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专题训练

文言文专题训练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

嘉靖八年进士。

摧御史。

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

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

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

历按苏、松、顺天。

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

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

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

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

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

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

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

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鷂儿岭,杀伤相当。

宗皋坐夺俸。

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燿坐夺俸。

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

帝乃逮宗皋及燿,各杖一百,燿遂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

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

万历中,再存问,岁给癝隶。

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

是年卒。

贈大子太保,谥康介。

(选自《明史·郭宗皋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

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

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得到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

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

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和在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新的建议,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

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

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粮食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既而事得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人。

以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历汝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阳县,佥书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

张贵妃薨,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

听上裁,乃增至七日。

景初言:“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

”不报。

妃既追册为皇后,又诏立忌,景初力争,乃罢。

嘉祐初,大雨水,景初曰:“此阴盛阳微之诫也。

”乃上疏称:“商、周之盛,并建同姓;两汉皇子,多封大国;有唐宗室,出为刺史;国朝二宗,相继尹京。

是欲本支盛强,有磐石之安,则奸雄不敢内窥,而天下有所倚望矣。

愿择宗子之贤者,使得问安侍膳于宫中,以消奸萌,或尹京典郡,为夹辅之势。

”时狄青为枢密使,得士卒心,议者忧其为变。

景初奏疏曰:“天象谪见,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恂恂。

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

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

”数诣中书白执政,请出青。

文彦博以青忠谨有素,外言皆小人为之,不足置意。

景初曰:“青虽忠,如众心何?盖为小人无识,则或以致变。

大臣宜为朝廷虑,毋牵闾里恩也。

”知制诰刘敞亦论之甚力,卒出青知陈州。

李仲昌以河事败,,奏比部员外郎郑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余顷,因请均其徭役,著限田令。

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改度支副使,迁吏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以病,未入谢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减)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B.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C.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D.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庇荫,古时指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也有此意。

B.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又指族长和皇族子弟。

在本文中和“宗室”通用,指皇族子。

C.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

古时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收,后来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

D.籍在我国古代有登记在册的意思,“占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上报户口,入籍定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景初谨守礼制。

对于张贵妃丧事辍朝天数的问题,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迎合皇帝,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进言争辩,最终阻止了皇帝有违礼法的命令。

B.吕景初思虑长远。

他认为历史上许多朝代,有任命同姓或宗室担任要职的先例,这样能使国家安如磐石,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学习古人的做法。

C.吕景初忠君爱国。

狄青为士兵所拥戴,人们又有狄青兵变的议论,吕景初认为国家尚未立皇子,情势危急,为了国家安全,应将狄青调离京城。

D.吕景初抑制豪强。

针对比部员外郎郑平在真定广占农田的现象,他奏请皇帝,要求郑平承担徭役,并著限田令,用来限制权贵之人的田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

--------------------------------------------------------------------------------(2)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

幼聪敏。

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

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

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

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

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

四年,进号车骑将军。

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

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

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

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

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

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

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

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

”子良所志也。

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

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

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斛", 泛指多斛。

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C."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

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D."友悌",与朋友相友爱。

"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良孝顺有加。

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

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

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

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

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

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