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故事情节

小说故事情节


12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参考: 1、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1分 2、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1分 3、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 1分 4、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1分
小情节的特点
⑴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化主题,耐
人寻味,令人深思。
内容上的作用: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 更具典型性。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 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题, 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3、要做到:①情节发展前后环节清楚。
②舍去细节概括情节。 ③语言简洁明了。
11
(三)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解题指导】: 完整叙述事件,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 格式概括,不能丢失本该有的要素。 (四)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 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指导】:由于小说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故事 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所以要注意事 件涉及的对象前后一致。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 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 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 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 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 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 照应得体。
情节结构的作用: 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引出另一个情节; 3)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4)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5) 使情节波澜再起,情节更突出; 6) 线索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7)补充交代上文内容 8) 照应前文情节;照应题目;前后呼应 9)卒章显志
24
位于开头:
结构上的作用: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 要分析。(6分) 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 子女; 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 力赚钱; ③坚忍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 在的生活信念。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 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 使叙事更加集中;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 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每答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19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 、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 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 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4、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 好处(思维方向): 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20
相关知识链接 文章的人称和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 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 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 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1
小说情节考点二
情节的作用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 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 用、文段本身特点所起的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 了……,表现了……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 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 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 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 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 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答出一点给2分,打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 分;给满8分为止)
主人公命运和性格


舞会(戴)
请柬

偿清


赔 丢

曲 真 相 线 大(识) 白
3、考点角度
情节是小说阅读的必考题,命题角度有: 1、梳理、概括情节。 2、分析情节内在关系和特定情节作用。 3、分析情节安排特色和技巧(情节手 法)。 4、可出现在探究题中。
8
小说情节考点一
情节概括题
题型一:把握、概述故事情节(情节概括题) 一、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17
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1、出人意料的结局 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 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 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 点出是假的,但前面已有了伏笔。如借项链时 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 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3
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
1.情节概念:
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 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2、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项链展开,可分为四大部分
获请柬 添新衣 赴夜会 偿巨债
借 项链
(开端)
丢 项链
(发展)
赔 项链
(发展)
假 项链
(高潮、结局) (序幕)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 (4分) ①塑造了彭恩尖刻辛辣的剧评作者的形象。 ②开门见山,营造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 趣,并推动情节发展。 ③此时的盛气凌人与在枪口下懦弱胆小的 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④首尾呼应,以剧评开始,一剧评结束。
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掌握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 3、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的答题模式及 解题方法。
考点分析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 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 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 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
16
小说开头常见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 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好处(思维方向):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2、写景法。。 好处(思维方向):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
部情节的能力)
10
(一)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常用答题模式:
(用主谓句)“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二)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解题指导】 1、梳理小说的脉络,实际就是概括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 2、梳理小说的脉络,可从情节角度、人物角度、线索角度以 及时间空间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
18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好处(思维方向): (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 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 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 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3)从读者的感受上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 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 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1)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性格),总领全 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情节作铺垫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4)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 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 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 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如《项链》。此 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欧亨· 利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 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 15 “我”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