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学-第五章 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2

水文学-第五章 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2


2020年2月1日
27
潜水面表示方法 ----绘制水文地质剖面图:在研究区域内选择代表性剖面线,在地质剖面 图上,将已知各点的潜水位联接而成,它可以反映潜水面形状与地貌、含 水层岩性及隔水底板的关系等。 ----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等水位线图就是潜水面的等高线图
2020年2月1日
28
(三)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相补给和排泄关系称水力联系。一般可将
渗流 河流、湖泊、沼泽
2
§5.1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地下水流系统 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
2020年2月1日
3
一、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含水介质、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介质的空隙性与水理性 蓄水构造
含水介质的空隙性 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
孔隙率、裂隙率、岩溶率
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 透水性、贮水性
(一)含水介质、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介质:通常把既能透水,又饱含水的多孔介质称为含水介质,这是 地下水存在的首要条件。 含水层(Aquifer):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如各类砂土, 砂岩 含水带:构造裂隙(断裂带)中,通过条带状的构造裂隙含(透)水 隔水层(Aquifuge):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 的岩层。如裂隙不发育的基岩、页岩、板岩、粘土(致密) 弱透水层(Aquitard):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 大水20力20年梯2月度1日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4力的岩层。如各种粘土,泥质粉砂
(3)流动方向上的下降与上升的并存性
地下水流方向在补给区表现为下降,但在排泄区则往往表现为上升
2020年2月1日
15
(二)地下水域 地下水域就是地下水流系统的集水区域。 地表水的流动主要受地形控制,其流域范围以地形分水岭为界,主 要表现为平面形态, 地下水域则要受岩性地质构造控制,并以地下的隔水边界及水流系 统之间的分水界面为界。表现为立体的集水空间 每一个地下水域在地表上均存在相应的补给区与排泄区,其中,补给区 由于地表水不断地渗入地下,地面常呈现干旱缺水状态,而在排泄区则 由于地下水的流出,增加了地面上的水量,因而呈现相对湿润的状态
包气带含水率和剖面分布最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尤其是与降水、 气温等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呈现强烈的季节性变化。 包气带在空间上的变化,一般体现在垂直剖面上的差异.愈近地表含 水率变化愈大.逐渐往下层,含水率变化趋于稳定而有规律. 包气带含水率变化还与岩土层本身结构。岩土颗粒的机械组成有关。
2020年2月1日
持水度:饱水和岩土经重力排水后所保持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岩石颗粒越细,空隙越小,持水度越大.
2020年2月1日
12
----给水性 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水的性能,用给水度来衡量. 给水度: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排出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透水性
在一定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透过的能力,用渗透系数(K)表示.岩石透 水性能主要取决于岩石空隙的大小和连通程度,其次才和空隙的多少 有关.

