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

造成安全性问题。 因此对锂金属电极进行表面修饰非常必要。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负极研究进展
在含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有机溶液中,以甲基苯 甲酰甲酯为光引发剂,在紫外光辐照下发生聚合,在金 属锂表面生成一层厚约10μm的保护层。 为了避免锂枝晶生长或者锂的界面阻抗对电池循环性能 的影响,在Li/S电池中选择传统的锂离子嵌入脱出型的 负极.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电解质体系
锂硫电池要求电解液具有高电导率、宽电化学窗口和对 锂化学稳定等。锂硫电池电解质体系分为液态有机电解 液和全固态陶瓷电解质。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液态有机电解液
研究发现线形或环形醚类物质如四氢呋喃(THF)、二甲 醚(DME)、四乙二醇二甲醚(TEGDME)、二氧五环(DOL)等 具有较高的多硫化物溶解能力,其中DOL既可以降低电解 液的黏度,也可以在锂负极表面形成保护层。单一的线 形醚类作溶剂时会过多地溶解多硫化物而导致电解液黏 度过大,一般为两种或三种溶剂配合使用。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宵, 温兆银, 刘宇. 高性能锂硫电池材料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 2011, 23(0203): 520-526.
2)
3)
4)
5)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仪器预约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仪器共享>预约系统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Thank You!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 硫/碳复合材料
10-60次循环后比容量500-1000mAh/g
➢ 硫/碳纳米管复合物
60次循环后比容量500-700mAh/g
➢ 硫/聚合物复合材料
较50次循环后290mAh/g有所改善
➢ 硫/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30-80次循环后350-700mAh/g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正极黏结剂的研究
造成活性物质损失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研究现状
1. 添加一种或多种电子导体与硫复合,达到提高导电性 的目的。
2. 通过设计导电相的结构使其具有吸附多硫化物的能力, 或者改进电池电解液体系。
3. 锂负极的保护。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硫正极的改性
硫正极的改性主要包括硫与导电材料的复合、纳米金属 氧化物对硫单质的包覆等,以达到提高硫正极导电率、 抑制多硫化物溶解的目的。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研究现状
➢ 自2009年起,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每年投入300亿日元(约合24亿元人民币) 的研发预算,目标是在2020年使锂硫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00Wh/kg。
➢ 美国能源部2011年投入500万美元资助锂硫电池的研究,计划2013年能量密度达到 500Wh/kg。
➢ 国际上锂硫电池的代表性厂商有美国的Sion Power、Polyplus、Moltech,英国Oxis及韩 国三星等。
Sion Power公司的软包装锂硫电池,比能量达 到350-380Wh/kgm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达到75 %。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研究现状
锂硫电池的研究已经历经了几十年,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离实际应用还有不小距离。仍有以下问题有待 解决: (1)无论是“荷电态”的单质硫还是“放电态”的硫化锂,都是绝缘体,对传递电荷造成很大的困扰; (2)硫化锂可逆性差,很容易失去电化学活性; (3)反应过程中,正负极材料的体积变化巨大负极锂被消耗而使体积缩减,同时正极将膨胀,巨大的体积 变化会破坏电极结构; (4)中间产物多硫化物易溶解在电解质中,并向负极迁移,造成活性物质损失和较大的能量损耗 ; (5)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生成多种中间产物,且多种化学反应伴随电化学反应同时发生,过程极其复 杂,反应机理不明确。
高性能的硫正极应具备以下条件: a) 活性物质硫与导电相间紧密接触 b) 电极与电解质间的界面稳定 硫与导电相间的接触除了与导电相本身的结构相关外, 黏结剂的性能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正极粘结剂
1)水溶性的动物胶。 2)环糊精作为黏结剂,硫-聚丙烯腈复合材料作为正极。 3)除用基础黏结剂外还采用含有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 烷等氧化聚合物作为第二黏结剂。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前景展望
➢ 在保证硫极导电性的同时,提高正极中硫的含量。 ➢ 设计稳定的导电结构,防止在充放电过程中硫正极的结
构失效。 ➢ 对于液态电解液体系,开发出对硫极和锂金属兼容性都
好的新型电解液。 ➢ 对于全固态电池体系发展高密度和室温高电导率的固态
电解质。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全固态电解质
聚合物电解质的使用温度一般为70-100℃,而全固态无机 电解质的使用温度范围可以更广,且不会溶解多硫化物, 可用于锂硫电池的全固态无机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硫化物玻璃。 ➢ 高能球磨法 ➢ 柠檬酸络合法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负极研究进展
实际应用中锂负极存在以下问题: ➢ 锂负极的充放电效率低、循环性能差 ➢ 由于锂表面的不均匀性,在表面可能会生成锂枝晶,
基本原理
锂硫电池:采用硫或含硫化合物作为正极,锂或储锂材料作 为负极,以硫-硫键的断裂/生成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相互转 换的一类电池体系。
充电:Li2S电解
正极 硫/硫化物
Li+
负极 锂/储锂材料
放电:S-S键断裂 ������������ − + ������������ +→ ������������������������
石结构的LiMn2O4,理论比容量都小于200mAh/g。 ➢ 因此,寻找和开发新型高比容量和高比能量的安全、廉价正极材料是目
前研究的热点
单质硫的理论比容量为1675mAh/g,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且对环境友好,与 金属锂组成的锂硫电池理论比容量达2600Wh/kg,相当于锂离子电池的5倍。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研究现状
比容量高,理论比 容量为1685mAh/g
单质硫是绝缘体, 正负极材料体积变化大
循环性不好
优势 硫安全性 好
硫成本 低、无

锂负极安 全性不够

不足
电位较低 2.2V(vs. Li+/Li)
比能量高,与锂搭 配的电池理论比能
量为2600Wh/kg
中间产物多硫化锂溶于 电解质,向负极迁移,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上海理工大学
锂硫电池
发展背景 基本原理 研究现状 前景展望 仪器预约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锂硫电池(材料科学基础)
锂离子电池发展现状
➢ 负极材料:新型的硅基和锡基等材料分别可达到大于2000和990mAh/g。 ➢ 正极材料:无论是层状结构的三元材料、聚阴离子型的LiFePO4还是尖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