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

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纯差异与混合差异
纯差异
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标准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差异就是纯差异
混合差异
混合差异又叫联合差异,是指总差异扣除所有的纯差异后的剩余差异
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
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
但这里的有利与不利是相对的,并不是有利差异越大越好。例如,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异,而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2)提高废品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四、生产成本考核
(一)考核办法
根据全面预算要求,实施目标管理的考核办法,建立定额成本管理机制,通过对生产成本计划与生产成本实际指标的对比,对生产部生产成本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二)考核主体
1.由生产部经理、财务部经理以及与生产成本管理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目标成本监督小组,作为生产成本考核的主体。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标记
修改处数
修改日期
13
方案
名称
质量成本管控方案
受控状态
编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一、目的
(一)健全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二)合理控制质量成本
(三)பைடு நூலகம்效开展对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控制和考核
二、质量成本的含义和构成
(一)含义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质量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水平所产生的一切损失。
3.质量损失率=(内部损失+外部损失)/工业总产值×100%
(三)质量成本分析方法
1.比例分析:通过质量成本的发生额同有关经济指标基数的比例关系来进行分析。
2.构成关系分析法:通过质量成本各要素费用相互之间以及质量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3.对比分析法:将报告期内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额与本期计划,或与去年同期,或与上期实际发生额进行比较分析。
(二)质量成本开支范围
1.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所耗用的材料费、办公费、差旅费和劳动保护费。
2.用于质量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量具的购置费和折旧费用。
3.对材料、半成品、外购件、产成品进行试验、检验和评审所产生的费用。
4.质量管理人员工资、附加费及奖金。
5.产品出厂前由于质量缺陷造成的材料损失和人工损失。
质量成本结构指标
质量成本相关指标
指标内容
1.预防费用率=预防费用/质量成本总额×100%
2.鉴定费用率=鉴定费用/质量成本总额×100%
3.内部损失率=内部损失/质量成本总额×100%
4.外部损失率=外部损失/质量成本总额×100%
1.产值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额/工业总产值×100%
2.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质量成本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质量成本按产品形成的过程,分为产品设计工艺质量成本、原材料采购质量成本、生产制造质量成本和售后服务质量成本。根据质量成本的性质,质量成本的构成如下表所示。
质量成本构成表
构成
性质
分类
含义
预防和检验成本
属于不可避免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这部分成本将会不断升高
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6.产品出厂后的包修、包换、包退费用,维修费用及各种赔偿费用。
7.用于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奖励支出、QC小组活动经费。
8.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减产、降级、折价等方面的损失。
9.其他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费用。
四、质量成本的核算
(一)质量成本的核算原则
质量成本核算按照“职能部门归口统计、分级管理、集中核算,财务部门统一汇总”的原则进行。
(9)其他
小计
4.外部质量损失成本
(1)退货损失
(2)保修费用
(3)折价损失
(4)赔偿费用
(5)诉讼费用
(6)“三包”管理费用
(7)其他
小计
合计
五、质量成本分析
(一)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和要点(如下表所示)
质量成本分析内容和要点
质量成本分析内容
质量成本分析要点
1.质量费用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2.质量成本构成情况的分析
检验成本
指为评估和检查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
损失成本
属于可避免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这部分成本将逐渐降低
内部质量损失成本
指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成本,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缺陷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弥补这些缺陷而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
外部质量损失成本
指产品销售以后,因产品质量缺陷而引起的一切费用支出
三、质量成本管控规划
(一)质量成本管控的权责划分
1.质保部负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并具体负责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的控制。
2.生产部负责企业内部质量损失的控制。
3.销售部负责企业外部质量损失的控制。
4.财务部负责企业质量成本的核算与控制。
5.各分厂质检部门负责各分厂的质量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
6.各分厂成本会计负责各分厂质量成本的核算。
(二)生产成本分析的形式和内容
1.分析形式。
企业实行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事前事中与事后分析、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的生产成本分析方法。
2.分析内容。
(1)月度主要分析生产成本与经济技术指标的偏差。
(2)季度主要进行专题分析。
(3)半年或年度分析主要进行成本综合分析,既要与上年同期比,又要与年度目标成本计划比。
(四)质量成本分析程序
1.各单位统计核算人员在主管质量成本工作负责人指导下,对报告期内本单位发生的质量成本做好书面分析,并填写在相应的质量成本报表中。
2.财务部门对全厂当月、季、年质量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填写在相应的质量成本分析报告中。
3.质量成本分析报告的发放。
财务部门的月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应在次月20日内报质量管理部门、生产计划部门和有关领导。
3.质量成本相关指标情况的分析
4.重点产品质量成本分析
5.质量成本改进完成情况分析
6.质量成本管理效果分析
1.提出报告期内影响质量成本的主要因素
2.提出相应质量成本改进措施和工作目标
3.对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定性、定量的评价
(二)质量成本分析的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质量成本分析指标体系
指标
分类
2.财务部按照成本习性,对生产基地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负有业务指导与监督义务。对于出现的一般问题,财务部经理直接解决,解决无效时报总经理解决。
(三)考核实施
考核为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主体构成的考核小组通过各项成本计划指标与成本实际指标的测算、分析,对生产部生产成本控制情况进行确认,并根据企业的考核奖惩标准针对考核结果实施奖励和惩罚。具体内容详见企业相关考核办法。
成本差异类型
类型
具体内容
用量差异与价格差异
用量差异
用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
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4.编制下个月的质量成本计划。
全厂的质量成本计划由财务部门编制,质量管理部门审核,工厂主管质量的领导批准,生产计划部门下达执行。
六、质量成本考核
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情况由质量管理部门依据《质量考核控制程序》的要求按月进行考核。
(一)产品总成本质量成本率
(二)产品产值质量成本率
(三)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
(四)销售利润质量成本率
(二)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分工
财务部负责组织整个企业成本预算的编制。与生产成本有关的各专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制定、分管专业和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
(三)生产成本的预算编制要求
财务部根据企业预算管理要求,结合上年度的成本实际完成情况,以及企业下达的年度定额成本计划及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本年度生产成本预算。
五、生产成本核算
(一)核算依据
产品核算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准则》为准。核算方法以《股份制会计制度》为准。
(二)核算形式
成本核算报告以财务报表形式编制,报表分月报、季报、年报三种。
六、生产成本分析
(一)生产成本分析目的
揭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充分暴露和发现矛盾,为制定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提供依据,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3.质保部门负责统计核算减产损失、降级损失、折价损失等不在财务账上直接反映的各项质量成本费用,并记入“质量成本核算台账”。
4.销售部门根据外部反馈信息和凭证进行统计外部故障成本,并记入“质量成本核算台账”。
5.各分厂质保部门和成本会计分别统计核算发生在分厂的质量成本。
6.财务部门月末汇总编制企业质量成本报表。下表所示的是一张《质量成本月报表》。

13
13
13
13
13
方案
名称
生产成本控制方案
受控状态
编号
执行部门
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一、目的
为了实施对生产成本的规范化管理,将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特制定本方案。
二、生产成本预算编制
(一)生产成本预算编制程序
各有关部门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在每年11月份,向财务部提供下一年度及每月的成本预算资料,财务部于每年12月份编制下一年度成本预算,经总经理审查后,于12月底上报董事长,经批准后贯彻执行。
(二)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质量成本采用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核算方法包括以下六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