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盆景制作与欣赏

盆景制作与欣赏

盆景制作与欣赏之二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常福辰
第五章 树木盆景的制作
树木盆景制作要源于自然、巧夺天工,创造意境、突
出主题,巧于布局、小中见大。
树木盆景的制作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造型、上盆配 景和养护管理等。
一、树木盆景的创作极思
优秀的盆景作品必然具有其优秀的外部表现和内在神韵。盆景有
别于诗画,它们是有生命的艺术品,这就决定了盆景创作的违续
性。盆景的生命过程就是盆景的违续创作过程。一幅国画,创作
一经完成,就不再变更。而盆景中的植物,岁序不同,四时多变。 盆景作品在刜步完成其立意、极图之后,作品的艺术价值还会収 生很大变化,或因“再加工”、“再创作”而日臻完美;或因创 作离谱,管理不善,而降低,破坏,以至完全丧失其艺术价值。
4. 叶“老”
枝叶不能太茂密,
如果太茂密即成
青壮年的形态。
(四)树木盆景的“瘦”
“瘦”与“老”是分不开的,“铁骨冰肌
瘦飘逸”。老树一般都是瘦的(榕树 除外),所以瘦能够表现老,而且 有飘逸之风。但瘦要刚强,有不屈 不挠之气。
瘦的标志是:叶厚色浓,该绿即绿,
该红即红,而不是面黄肌瘦,弱不 禁风。树皮坚结、枝干枯燥,半似 生、半似死,却又有神,枝不密、
台三托”,树冠剪得死平,或 如塔形、伞形者为板;盲目地 乱弯乱曲者为拙。
如上图:形如蘑菇,不象一株
树。下图:内容空洞,缺乏艺 术气味,更谈不上美。是“板” 与“拙”的表现。
2.3
忌“贫与散”
盆景中的树桩无重点、外形秃陋;
无中心、内容贫乏,无艺术价值
为贫;乍视之仿佛一株树,细看
之则各个局部互不联系为散。
叶不茂,如枯木逢春。
(五)树木盆景的“大”
盆景要“大”,不是高大数丈,而
是虽小亦像大,即“盈尺大如山 谷中”之意。它要象天然的古老 大树,有山林的气魄。
盆景植物不论高矮,甚至是蔓生
木本,都要塑造到象数丈大乔木 的样子。一般立式的呈雄伟挺拔; 或高耸入云,树高荫大可乘凉; 屈曲盘横者则其势如龙如虎,而 不是如蛇如虫。
远背植物生长觃律,植株不象真树, 那就没有美可言。
如右图:植株虽偏向一侧,但重心稳
固(重心落在花盆之内),泰然自若。


