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期末总复习题一、填空题:1、在冲压工艺中,有时也采用加热成形方法,加热的目的是 ---提高塑性,-------- ,增加材料在一次成型中所能达到的变形程度;----降低变形抗力-------提高工件的成形准确度。
2、.冲裁件的切断面由圆角带、光亮带、剪裂带、毛刺四个部分组成。
3、按工序组合程度分,冲裁模可分为----单工序模、级进模、复合模--等几种。
4、材料的塑性--越好, ---,塑性变形的稳定性越强,许可的最小弯曲半径就--越小--。
5、工件上有多个弯曲角时,一般应该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6、拉深件的壁厚 ----不均匀------。
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7、冷冲模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变形力,使其产生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8、胀形变形区内金属处于双向拉伸的应力状态,其成形极限将受到拉伸破裂的限制。
9、一般常用的金属材料在冷塑性变形时,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强度硬度指标增加,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
10、在弯曲变形区内,内层纤维切向受压而缩短,外层纤维切向受受拉而伸长。
11、对于弯曲件上位于变形区或靠近变形区的孔或孔与基准面相对位置要求较高时,必须先弯曲,后冲孔。
12、缩口变形区由于受到较大切向相对弯曲半径的作用,易产生切向失稳而最小弯曲半径,所以失稳起皱是缩口工序的主要障碍。
13、拉深系数是表示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毛坯(或半成品)的直径之比,用式d/D表达。
14、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指在保证毛坯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条件下,弯曲件内表面能够弯成的最小圆角半径与毛坯厚度的比值,用r/t来表示。
min15、根据圆孔翻边的应力特点,其变形特点属于伸长类变形,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变形区开裂的限制。
17、与冲裁模相比,拉深凸、凹模的工作部分不应具有锋利的刃口,而应具有一定的圆角半径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料厚。
18、有弯曲、拉深等成形工序的零件,采用级进冲压时,位于成形变形区上的孔,应安排在成形后冲出,落料或切断工位一般安排在最后工位上。
19、当弯曲件的折弯线与纤维方向垂直时,材料具有较大的拉伸强度,不易拉裂,可选用较小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
21、金属塑性变形时物体主要是发生形状的改变,体积变化很小,其表达式可写成ε1+ε2+ε3=0 。
22、判断拉深件能否一次拉深成形,仅需比较总的拉深系数m总与第一次允许的极限拉深系数m1 大小即可。
当m总>m1时,则该零件可一次拉深成形,否则需要多次拉深。
23、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径向产生拉伸应力σ1,切向产生压缩应力σ3 。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并不断被拉入凹模内形成筒形拉深件。
24、V形件弯曲模,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是由调节模具闭合高度来控制。
对于U形件弯曲模,则必须选择适当的间隙。
25、导正销通常与挡料销或侧刃配合使用在级进模中,以减小定位误差,保证孔与外形的相对位置尺寸要求。
26、采用配做加工方法设计冲裁模,其配做的凸模或凹模零件图上,只标注其基本尺寸,而其无需标注制造公差,但要注明配做间隙值。
27、胀形变形主要是由材料厚度方向的减薄量支持板面方向的伸长而完成的。
28、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包括______形状冻结性和贴模性__________两部分内容。
29、在设计模具时,对尺寸精度、断面垂直度要求高的工件,应选用____较小____的间隙值;对于断面垂直度与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以提高模具寿命为主,应选用____较大_____的间隙值。
30、搭边是一种____工艺____废料,但它可以补偿___定位____误差和___板料宽度___误差,确保制件合格;搭边还可___提高条料的刚性____,提高生产率;此外还可避免冲裁时条料边缘的毛刺被__拉入模具间隙___,从而提高模具寿命。
二、判断题:模、具的上模是通过模柄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的。
( 1 )2、材料的塑性是物质一种不变的性质。
( 2 )3、从应力状态来看,窄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是平面的,而宽板弯曲时的应力状态则是立体的。
( 1 )4、物体受三向等拉应力时,坯料不会产生任何塑性变形。
(1 )5、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的冲裁工艺叫落料。
(2 )6、采用斜刃冲裁时,为了保证工件平整,落料时凸模应作成平刃,而将凹模作成斜刃。
(1 )7、拉深变形属于伸长类变形。
( 2 )8、拉深时,拉深件的壁厚是不均匀的,上部增厚,愈接近口部增厚愈多,下部变薄,愈接近凸模圆角变薄愈大。
壁部与圆角相切处变薄最严重。
( 1 )9、冲裁变形过程中的塑性变形阶段形成了塌角区(2 )10、利用结构废料冲制冲件,也是合理排样的一种方法。
( 1 )11、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防止弯裂。
(2 )12、坯料拉深时,其凸缘部分因受切向压应力而易产生失稳而起皱。
(1)13、胀形变形时,由于变形区材料截面上的拉应力沿厚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所以卸载时的弹性回复很小,容易得到尺寸精度高的冲件。
( 1 )14、在级进模中,落料或切断工步一般安排在最后工位上。
(1)15、设计落料模时,设计基准应选凸模。
