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讲 社会心理学 攻击行为
第十讲 社会心理学 攻击行为
谢谢大家!
• 青少年团伙的暴力的亚文化为新成员提供了攻 击行为的榜样。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厌恶事件
• 疼痛
• 炎热
热刺激是一种诱因
• 受他人攻击
• 拥挤
• 唤醒状态
媒体影响:色情文学与性暴力
媒体影响:电视
• 在一般的家庭中,电视机一般开7小时, 平均每个家庭成员要看三四个小时,这 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可以活到80岁,那 么他有10年都花在了看电视上面。
什么是攻击行为?
• 攻击行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 言语行为。
• 心理学家将人类的攻击行为分为: • (1)、敌意性攻击行为
• 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
• (2)、工具性攻击行为
• 把伤害作为达到其它目的的一种手段
攻击行为的理论
• 社会心理学家主要有三种观点: • (1) 人类有基于生物本能的攻击性驱力 • (2) 攻击行为是对挫折的自然反应 • (3) 攻击行为是习得的
• 5、生物化学因素
攻击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
• 挫折:指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
挫折-攻击理论是用来解释敌意性 攻击而非手段性攻击
经典挫折---攻击理论
案例
• 马家爵事件
• 请看民警与马加爵的一段对话。 • 民警:你为什么杀人?
马加爵:我觉得我太失败了。 民警: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失败? 马加爵:我觉得他们看不起我。 民警: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马加爵:他们老在背后说我。 民警:他们都说了些什么? 马加爵:他们都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 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 别人都在嘲笑我。 民警: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你? 马加爵:可能是因为我较穷。 民警:还有呢? 马加爵:还有,以前我很想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我试着说一 些笑话,但每次却招来他们的嘲笑。 民警:那你说你们打牌,他们说你作弊,是怎么回事? 马加爵:那天打牌本来我没有作弊,但他们偏说我作弊,让 我觉的他们又看不起我,于是我便动了杀他们的念头。
我们的远古祖先在特定情况下的确有着适应意义。 是男人从他们成功的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一种心理 机制,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基因在下一代中得 到保留的几率。
• 3、神经系统的影响
• 阿德里安.雷恩发现前额叶被认为是对与攻击性 行为有关的脑区进行紧急抑制的。
• 4、基因的影响
• 人类的气质(即反应性和反应强度)部分是与 生俱来的,同时也受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的影 响。一个人幼年表现出来的气质通常是稳定的。
第十讲 攻击行为:伤害他人
• 人际行为是人类社会中最奇怪、最不可 预测和最难以解释的现象。自然界中人 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恰是人类本身。
•
——刘易斯·托马期
• ☆ 攻击行为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基础还是 后天习得的?
• ☆ 什么样的情境更容易诱发敌对行为呢? • ☆ 大众媒体对攻击行为有影响吗? • ☆ 我们怎样才能减少攻击行为?
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 基于本能和挫折的攻击行为理论认为:充 满敌意的强烈冲动来自内在的情绪,这些 情绪可以把体内的攻击欲望“释放”出 来。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学习同样可以 “引导”出攻击行为。
• 班杜拉提出了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认为,人们对攻击行为的学习不仅发
生在亲身体验其后果时,通过观察别人 人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学习。
• 攻击行为的回报
• 儿童一旦成功地使用武力协迫了其它儿 童,他可能会越来越富于攻击性。
• “杀一儆百”
• 家庭
• 身体富于攻击性的儿童往往有惯用体罚的父母, 父母用尖声训斥和拳打脚踢管教他们,从而塑 造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
• 文化
• 家庭之外的社会环境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 样。
• 在崇尚“男子汉气概”的社会里,攻击行为可 以很容易地传递给下一代
• 观众会模仿暴力榜样吗?
• 在一项对208例判刑罪犯的调查中,10人之中 有9人承认他们通过观看犯罪节目学到新的犯 罪技巧,10人之中有4人说他们曾经尝试在电
视中看到的那些犯罪。
媒体影响:电子游戏
群体影响
如何减少攻击行为?
宣泄
• 社会学习观点建议:通过消除引发攻击的因
素来减少攻击行为,如减令人厌恶的刺激,奖 励和塑造非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
• 1、哲学上关于人性的争论 • “性恶论”:攻击性驱力与生俱来,无可
避免.
• 2、பைடு நூலகம்能论
• 弗洛伊德提出“死本能”,死的本能指向内部是自我摧残和 自杀,指向外部是攻击如战争,作为一种能量总要发泄。
• 洛伦兹本能论 :认为攻击是动物和人的基本本能 • 巴斯和沙克尔福德(进化心理学家):攻击行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