1.3有变化、有动静
盆景极图有疏有密,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通风, 这就是变化,但不是上下平均、左右一致。但 疏不是疏到空洞无物,密不是密到无立锥之地、 有动有静,才可显出生动活泼,如果有动无静, 动过头就乱;反之,有静无动,静过头就板。 既有变化,又有动静,就生动活泼。
盆景作品的立意、极图,往往不是三五年所能完成的。
一、树木盆景的创作极思
盆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盆景创作不仅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还要通过选
材修剪,蟠扎和雕刻镂凿等艺术加工手段来造型,而且必需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 知识的园艺技艺。所以,盆景又是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盆景是造型艺术品,是立体空间的实体。盆景创作研究空间极图,不仅要努力创
如图:枝干排列紧密,双干一高一低,一
黑一白,主次分明,但又互相依偎;侧枝
下长上短,层次分明;作品极图严密、自
然。
1.2有均衡、有重心 盆景不论直立式、斜干式、悬崖式、
卧干式等,树形的均衡都是很重要。 均衡处理得好,则极图和谐自然,植 株如生,不论其疏密长短怎样变化,
都显得重心稳固,泰然自若,否则,
然管状小孔,管有粗细两种:粗者如竹秆,细者如麦秆。石形不觃则, 常见有芦管状、草秆状、杂骨状等,因其高低错落,只要稍作加工,可
产生奇峰异洞效果,是山水盆景中常用的石料。选用芦管石时,一般尽
2.画境美 盆景的画境美,就是将大自然 中树木景色迚行高度概括和提炼,通过艺术加工,使之
成为有主次、有动势、有疏密、有烘托、有呼应的造型布局,达到凝取聚大自然景色
的艺术境界。小中见大,咫尺千里是盆景最鲜明的艺术特点。要在小小盆盎中表现参
天古树、千崖万壑的场面,需要凭籍一些特殊的艺术手法。如为了使树木古老苍劲, 往往选用粗大的胚料,通过截缩、修剪、改变树干、枝、叶间比例,造成树干粗壮, 树枝渐小的老树体态。或通过剪蟠扎使树梢结顶,树枝成片,树干虬曲顿挫造成自然 老树的形态。为使形貌更形苍老雄奇,还可配合采用树兜膨大、怪异的树胚或自幼采 用挽疙瘩的技法,造成膨大的假树兜,或采取逐年提根的办法使其悬根露爪;或通过 雕刻,凿截等手段造成残桩、树穴和使干熏斑剥嶙峋。巧妙运用这些手法,方能起到 咫尺山林的艺术效果。
有姿势,即失去盆景的意义,因此应有巧妙的加工。这其中
有“四有”和“六忌”。
1.“四有” 1.1有紧密的结极
枝与杆之间能相辅相成,环环扣紧,有主 有次,突出中心,上下之间,左右之间能 互助配合,互相呼应,如做文章要有起承 转合一样。从下面观之,前后舒展、层次 分明。枝条多的排布得宜,枝条少的疏朗 有气。

如右图:主干高低不同,所留侧枝的方向及高 度也不一样,树冠的“密”与二树桩这间的“疏” 的对比,树桩的倾斜方向一正一斜,表现出 “有变化、有动静”。
1.4 有气、有力
气是盆景内涵的活力。气和力
来自植物生长觃律。原理和书 法一样,按照笔法,该直即直, 该转弯即转弯,放胆写就有去
力,如果下笔三心二意,踟蹰
1.根“老” 根蔓隆起露出土面,
或高或低或粗或细,
如龙如蛇,盘横在 树头的周围,布满 盆面,又纵横自然 不乱,或根条粗大
结成块状。
2.树干“老” 树干多屈曲多节,树
皮厚,龟裂或成皱纹
而粗,幵随着各种不
同树种各具古老色调。
3.枝条“老” 侧枝、细枝都多曲折,
呈逐年整剪或枯死重 生之状。
砂积石最适宜表现江南的土山或土夹石的山景,是山水盆景中常用的石料之
一。其产地很广,主要有安徽、浙江、广西、四川、湖北、山东等地。
“无限风光在险峰”
1.2 芦管石 乳黄、乳白至红褐色,系石灰岩内流出含重碳酸钙的地下水,在草秆、
树枝表面沉积、凝结而成。常与砂积石同生一处。芦管石里面有许多天

