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蓝中舜学号:20120010027
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勷勤创新班年级、班级:12新能源
课程名称:化学电源实验
实验项目: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4年5月5日-17日
实验指导老师:马国正组员:黄日权郭金海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充放电原理。
2.熟悉、掌握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及工艺。
3.熟悉、掌握锂离子电池的封装工艺及模拟电池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锂离子电池是指正负极为Li+嵌入化合物的二次电池。
正极通常采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
Li x CoO2,Li x NiO2或Li x Mn2O4,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 x C6。
电解质为溶有锂盐LiPF6,LiAsF6,LiClO4等的有机溶液。
溶剂主要有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DMC)和氯碳酸酯(CIMC)等。
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极间往返嵌入和脱出,被形象的称之为“摇椅电池”。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原理和结构示意图如下。
锂离子电池的化学表达式为:
-)Cn|LiPF6-EC+DMC|LiM x O y(+
其电池反应为:
LiM x O y+nC Li1-x M x O y+Li x C n
本实验以高温固相法制备的尖晶石型LiMn2O4为正极材料,纯锂片为负极,制备扣式锂离子模拟电池,并对制备的扣式半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
三、仪器与试剂
电化学工作站,蓝点测试系统、手套箱、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切片机、对辊机、鼓风干燥机
LiMn2O4、乙炔黑、PVDF、无水乙醇、电解液(1M LiPF6溶与体积比EC:DEC:EMC=1:1:1
的溶液)、锂片、去离子水、碳甲基吡咯烷酮。
四、实验步骤
1.正极片的制备
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 80:10:10 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定量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NMP),在球磨机中充分研磨30min,然后通过自动涂覆机在集流体铝箔上涂上一定厚度的薄膜,置于80℃鼓风干燥箱中烘30min,再放入120℃真空干燥箱烘干 12 小时。
将烘干的极片经过对辊机滚压,使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紧密结合。
将压好的电极裁成Φ12mm 的圆片后,再次进行真空干燥,储存备用。
2.负极片制备、电解液、隔膜
负极极片采用厚度为 1.5mm 直径为 15mm 的锂金属薄片;电解液为 1M LiPF6 溶于EC:DEC: EMC=1:1:1(体积比)的溶液;隔膜为聚丙烯,将隔膜纸通过切片机裁剪成为Φ18mm 的圆片。
3.扣式模拟电池的组装
实验模拟电池组装过程是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进行,手套箱中氧含量、水含量均须低于1ppm。
干燥的正负极片移入手套箱后,将 LiMn2O4 正极、隔膜、电解液和 Li 片负极按顺序装入扣式2025 模具中(见下图),然后用封口机压封。
4.实验模拟电池的测试
a.将待测的电池与测试仪器相连,注意避免正负极的短路。
b.从微机上启动软件,确认已连接的通道。
c.对各通道进行过程参数设置,要求分别用 1C 进行充放电测试。
d.启动通道进行测试。
e.一个循环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1.充放电参数设置
(1)倍率充电 1C (E ≤4.2V )
(2)恒压充电 4.2V
(3)静置
(4)倍率放电 1C (E ≥2.7V )
2.模拟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性能(容量-电压图)
V o l t a g e /V Capacity/mAh
3.模拟电池的循环性能(循环次数-容量图)
C a p a c i t y /m A h
Cycle
4.称量数据记录
(1)活性物质(LiMn 2O 4):4.0048g PVDF :0.5013g 乙炔黑:0.5013g
(2)铝箔质量:6.428mg 涂上去活性物质后铝箔的质量:10.3mg 活性物质质量:3.872mg
六、提问与思考
1. 锂离子电池的化学原理
在放电时,正极从外部电子线路获取电子,锂离子嵌入正极,部分Mn4+被还原成Mn3+,而负极石墨层间的锂离子脱出,同时电子通过外部电路线路释放;充电时,正极把电子释放给外部电子线路,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嵌,负极则从外部电子线路获取电子,锂离子嵌入。
2. 锂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是金属锂电池是一次性电池,锂离子电池是可充电循环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锂电池的改进型产品。
锂电池很早以前就有了,但锂是一种高度活跃的金属,它使用时不太安全,经常会在充电时出现燃烧、爆裂的情况,后来就有了改进型的锂离子电池,加入了能抑制锂元素活跃的成份,比如钴、锰等,从而使锂电真正达到了安全、高效、方便,而老的锂电池也随之基本上淘汰了。
锂电池是用金属锂作为电极的一种储能电池,比能量极高,早期分为一次性电池和可充电锂电池,但在可充电锂电池发生事故以后,民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得到可充电锂电池。
锂离子充电电池实际上是利用锂离子的浓度差进行储能和放电,电池中不存在金属锂。
金属锂电池跟普通干电池的原理一样,它是用金属锂作为电极,通过金属锂的腐蚀或叫氧化来产生电能的,用完就废了,不能充电。
锂离子电池一般用钴酸锂做正极,碳做负极,中间填充电解液以形成离子游离的通道,用隔膜来分离正负极防止短路。
当充电时由于电场作用锂离子从钴酸锂中游出,游离在电液中穿过隔膜中的孔隙,到达负极与碳反应生成碳化锂;放电过程与此相反,锂离子又回到正极,这就是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锂电池,阳极:Li->(Li+)+e阴极:MnO2+(Li+)+e->MnOOLi这种比较早,现在有新的正极材料。
由于易产生枝晶引起爆炸,所以早已不再应用。
锂离子电池,其点极材料一般层状,可以溶入和溶出锂离子。
离子进出就产生了电流。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出;放电时,从负极脱出。
3. 常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比较
4. 锂离子电池的种类及发展
种类:液体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发展:在各个领域不断取代镉镍和氢镍电池,成为化学电源应用领域中最具有竞争力的电池。
目前,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个人数据助理、手提终端机、无线装置、数字相机等携式电子设备中。
在军事中采用的电池,也大多数采用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还在空间技术、医疗等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锂离子电池新材
料的不断发展,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不断提高,成本越来越低,锂离子电池成为电动汽车的首选高能动力电池之一。
5.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
优点:工作电压高(3.6V)、能力密度大、体积比能量高(500-800Wh/L)、自放电率小、低污染、无记忆效应、全固态,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工作温度范围宽,-30~+45℃,随着电解质和正极的改进,期望能拓宽到-40~+70℃,低温有可能拓展到-60℃、对环境友好、循环寿命长等。
缺点:成本高,主要是正极材料LiCoO2的价格高,随着正极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采用LiMn2O4、LiFePO4等为正极,从而有望大大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必须有特殊的保护电路,以防止过充或过放;与普通电池的相容性差,因为一般要在用3节普通电池 (3.6V)的情况下才能用锂离子电池进行替代。
6. 以尖晶石 LiMn2O4为例计算电池的理论比容量。
(提示:尖晶石在充放电过程中得失电子数为1)
C=26.8nm/M=26.8×1×1/181=0.148Ah/g=148mA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