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7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分歧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
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歧,这一分歧直接影响
到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分歧。
▪ 他们之间的分歧体现在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 上。
一、菲利浦斯曲线
▪ 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A·W.·Phillips)发表论文, 通过分析英国近百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数据,发现二者
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 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总数
=
失业人数 1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1、失业的种类
⑴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⑵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即凯 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Theory of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第一节 失业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一节 失业理论
▪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 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就业[Employment]

失业[Unemployment]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
▪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 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产出和就业。“温和的 通货膨胀政策”。
▪ ②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既抬高了物价,又减少了产出和 就业。
▪ ③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新经济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基本假设前提、
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其中关于
193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 恶性通货膨胀情况
▪ (100元货币的购买力变化) ▪ 1937年可买黄牛2头 ▪ 1938年可买黄牛1头 ▪ 1939年可买猪1头 ▪ 1941年可买面粉1袋 ▪ 1943年可买鸡1只 ▪ 1945年可买鸡蛋2个 ▪ 1946年可买固本肥皂1/6块 ▪ 1947年可买煤球1个 ▪ 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3粒 ▪ 1949年5月可买大米2.45/10000000粒(千万分之2、45粒)
转换后的菲利浦斯曲线


PC



a
b
0
cd
失业率
▪ 重要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
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
系了起来。

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
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
2、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 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 ——当存在着就业机会,但工人不愿意接受现
行工资水平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作自愿失业。 ▪ 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工人愿意就业而又找 不到工作,由此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作非自愿失业。
▪ 消费物价指数[CPI]
▪ 反映居民生活中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所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
CPIt
PtQ0 100 P0Q0
▪ P0—基期价格,
▪ Q0—基期交易量,
▪ Pt—报告期价格
▪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 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SERIES INFLATION,
AD4 AS P
P4
AD3
AD2
P3 AD1
P2
P1
0
Y1 Y2 Yf
Y
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Theory of Cost-Push Inflation]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总供给减
少。
▪ 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 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垄断厂商利用其垄断地位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
失业率的变动 1 (实际GDP 增长率 潜在GDP 增长率)
2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的华尔街
奥肯定律失灵:

“按照经典经济理论中的奥肯定律,当增长高于2.25%的
潜在增长率时,失业率开始下降。对应于实际GDP增长在一年内
持续高于潜在增长率的每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会下降半个百分点。
然而,奇怪的是,2004年中国经济超速增长而就业没有增长甚至

后来菲利浦斯曲线被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
综合学派用于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关系。

假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幅度大体稳定,且企
业在平均劳动成本之上比例加成定价,那么,价格水
平就会与货币工资率同比例变动:
▪ 通货膨胀率=物价变动率
=平均劳动成本变动率
=货币工资变动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u u* )
1923年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1923年12月,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授曾将德国的
通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
张大小,未能给出1923年的数据,结果不得不在脚注
中加以说明:如果将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长度将达到
200万英里。
通货膨胀的分类[2]
▪ 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 ⑴平衡的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 ▪ ⑵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
10%-100%。 ▪ ⑶恶性通货膨胀或超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年通
胀率在100%以上。
解放前夕, 通货膨胀剧烈 时,大面额钞 票大量印行, 旧银行职员 在清点成捆钞 票。
印度通货膨胀空前 人 们购物用钉起来的钞票
2002年12月17日
印度新德里一商贩在收取顾 客的货款时用钳子拆启钉在卢比 上的钉书钉。在印度,顾客到银 行提取卢比时,除了刚出印钞厂 的新卢比外,所有旧卢比都是 100张一沓用钉书钉钉起来的, 顾客在银行无需当面清点,在任 何时间如果发现有短缺,只要没 有启封钉书钉,银行都会如数补 齐。如今印度人习惯购物时带上 100张一沓的卢比,请收款人帮 助启封。
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
资水平倾向于上升,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水平倾向于 下降。
最初的菲利浦斯曲线


PC





a
b
0
cd
失业率
菲利浦斯曲线的三种表达方式
▪ 1、“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 ▪ 2、“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 3、“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浦斯曲线的转换
▪ 所以,政府通过运用总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就可以 减少失业率的波动性。
三、失业的影响
▪ 奥肯定律[Okun’s Law] ▪ ——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率之间的反方向变
动关系。 ▪ 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便下降1个百
分点;实际GDP增加比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便上升1 个百分点。
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
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
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
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
▪ 1、有伸缩性工资理论与失业
▪ 有伸缩性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资是有伸缩性的, 劳动市场在总体上能自动实现供求平衡,失业率总是等 于自然失业率。
▪ 所以,政府通过运用总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来减少 失业是完全无效的。
2、有粘性工资理论与失业

有粘性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资是有粘性的,货
币工资率不能及时根据物价水平来调整实际工资率,失 业率就有可能高于自然失业率。
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 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 (举例)
▪ 经济专家们之所以关注GDP平减指数,还因为与投资相关的价 格水平在这一指标中具有更高的权重。例如,我国2004年GDP 平减指数上涨6.9%,高出CPI涨幅3个百分点,说明投资价格 的上涨远远高于消费价格的上涨。
下降。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目前,中国经济的特殊情况是传统
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
▪ 季铸:《2004-2005年中国经济分析展望报告》。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 通货膨胀的定义 ▪ 通货膨胀[Inflation]——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1、物价指数
▪ GDP折算指数: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它的计算
3、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
▪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劳动市场处于供求均衡时的失业率,也是社会
经济处于正常状态的失业率。 ▪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所有想要工作的人都没有多大困难找到按现行 工资率付酬的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
二、两种工资决定理论与失业
▪ 2012年4月CPI同比上涨3.4%,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近 期日用消费品出现新一轮涨价趋势。分析认为,与此前信贷激增、游资炒 作引发的价格上涨不同,近期涨价压力主要来自成本价格上涨,成本推动 作用增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