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卷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卷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钱学森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

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

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

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品析句子】阅读下面的句子,感受人物品质,完成练习。

(1)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从钱学森的_________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___________。

(2)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通过对钱学森的______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他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写法】下面的句子都能够表现钱学森的杰出才华,其中表现的角度不同的一项是()A.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B.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C.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D.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文本补白】联系上下文,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钱学森会对留学生们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把钱学森可能说的话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思考】对比本文和课本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两篇文章都是写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故事。

()(2)两篇文章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描写的。

()(3)两篇文章都对人物的言行展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钱学森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5.【情感表达】读《黄继光》《钱学森》,思考这些人物的言行,你对爱国有了怎样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当时杨时大概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恰巧程颐正坐着打瞌睡。

于是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睡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并写在文章开头横线处。

A.囊萤映雪B.尊师重道C.程门立雪D.雪中送炭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2)颐既觉.()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写出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七单元主题阅读类文阅读1.(1)心理活动归心似箭(2)语言他的一颗爱国之心2.C3.示例:同学们,我们现在学有所成,祖国很需要我们,我们应该回国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4.(1)√(2)×(3)√5.示例: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而且没有一点怨言;钱学森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古文阅读1.C2.(1)离开(2)睡醒3.我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他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

这样的成语故事还有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

1.古诗三首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童孙未解供.( gōng gòng)耕织。

2.彩丝穿取当银征.( zhēn zhē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í)。

二、辨字组词。

耘()昼()晓()运()尺()绕()三、生字辨析。

1.“昼”字读,共画,反义词为。

2.“耘”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

3.“桑”是结构,音节是。

4.“晓”的部首是,共画。

四、选择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正确解释。

(填序号)1.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傍晚②靠近③旁边2.稚.子.金盆脱晓冰。

()①皇帝最小的儿子②幼稚的孩子③幼小的孩子3.短笛无腔.信口吹①曲调②口腔③腔调五、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对的画“√”,错的画“×”)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题目的意思是指四个时候田园里的事。

()2.《稚子弄冰》一诗中的“玻璃”是指一种天然玉石。

()3.《村晚》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

()六、先解释加点词语,再说说诗句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绩麻:各当家:诗句意思: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归去:信口:诗句意思:七、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根据意思写出诗句)2.东南水乡,人们正忙着插秧播种,连小孩儿都在忙着学种瓜。

“”说得真没错!3.《稚子弄冰》一诗中,描写儿童在冬天嬉戏的诗句是:。

八、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

,也傍桑阴学种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3.诗中一、二两句描绘了,以白描的手法写出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

4.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九、挑战课外阅读。

池上小娃撑小艇①,偷采白莲回。

不解②藏踪迹③,浮萍④一道开。

【注释】①小艇:用竹篙撑,使小船行进。

②解:明白,懂得。

③踪迹:走过后下的痕迹。

①浮萍:一种浮游在水面的植物。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不解藏.( cáng zàng)踪迹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偷采.白莲回。

( )A.摘,取B.开采(2)浮萍一道开.。

( )A.把整体的东西分开B.扩大,发展3.这首诗表现出作者( )。

A.对小孩子偷采白莲行为的谴责。

B.对小孩天真童趣的喜爱。

参考答案一、1. gòng 2. zhēng 3.bēi二、耕耘运气昼夜尺寸晓得围绕三、1.zhòu 9 夜2.Y yún3.上下sāng4.日10四、1.② 2.③ 3.①五、1.× 2.√ 3.×六、1. 把麻搓成线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2.回去随口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者不成调的乐曲。

七、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征。

八、1.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2.宋范成大3.农村见闻春耕忙碌景象4.流露出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1. cáng 2.(1)A (2)A 3.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