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乡邯郸
•
•
•
•
•
•
鸡泽辣椒——鸡泽县地方特产 产于河北鸡泽。肉厚、味香、籽少、色鲜。它含有较丰富的脂肪、蛋白质、 辣椒素、维生素A、B、C。其中含维生素C居各种蔬菜之冠,素有菜中“维C 之王”的美称。鸡泽椒含水分极少,含油分较多,利于储存和加工。以椒干为 原料加工成辣椒油、辣椒粉、辣椒酱等调料,风味独特。 曲面——曲周县地方特产 取绿豆、黄豆、冬小麦3种主料,按一定比例磨成细粉,合置盆中,拌入 鸡蛋清与芝麻香油。调和成面块;揉和约半小时以上,使之成为软、柔、韧兼 备的熟面,再用纯绿豆粉做铺面,用面杖擀压成薄片,以快刀切为粗细一致的 细条,最后按规格断拢成把,成为成品。条细如丝,色泽淡黄,煮熟后具有果 子露香味,入口柔滑,咀嚼筋韧。质疏散不粘连,耐贮存,便携带。为高蛋白 营养食品,极宜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及年老体弱者食用。 魏县鸭梨——魏县地方特产 魏县鸭梨早在隋唐时就有记载,北宋已有大面积栽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的历史。魏县适宜的土壤气候条件,孕育了魏县鸭梨独特的品质,以个大皮薄、 色艳肉细、核小渣少、酸甜适宜、果型端正而享誉海内外,著名的“天津鸭梨” 就产于魏县。魏县鸭梨平均单果重225克,最大达到65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平均11%以上,最高达16.3%,具有生津润肺、解酒醒脑、清心降火、润肤美 容之功效,极具保健价值。 馆陶御贡酱包瓜 先取七成熟的八道眉甜瓜,挖去内瓤。用三仁(杏仁、花生仁、核桃仁)、 三干(葡萄干、枸杞、橘饼)、三丝(青丝、红丝、姜丝)杂以黄豆、芝麻、 木耳、香菇做馅,拌匀后装入去瓤的甜瓜内,再用细线将瓜缝合,投入日晒夜 露之甜面酱中,腌渍三七二十一天,共计二十一道工序,方能制成。因瓜内加 入了一些药料,不仅能生津祛惊医疾疗病,还可充菜佐食。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 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末年至隋统一的400 年间,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 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 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 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 “邺下文人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文, 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 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 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 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 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 辉煌。铜雀三台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 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 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 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 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中国文化史 的奇现。
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3]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邓小 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 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 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 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 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 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 事文化。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余 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 坚力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 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 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在抗战中创建 于邯郸的《人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 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在这里培养、成 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 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 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 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 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国磁州窑博物馆
宋金元时期的磁州窑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 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 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 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 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 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 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 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 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 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 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如今,以杨露蝉和武禹襄 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 的纽带。影视剧《广府太极传奇》在广府实地拍摄。
历史沿革
• •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 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 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 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 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10300多年前,新石器早 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 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 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 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 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著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前500年),晋 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 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213年), 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 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著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 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 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 后又改属魏郡。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 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 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 而邯郸东部的大名(今邯郸大名县)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作为 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 府。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节度使。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 唐庄宗。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 (省府)。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 古战场,这里曾演绎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齐的都城,1130年 刘豫在此称帝。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 1954年改省辖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1984年改为省辖市。 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1992年7月批邯郸为较大的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 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
•
•
邯郸文化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 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 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 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 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 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 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 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 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 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相 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 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 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千百年以来,流传 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 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 中原大地 远近闻名。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 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 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 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 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 之乡”。
我的家乡河北邯郸
姓名:弓路冰 系别:财经系 班级:酒店管理2班
邯 郸 景 点
历 史 名 人
邯 郸 特 产
邯 郸 文 化
历 史 沿 革
邯 郸 简 介
邯郸简介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地处 东经114°03'~40',北纬 36°20'~44'之间,西依太行山脉, 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 接壤,辖4区、1市、14县,总面积 1.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7 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896.4万。邯 郸市的市花是月季。邯郸市是国家 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和中国散文之城、 太极之乡。国务院批准具有地方立 法权的“较大的市”和市区人口超 百万的特大城市。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邯郸特产
• 圣旨骨酥鱼——历史名吃 圣旨骨酥鱼,最早起源于邯郸赵家,叫赵家酥鱼,魏晋时期由民间传入宫 中,五代十国后周大将赵匡胤(河北人)南征北战时偶尔品尝过,千里送京 娘时赵家酥鱼曾给其留下和京娘最后的美好记忆,北宋初年,赵匡胤登基后, 把赵家这种“骨稣刺烂”后仍保持“鱼形完整”的鱼列为御用美食,从此把 赵家骨酥鱼尊称为“圣旨骨酥鱼”。 正宗的圣旨骨酥鱼制作十分讲究,“料窨工艺”、“磁州窑特产砂锅”、 “祖传秘制核心料”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辅相成,做出的鱼已不仅仅是 “鲜”,而是“香”,已不仅仅说“好吃”,而是“食补”,而且营养奇特, 常食能让人流连忘返。由于圣旨骨酥鱼的后人在民国遭遇变故,这一历史名 吃随被很多人遗 丛台酒——邯郸市地方特产 战国时代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当时建造的“丛台”是赵武灵王饮酒寻乐, 观赏歌舞 的宫廷御苑。丛台酒由此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代帝王 将相,文人墨客游经邯郸,多喜登台览古,饮酒赋诗。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杜甫、白居易等,都曾 在此留下赞美邯郸佳酿的千古绝唱。清代乾隆皇帝于 “丛台”行宫饮酒作乐,即兴 书下“击鞠呼卢待罗绮,美酒十千醉不辞”的 诗篇。 临漳县特产——临漳扒兔 熏兔自清朝距今历史悠久,临漳县为国家著名“獭兔之乡”,临漳的扒 兔、熏兔是用享有“兔中之王”美称的优质獭兔做原料,有多种名贵中药材 及香辛料腌制。焖煮等多种工序加工而成。该产品五香脱骨,口感纯正,风 味独特,老少皆宜,系纯天然绿色食品,是旅游佐餐,馈赠亲友,家宴,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