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第一章客观题
Question 1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该词正式使用始于1936年。
答案: 对
Question 2 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更名为“教育技术”。
A. 电化教育
B. 信息技术教育
C. 教学技术
D. 计算机辅助教育
Question 3 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初到30年代对应。
A视听传播阶段B教育技术阶段
C视听教育阶段D视觉教育阶段
Question 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2.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3.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4. 教育技术关注的重点是物化形态的媒体
Question 5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
a.第三阶段视听传播
b.第一阶段视觉教育
c.第二阶段视听教育
d.第四阶段教育技术
Question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
答案:错
Question 7 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面向的对象包括()。
A. 技术人员
B. 管理人员
C. 教学人员
D. 科研人员
Question 8 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
a. 教学方法
b. 学习过程
c. 学习资源
d. 教学设备
Question 9 根据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分别是()、开发、()、管理和()。
a. 评价
b. 设计
c. 制作
d. 运用
Question 10 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被作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 经验之塔理论
b. 传播学理论
c. 系统理论
d. 直观教学论
Question 11 我国教育技术起步于20世纪。
a. 20年代
b. 40年代
c. 70年代
d. 30年代
Question 12 在发达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视听传播阶段对应的时间段是。
a. 20世纪初-30年代
b. 20世纪50-60年代
c. 20世纪30-5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至今
Question 13 与1994定义相比,ACET'2005教育技术的定义发生的变化包括()。
a. 领域名称由“教学技术”改为“教育技术”
b. 研究对象更改为“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c. 研究目标界定为“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
d. 研究范畴更改为“创建、使用和管理”
Question 14 一般来说,信息素养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
a. 意识
b. 技术
c. 人文
d. 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客观题
Question 1 程序教学理论是由()提出的。
a. 斯金纳
b. 维特罗克
c. 布鲁纳
d. 桑代克
Question 2 随机通达教学是指()。
A. 学习者在任意地点进行学习
B. 学习者以任意时间进入学习
C. 学习者以任意速度进行学习
D. 学习者分多次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
Question 3 对于各种流派的学习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建构主义理论优于行为主义理论
B. 建构主义理论优于认知主义理论
C. 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没有优劣之分
D. 认知主义理论优于行为主义理论
Question 4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加工信息的主要场所是()。
A. 长时记忆区
B. 短时记忆区
C. 感觉登记器
D. 感受器
Question 5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教学方法包括()。
a. 抛锚式教学
b. 支架式教学
c. 启发式教学
d. 随机通达教学
Question 6 支架式教学的环节包括()。
a. 协作学习
b. 搭脚手架
c. 告知目标
d. 独立探索
Question 7 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
a. 小步子原则
b. 低错误率原则
c. 积极反应原则
d. 及时强化原则
Question 8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a. 学习过程包含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