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疑难易错题系列之三(化学实验)
1.下列五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中:①用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氢气;②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③用碳在氧气中燃烧制取二氧化碳;④用高锰酸钾与氯酸钾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⑤用石灰石与稀盐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
2.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所用的一组仪器及干燥剂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锥形瓶、导气管(带橡胶塞)及浓硫酸
B.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锥形瓶、导气管(代橡胶塞)及浓硫酸
C.漏斗、集气瓶、锥形瓶、导气管(带橡胶塞)及固体氢氧化钠
D. 长颈漏斗、集气瓶、锥形瓶、导气管(带橡胶塞)及浓硫酸
3.下列实验方法最合理的是()
A.可用燃着的木条验证某集气瓶内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B.可用3溶液鉴别(即区分)两瓶无色溶液:稀硫酸和稀盐酸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2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气体
D.为检验石灰石煅烧后所得的固体中是否还有未反应的3,可取样后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变红色,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后有无色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属于碳酸盐
C.某无色溶液中加入2溶液后,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42-
D.将、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溶液、浓硫酸、灼热的后(假设每次反应均完全),最后所得的气体为2和N2
5.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用23溶液即可将2、、24三种无色溶液一次性鉴别开来
B.不用任何试剂即可将4、2、23、、3鉴别开来
C.不用任何试剂即可将2、23、3鉴别开来
D.用物理方法无法将食盐水和白醋区分开来
6.除去2(4)3溶液中的少量H24,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下列物质()
A. 粉2O3溶液2溶液
8.根据下图中所列仪器填空:
(1)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可选用的仪器是 [填写字母代号]和带橡胶塞的导气管;
(2)做粗盐提纯实验第一步“溶解”时,可选用的仪器有;
(3)粗盐提纯实验的三步操作中都要使用的仪器是。
9.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
请按要求填空(填装置的字母代号):
(1)①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该选用,该装置还应作的一个改动是。
要使收集的氧气中不含氮气,收集装置最好选用。
②若用H2O2溶液和2混合氧气,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在观察到容器中有大量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的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其原因可能是。
③比较用上述两种方法制氧气,哪种方案较理想,前者还是后者?,理由是。
(2)氨气(3)在通常情况下是—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的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称为氨水。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
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装置(填代号),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
收集氨气选用(填序号)装置。
(3)为了得到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分别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F、G装置,你认为可行的是装置。
不用另一个的理由是。
此发生装置还可用来制气体.
10.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
实验。
回答:
(1)若再提供酒精灯和火柴,以及下列仪器:
尖嘴管、小试管、橡皮管,怎样证明加热前试管
内的空气已经排尽?
(2)若只提供火柴,以及下列仪器:尖嘴管、小试管、橡皮管。
两同学就能否完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辩论:
①甲同学认为无法完成,其理由是.
②乙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仍然可以完成。
其做法是:
11.实验室可以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混有氯化氢、水蒸气)和进行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证明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气体,应把A装置与E装置连接。
E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A装置和E装置连接后,还要在E装置后接上
装置 (填装置序号,下同)。
其中装置E的作用是。
(3)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其中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12.探究2和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出
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
(1)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③有明显
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实验
①。
实验③。
(2)实验②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
置中的广口瓶
...,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3)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检验2和溶液反应生成了23,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13.一种溶液X含有、、23、24、4中的部分物质。
某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①观察溶液X的颜色溶液呈无色溶液X中不含有。
②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
溶液变红色溶液X显性。
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③另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溶液X中可能含有23和24。
滴加2溶液
④向步骤③的试管中继续滴
溶液X中肯定含有23和24。
加稀盐酸
14.根据下图判断(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化学式:
(2)若A中只有一种溶质,该溶质为
若A中有两种溶质,则这两种溶质可能为和
15.某化学探究活动小组的小峰同学为了测定某不纯氧化铁试样(其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⑴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小峰同学通过称量反应前、后D部分的质量,来计算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若按这一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则计算出的结果和实际值相比将(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⑶对于小峰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谈谈你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16.用下图所示装置的序号回答下列问题(装置可重复使用,尾气处理装置未给出):
(1)过氧化氢(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时发生如下反应:2H2O22H2O+O2↑。
实验室利用此反应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应选和。
(2)检验中混有的2的装置是。
除去中较多的2,最好选装置。
(3)水煤气含有、H2、2、H2O。
证明水煤气中含有和H2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答案为楷体字,加粗)
9. (1)①24 K 24 + 2
+ O 2↑ A 试管口放棉花 D ②B 2H 2O 2 2H 2O + O 2↑ 装置漏气 ③后者 后者具有不需加热、生成物无污染、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 (2)A 该反应属于固体和固体加热类型 E
(3)E 装置G 中的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插入液面下,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 H 2 或2 10. (1)将尖嘴管、橡皮管接上,再接到试管口的出气导气管上,用小试管收集排出的气体,验纯。
若排出的气体已纯,则说明试管内的空气已经排尽。
(2)①没有酒精灯,无法加热. ②将尖嘴管、橡皮管连接,再接试管口的出气导气管上,验纯后,在尖嘴管处点燃气体,给试管加热。
11. (1)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 3 ↓+ 3
(2)C 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3) 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12. (1)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③锥形瓶内小气球胀大 (2)软壳塑料瓶 塑料瓶变瘪
13.① 4 ②碱 ③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④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14. (1)4 ()3 (2)2(4)3 (3)3 K 24 或 2(4)3 3 15. (1) + 2 2 + H 2↑(2)偏大
操作
后果
用嘴吹灭酒精灯
可能引发灯内酒精燃烧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试管炸裂
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俯视
读数偏高(或读数不准确)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水槽中出现红色 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或其他合理答案) 加热固体时,试管炸裂了
没有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没有装满水等其他合理答案) 排水法收集氢气时,氢气中混有氮气
没有检查气密性,气密性不好
发生装置中出现大量的气体,2收不满 答案颇多,合理即可(但应指出错误的操作)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无火星四射
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
量筒受热,容积不准确,且易破裂 反应完,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 氢气还原氧化铜,部分铜变黑
将胶头滴管伸入到试管内滴加溶液
滴管受沾污,并会沾污试剂
(3)该方案不足。
进入装置C中的气体没有经干燥,会使D中质量偏大,从而使计算结果偏高。
建议:在B、C之间接上干燥装置。
16.(1)(2)E F
(3)混合气体 F G H D
E (参考右图)
或混合气体 F
H D E(F装置后接E装置
的作用是为了检验2是否除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