( 2 )16、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能完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级进模。
(2 )17、弯曲件的回弹主要是因为冲件弯曲变形程度很大所致。
(2 )18、物体的塑性仅仅决定于物体的种类,与变形方式和变形种类无关。
( 2 )19、一般而言,弯曲件愈复杂,一次弯曲成形角的数量愈多,则弯曲时各部分互相牵制作用愈大,所以回弹就大。
( 2 )20、压缩类外缘翻边与伸长类外缘翻边的共同特点是:坯料变形区在切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伸长类变形,边缘容易拉裂。
(2 )21、形状复杂的冲裁件,适于用凸、凹模分开加工。
(2 )22、对配做的凸、凹模,其零件图上无需标注尺寸和公差,只需说明配做间隙值。
(2 )三、单项选择题:1.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的冲裁工艺叫【 a 】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剖切2.如图所示冲压变形区划分示意图,A为变形区,B为已变形区,a)图为【 d 】题2图 A.胀形工艺 B .缩口工艺 C .翻边工艺 D .拉深工艺3. 在冲压过程中,需要最小变形力区是个相对的弱区,材料变形时,首先变形区为【 d 】A.已变形区 B .强区 C .传力区 D .弱区4. 设计落料模时,设计基准应选择【 c 】A.凸模B.凹模固定板 C .凹模 D .凸凹模5.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外区(靠凹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 D 】A. 缩短B.不变 C .分离 D .伸长6.由于覆盖件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 B 】A. 多次拉深 B . 一次拉深 C. 拉深弯曲复合 D. 落料拉深复合7.在拉深变形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在凸缘变形区中间有一位置,其31σσ=。
在该位置,用R=0.61R t 作圆,可将凸缘变形区分为两部分,由此圆到凹模洞口处【 B 】A .∣б1∣>|б3|,|ε1|<|ε3|B .∣б1∣>|б3|,|ε1|>|ε3|C .∣б1∣<|б3|,|ε1|<|ε3|D .∣б1∣<|б3|,|ε1|>|ε3|8.在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具冲压时,条料的精确定位主要依靠【 B 】A. 送料装置B. 导正销C. 导料钉D.导料板9.如图所示的阶梯形零件,当材料相对厚度t/D ×100>1,且阶梯之间的直径之差和零件的高度较小时,可一次拉深成形的条件是【 B 】A.(h1+h2+h3/d n)≥h/d nB. (h1+h2+h3/d n)≤h/d nC. (h1+h2+h3/d n)>h/d nD. (h1+h2+h3/d n)≠h/d n10.冲压工艺过程卡是用于指导工艺过程的依据。
【 C 】A. 冲压工艺制定B. 冲模电加工C. 冲压生产D.冲压模具制造11.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废料的冲裁工艺叫【B 】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剖切12.如图所示冲压变形区划分示意图,A为变形区,B为已变形区,b)图为【C 】题2图A.拉深工艺 B.缩口工艺C.翻边工艺 D.胀形工艺13. 当作用于毛坯变形区内的拉应力的绝对值最大时,在这个方向上的变形一定【D 】A. 热变形 B.压缩变形 C.拉压变形 D.伸长变形14.设计冲孔模时,设计基准应选择【A 】A.凸模 B凹模固定板 C.凹模 D.凸凹模15.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内区(靠凸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 A 】A. 缩短B.不变 C.分离 D.伸长16.在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在模具不同工位完成两道及两道以上的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 C 】A.复合模B. 单工序模 C.级进模 D.落料模1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A.冲压毛坯多个部位都有变形可能时,变形在阻力最小的部位进行B.弱区必先变形C.为了保证冲压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该道冲压工序中变形的区域为弱区D.当变形区有两个以上的变形方式时,需要最大变形力的变形方式首先变形18.外凸凸缘翻边的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材料变形区的限制。
A 】A. 失稳起皱B. 硬化C. 开裂D. 韧性19.送料步距的误送检测销检测送料误送时,其检测的原理是【 B 】A. 利用光束传感B. 利用接触传感C. 利用磁性传感D.利用压缩空气20.对于半球形件,根据拉深系数的定义可知,其拉深系数是与零件直径无关的常数,其值为 CA. 1B. 1.414C. 0.707D.e21.拉深后坯料的径向尺寸 ____A_ _____ ,切向尺寸 ___ _ ______ 。
A、增大减小B、增大增大C、减小增大D、减小减小22.有凸缘筒形件拉深、其中 _____A_____ 对拉深系数影响最大。
A、凸缘相对直径B、相对高度C、相对圆角半径23.为保证弯曲可靠进行,二次弯曲间应采用 ___B_____ 处理。
A 、淬火B 、回火C 、退火 D、正火24、弯曲件为 ____B ____ ,无需考虑设计凸、凹模的间隙。
A 、π形B 、 V 形C 、 U 形 D、桶形25、能进行三个方向送料,操作方便的模架结构是 _B________ 。
A 、对角导柱模架B 、后侧导柱模架C 、中间导柱模架D 、四导柱导架26、凸模与凸模固定板之间采用 _A___ 配合,装配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
A 、 H7/h6B 、 H7/r6C 、 H7/m6D 、M7/h627、侧刃与导正销共同使用时,侧刃的长度应 ___C_______ 步距。
A 、≥B 、≤C 、>D 、<28、对步距要求高的级进模,采用 ___B________ 的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