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玛祖卡舞曲文化

玛祖卡舞曲文化

玛祖卡舞曲文化
玛祖卡舞起源于波兰波罗的海沿岸马祖尔人聚居的马索维亚地区,1 8 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

构成玛祖卡舞曲的三种波兰民间舞蹈——马祖尔舞、库亚维亚克舞、奥别列克舞均有舞蹈风格快速、动作丰富的特点,曲调流畅活泼欢快,其音乐是四三拍,重音变化多,以落在第二或第三拍上最为常见。

玛祖卡属于男女对舞或双人集体舞,舞步热情奔放,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子围绕男子轻快跑步等多种。

传统的玛祖卡舞曲风格柔美、轻巧,具有女性化倾向。

经过多次的变迁,舞曲往时的原始样式与今天的样式在形态内容上都已有着不同。

肖邦借用了波兰固有的乡土舞曲形式,以他独特的创意发展成新鲜的形态及内容,使玛祖卡舞曲成为有史以来不曾有过的伟大艺术。

肖邦虽然使玛祖卡舞曲更为理想化,但是并未抛弃它原有的泥土芳香,从他的玛祖卡舞曲中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波兰这个美丽国家的形象。

他创作的玛祖卡也因此被美誉为“音乐的珍珠”。

深深植根于本土的民族性
玛祖卡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

肖邦常有机会到农村去游玩,在那里他总是被质朴优美的民间音乐所吸引,这些感受是他创作玛祖卡的基础。

快速、力度较强、重音位置多变而不规律的马祖尔Mazur),平稳舒缓、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Kuja w ia k),以及飞快轻盈、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的第二小节末拍上的奥别列克(Oberek),这三种舞曲的特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综合构成了肖邦的玛祖卡舞曲。

李斯特曾说:“应该更多地了解肖邦的同胞,以便能够更深入他的玛祖卡舞曲所饱含的感情。

”胡戈•莱西腾特里特也说,“为了恰到好处地演奏玛祖卡舞曲,首先应当了解波兰民间音乐”。

在华沙为中心的马祖尔地区流行的马祖尔舞,为性格活泼跳动的三步舞,重音不固定,除了出现在第一拍上,也常出现在第二或第三拍上,节奏特殊;产生于库亚维地区(今贝得哥熙省周围地区)的库亚维亚克舞,是马祖尔舞的一个变种,但速度比马祖尔舞稍慢,具有抒情和歌唱的旋律;而产生于小波兰地区(维斯瓦河上游地区),后流行全国的奥别列克舞,则是三种舞曲中节奏最快的三拍子舞曲,速度极快,热情奔放。

在肖邦创作的58 首玛祖卡舞曲中,已把玛祖卡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每首里面都有一种诗意盎然的笔触,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一种新颖的东西。

这些舞曲中充满浓厚的波兰乡土气息,情感的变化异常迅速而且丰富多样,时而忧郁、阴沉,时而光明和欢快,时而悲
哀、沉思,瞬息间又被充满生命活力的激情所替代,充分展现出这位波兰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