2020年2月1日
包气带水
饱水带水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21
结合水 毛管水 重力水 潜水 承压水
在上述两种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得到地下 水的组合类型:
2020年2月1日
22
二、包气带水 贮存在地下自由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称包气带水。
(一)包气带的特征与包气带的类型 1、包气带水的主要特征
毛管水和一些过路的性质的重力水。
----中间带:界于土壤水带的下界与毛细水带之间。中间水带的水分形式
主要有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管水。
----毛管水带:潜水面向上扩展,其厚度取决于岩土的性质和空隙大小
2、饱和带
----饱和带岩石的所有空隙空间均为水所充满,有重力水(潜水和承压
水)。
以上是地下水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在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各地区地
通常将渗透系数K值小于0.001米/日的岩土,列入隔水层,大于
或等于此值的岩土属透水层。
----贮水性
对承压水含水介质而言,其贮水性能可用释水系数或贮水系数表
示。 释水系数(s):当水头变化为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
介质柱体中释放出来的水体积,它是一个无量纲的参数。大部分承
压含水介质的s值大约从10-5变化到10-3。
(一)承压水的主要特征 ⒈承压性:承压水由于存在隔水层顶板而承受静水压力; ⒉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⒊受外界的影响相对要小,动态变化相对稳定; ⒋水质类型多样,变化大
2020年2月1日
25
3、潜水两大基本特点: 第一,由于潜水面上没有稳定的隔水层,潜水面通过包气带中的孔 隙与大气相连通,潜水面上任一点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所以潜水面 不承受静水压力。而且一般情况下,潜水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 第二,潜水含水层通过包气带与地表水及大气圈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因此深受外界气象、水文因素的影响,动态变化比较大,呈现明显的 季节变化
水区域内的地下水流,构成相对独立的地下水 流系统。 (一)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特征 (1) 空间上的立体性
地下水流系统往往自地表面起可直指地下几百米上千米处,形成空间 立体分布,并自上到下呈现多层次的结构 (2)流线组合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地下水流系统由众多的流线组合而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在系统内部不 仅难以区别主流和支流,而且具有多变性和不稳定性
2020年2月1日
9
(2)裂隙 裂隙( fissure fracture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存在的各种应力作用下 产生的裂缝 按裂隙的成因:风化(卸荷)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 裂隙岩体描述:
裂隙的连通性(组数、产状、长度和密度) 张开性(裂隙宽度) 裂隙率Kr(体积裂隙率、面裂隙率、线裂隙率):裂隙的体积与包 括裂隙在内的整个岩石的体积之比。
下水的实际层次结构不尽一致.有的层次可能充分发育,有的则不发育。
2020年2月1日
18
(二)地下水不同层次的力学结构
2020年2月1日
19
§5.2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基本类型的划分 包气带水 饱水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空隙水(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2020年2月1日
20
贮存 一 埋藏 、 条件 地 下 水 类 贮水孔 型 隙的差
2020年2月1日
16
三、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 (一)地下水垂向层次结构的基本模式
2020年2月1日
17
自地表起至地下某一深度出现不透水层基岩为止,可区分为包气带和饱
和带两大部分。
1、包气带
----土壤水带:从地表向下直到植物的主根带,厚度随土壤和植物类型而变
化.土壤水是农作物根系供水的来源.土壤水带中的水分形式主要有结合水、
2020年2月1日
13
(三)蓄水构造 (1) 定义:由透水岩层与隔水层相互结合而构成的能够富集和贮 存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体 (2) 构成蓄水构造的基本条件 A 要有透水的岩层或岩体所构成的蓄水空间 B 有相对的隔水岩层或岩体构成的隔水边界 C 具有透水边界,补给来源和排泄出路
2020年2月1日
14
二、地下水流系统 地下水埋藏地下,存在集水区域,在同一集
23
2、包气带类型 1)厚型:包气带厚,带内毛管上升高度不能到达地表。有土壤水带,中 间过渡带和毛管上升带三个亚带 2)薄型:包气带厚度不到1m,只有毛管上升带和悬着水带,无中间过 渡带。地下水潜水蒸发迅速,潜水季节变化强烈 3)过渡型: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只存在毛细上升带;旱季,有3 个亚带存在
(二)包气带的水分交换与动态 补给来源:降水与地表水补给、饱水带补给 影响因素:土壤水分势梯度、土壤水力传导特性 水的消退途径
上界面: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主要途径) 下界面:内排水
2020年2月1日
24
三、潜水 (一)潜水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1、潜水: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2、表征潜水特征的参数: 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高程(HA) 潜水埋深:潜水面距地表的垂直距离(h) 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距离(mA) 潜水面的水力坡度:潜水流动方向上单位距离的水位差
----容水性:指在常压下岩土空隙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以容水度来表 示
容水度:岩土空隙能够容纳水量的最大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容水度 值的大小取决于岩土空隙的多少和水在空隙中充填的程度.
----持水性: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排水后,在分子力和毛管力的作用下, 能在其空隙中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用持水度来衡量.
潜水与地表水之间关系划分三种类型: 周期性水力联系:洪水、枯水期补给关系相反 单向水力联系:地表长期补给潜水 间歇性水力联系:洪水时,地表间歇性补给潜水,枯水期断绝联 系 无水力联系:地下潜水长期补给地表水
2020年2月1日
29
四、承压水 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倘 若含水层没有完全被水充满,且象潜水那样具有自由水面,则称为无 压层间水
2020年2月1日
粘土层 砂层
砂层 粘土层 粘土层
5
定义中的模糊概念—“相当水量,微不足道,较大水力梯度”等严 格的“是与非”的逻辑思维,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和模糊的概念 相对性的意义:
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划分的相对性——相当水量,以满足需要为前 提。如在某处一口井出水量80m3/d,作为1万人的供水,非含水 层;作为饮料厂、装瓶生产则为含水层。又如一个小泉水流量 0.11/s≈8.6m3/d,大厂—非,村用—是。 从理论意义来看——微不足道,有时空尺度的制约
第5章 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运动 地下水的动态与平衡
2020年2月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