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9页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学校9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试卷第2页,总9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3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①,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②,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③,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④,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⑤,则二狼伺⑥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注]:①富室:有钱的人家。
②杂畜:混杂在一起喂养。
③驯:顺服。
④昼寝厅事: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
⑤俟:等候。
⑥伺:守候,观察。
1.对甲文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C .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2.解释加点的词(3分)(1)顾( ) (2)洞( ) (3)前(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0分)乐人雷海清天宝①十五年,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长安。
禄山②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
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于前后。
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嘘唏,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以胁之,言有泪者当斩,而悲不能已。
有乐工雷海清者,怒而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
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者莫不伤痛。
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乱定,玄宗优恤,诰封“天下梨园大总管”。
(《明皇杂录》)[来源:学|科|网Z|X|X|K]【注释】①天宝:唐玄宗年号。
②禄山:即安禄山,在公元755——763年发动了“安试卷第3页,总9页 史之乱”。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4分) ①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___________ ②大陈.御库珍宝___________ ③支解以示.众___________ ④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以兵仗严卫送于长安”相同的一项( )(2分) A.徐喷以.烟 B.策之不以.其道 C.无从致书以.观 D.以.其境过清 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群逆皆露刃以胁之,言有泪者当斩。
(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乐工雷海清者,怒而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
(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ZXXK]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 ?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⑦,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⑧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⑨,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
③春秋:年纪。
④夷灭: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
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
⑨衿:衣襟。
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
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武使.匈奴明年 / 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 (《唐睢不辱使命》) B 、为武置.酒设乐 /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C 、请毕.今日之欢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送东阳马生序》 ) D 、与武决去. /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两章) 8.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 B 、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C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睢不辱使命》) D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6分,每小题3分)试卷第4页,总9页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2)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0.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分) [古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⑪臣之妻私.臣 私:⑫能谤.讥于市朝 谤:⑬委.政卿大夫 委:⑭三年不蜚.又不鸣 蜚: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 .皆以美于.徐公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晏子使楚》)B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C .国且.危亡 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D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⑪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⑫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14.简答。
(4分)邹忌和淳于髡均是用什么方法劝谏齐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10分)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试卷第5页,总9页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东坡为.钱塘守时 ( ) (2)非不肯偿.也 ( ) (3)所持立尽. ( ) (4)遂.悉偿所负 ( ) 16.下列各句与例句 “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 ) 例句:人竟以.千钱取一扇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以.丛草为林 C.贻以.金钗 D.太祖常劝以.读书 17.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公令以扇二十来 18. 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
19.这则故事中苏东坡是怎样的人?请你概括出两点。
(2分)(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畏斋拾银 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②,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封识(zh ì):封存的标记。
② 宦官家:做官的人家。
宦官,官吏的通称。
③俟(s ì):等待。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恐.劝令留金也 恐:担心 B 、遂.以还之 遂:于是 C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尝:曾经 D 、去.数年,绝无音信 去:距离 21.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遂以.还之 A 、以.我酌油知之 B 、徐以.杓酌油沥之 C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 、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2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畏斋曾经夜晚拾到贰佰多两银子,后来归还失主,并得到一些报酬。
B 、何畏斋托官员侄子将寄存于他那里多年的银子归还给那个当年有事入京的官员。
C 、本文通过两件事来表现了何畏斋拾金不昧,为人诚信的优秀品质。
D 、本文最后一段以议论来点明写作意图,表达出对何畏斋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