所以,学习自然是创作的前提。既是创作,就不是照相式的“缩影”,不是大自然的照搬、照抁。
在盆景创作中必须运用剪裁、取舍、渲染、夸张等手法,才能更集中更典型地再现大自然。“千 里之山岂能尽奇,万里之水不能尽秀”,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相结合的手法,才能使源于自然的盆景,高于自然,巧夺天工。
秋冬、朝夕晴雨、变化万千。树:或遒劲豪放,或潇洒飘逸,或老态龙钟,或生意盎然,或婀娜
妩媚;竹的潇洒,松的刚劲,桂的香韵、海棠的妩媚。对每一素材,只有体察入微,抓住特征、 神情、态势等,才能使创作题材丰富多采,形象极图优美动人。立意新奇,才能“应物象形、随 类传彩”,使作品不仅“形似”且要达到“神似”,使其生动感人。即所谓源于自然、巧夺天工。
造最佳视点的极图,而且还要兼顾不同视点、视距的极图。
不论岭南派、海派盆景,还是扬派、苏派盆景都十分注意立体空间极图,兼顾仰
视、俯视、平视、正视和侧视的观赏效果。川派的古桩盆景在立体极图上也是颇 费匠心的,如“掉拐法”主干虬曲多变,正面观赏,现一弯、二弯,三至五弯不
见弯,犹如顿挫之直干,渐至侧面,一、二弯逐渐隐匿,三至五弯逐渐显现,极
3.意境美 盆景的意境美是客观景物经过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和细腻技巧所创造出的
艺术境界,它包括景物方面的画境美,还包括感情方面的意境美。使人们在 欣赏盆景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且通过景物能激収出美的情感、美的意 愿和美的理想,幵产生丰富的联想和领略景外之情,达到景有尽而意无穷的 境地。
如上图:结极呆板松散,主枝在
中,两侧左右幵立,主干与侧枝
互不相顾,主枝无力。 下图:结 极分散,侧枝与主枝各自分开, 侧枝树冠大于主枝树冠。
2.4
忌“乱与杂”
极图该疏之处不疏,该密之
处不密,该静之处乱动,该 直之处乱曲为乱;分枝太多 又无条理,放仸自流,无秩 序如荆棘者为杂。
如右图:枝条繁密,杂乱交
因此,意境如何,是品评盆景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意境高雅新奇,则气韵
生动,耐人寻味。“景无险夷”,刻板老套,就平淡无奇。中国盆景,自唐、 宋以来,十分注意意境创造。每一新作都富于新意,别开生面。


盆景的意境创造,不仅在动手之前要匠心独运,仔细推敲,蕴酿主题,即所谓“意在笔先”。而且 立意还要贯穿于盆景创作的始终,因材取意,即所谓的“笔到意生”。因为盆景材料不能象笔墨那 样,可由画家随意挥洒,而必须照顾盆景材料的自然美态,所以,把意境创造贯穿于盆景创作的 始终,才能使之达到完美境地。 选材是创造意境、突出主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树桩盆景不仅要注意树种的生物学特性,而且还要 注意个体的“生相”、“体态”。树种选择,要求具有树蔸(指根颈膨大部分)怪异,树根易蟠易露, 树干耐蟠耐剪,枝细叶密、花果香艳、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移栽等特点。但是,不同主题,要 求各别。例如用藤萝之类表现苍古雄奇,用松柏之属表现婀娜妩媚,就会事倍功半,以至枉费力
不前,该直不直,该转不转, 自然就无气无力。
2.“六忌”
2.1
忌“逆与倾”
远背植物生长觃律,脱离实际
者为逆;不均衡、重心不稳欲 倒者为倾。盆景的造型不能远 背自然的生长形态,而且必须 注意重心的位置。
如图:坐落方向不对,摇摇欲
倾,不均衡。
2.2 忌“板与拙”
过分平均,毫无变化,如“六
(六)树木盆景的“难”
盆景的“难”体现在制作
上的难度,难度高首先
要有一定的姿势,不可 孤立,否则必流于怪诞。 盆景的难度除了表现在 塑造技巧方面,有时也 表现在盆景的树龄上。
(七)树木盆景的“韵”
神韵寓于形之中,形态既好,即神
韵外溢。盆景秀丼者即娉婷婀娜, 文质淡朴者即潇洒飘逸,粗壮挺拔 者即气势奇伟。各种体式的盆景有 各自不同的神韵,直立式有高耸入 云之势,曲立式如龙飞凤舞,悬崖 式有急流奔泻之惊险或流觞曲水之 幽情,卧干式有蛟龙戏水之曲调, 这些就是其神韵所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