月,四川猪粮比为5.2:1
地区
2005年 胴体重
发达 国家
87.297
世界 78.329
中国 76.873
发展中 国家
73.68
低收入 最不发 国家 达国家
52.008 45.622
26
3、胴体瘦肉率低而脂肪率高
—— 随着瘦肉率的提高和成熟期的延迟,适 当提高胴体重是有利的。
35
34.9
30
29.6 28.3
25
25.6 23
14
上海出土的6000年前的陶 猪,其外型已经和家猪完 全一样
野猪 家猪
15
2.我国在养猪历史中的经验和成就
(1)广辟饲料来源,充分利用青绿 多汁饲料和农副产品;
(2)放牧到拴养、圈养是管理方式的 进步;
(3)通过猪、肥、粮的相互促进关 系,把养猪和种粮结合起来的生态农 业模式。
16
补料
10
三、猪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 中国人肉类消费的构成
64.30%
23% 8.90% 5.60%
猪肉 禽肉 牛肉 羊肉
2006年,中国人均消费肉类50千克,其中猪肉占64%。 贵州省最高,占73.95%
2006年,美国人均消费肉类132千克,其中猪肉31千克。 11
四、猪肉生产量
中国是最大的猪肉生产国; 欧盟占世界第二位; 美国是第三猪肉生产国; 从2000年开始,巴西的猪肉产量超过俄
25
2、出栏肉猪的平均胴体重较低 —— 平均胴体重反映肉猪单位生产力
2005年,中国出栏肉猪的胴体重相当于发达国家上 世纪60年代末的水平。
发达国家的猪胴体重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1961年 的70.79kg升到2005年的87.30kg。中国也一直在上 升,1961年为43.84kg,2005年为76.87kg。
对某些疫病的控制力比较低,在疫病监测、 诊断、预防和扑灭等环节还存在体系不健全、 设施简陋、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
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年出栏数大于500头) 的兽药成本达30元/头出栏猪。
对养猪业环境污染的治理还需要加强。
34
35
36
37
38
39
40
8、动物福利亟待加强
自2006年1月1日起,欧盟新的食品卫生法规生 效
150
100
50
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9
Global Pork Consumption
Poultry 16%
Beef/Veal 16%
Pork 30%
Farmed Fish 14%
Wild Catch Fish 24%
Source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United Nations Fishstat; FAPRI Agriculture Outlook 2005
—— 泰国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头的大型场接近全 国总产量的60%,中小型的场逐渐减少。
—— 中国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猪场的出栏量只占 全国的7.0%,肉猪62%由农户散养。
—— 四川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场出栏生猪占总出 栏量的20%,肉猪80%由农户散养。
30
6、标准化和安全性有待提高
良种繁育、饲料加工供应、疫病防治和加工流 通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四大要素,现阶段相应的 服务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仍需巩固、完善和提 高。
50
成都设置村级动物防疫员
2007年2月,成都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 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
—— 规定在有动物防疫任务的行政村, 必须设置村动物防疫员(兼疫情观察员)。 区(市)县动物防疫执法监督机构负责村防 疫员的资格确认和培训考核。
圈养
保温室
从汉代的陶猪圈看我国古代的养猪生产
17
3. 科学的选种技术创造了丰富的地方猪种
先秦时有“六畜相法”,汉代《史记》, 北魏《齐民要术》
—— 对猪的外形鉴定和外形与机能的关 系作了清楚的描述,从外形鉴别发展到注 重对繁殖力的选择。
—— 培育出了太湖猪等具有超高繁殖力 的地方猪品种。
18
二、我国建国以来的猪和猪肉生产 1、存栏头数和猪肉产量的巨大增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