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学科备考方案
同创中学陈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考试题的难度不仅仅表现在知识本身的深度、广度上,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地体现出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根本就不表现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而是表现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上。
这就告诉我们该怎样依据难度的表现形式,做到有针对性地备考复习:
通过二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科应试能力,最终实现抓基础、促能力、提分数的作用。
本届高三学生主要掌握:必修Ⅰ《中外政治史》、必修Ⅱ《中外经济史》、必修Ⅲ《思想科技文化和教育》
大体复习进度是:
(1)第一轮复习:高三上学期,复习必修Ⅰ、Ⅱ、Ⅲ。
(2)第二轮复习:高三下学期,专题建设,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高考仿真训练,学生自悟,高考心理建设。
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高三上学期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
第一轮复习时使用学校下发的《全品高考复习方案—历史》,同时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
(3)教学安排(按每周5课时)
必修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课时)
第2讲汉代至清明政治制度的演变(1课时)
阶段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3讲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1课时)
第4讲罗马法德起源于发展(1课时)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5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课时)
第6讲治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课时)
阶段检测二西方政治制度(2课时)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7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课时)
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2课时)
第9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3课时)
阶段检测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课时)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0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课时)
第11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即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2课时)
第12讲祖国统一大业(1课时)
阶段检测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现代中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课时)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3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课时)
第14讲开创外交新局面(1课时)
阶段检测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课时)
第七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讲两极世界的形成(1课时)
第16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课时)
阶段检测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课时)
必修1总结(2课时)
必修2
第八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7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课时)
第18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2课时)
阶段检测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课时)
第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19讲新航路的开辟、移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2课时)
第20讲两次工业革命(2课时)
阶段检测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课时)
第十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1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课时)第22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2课时)
第23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课时)
第24讲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及交通、通讯、传媒的发展(2课时)
阶段检测九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课时)第十一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25讲 30年代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2课时)
第26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课时)
第十二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7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课时)
第28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课时)
阶段检测十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2课时)
第十三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9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课时)
第30讲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2课时)
阶段检测十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课时)
必修3
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1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课时)第32讲宋明理学几清明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2课时)
阶段检测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课时)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33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课时)
第34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2课时)
阶段检测十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2课时)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35讲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课时)
第36讲辉煌灿烂的文学(1课时)
第37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课时)
阶段检测十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2课时)
第十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38讲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破解生命起源之谜(1课时)
第39讲从蒸汽机到互联网(1课时)
阶段检测十五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2课时)
第十八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40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课时)
第41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课时)
1第十九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42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课时)
第43讲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2课时)
阶段检测十六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课时)
第二十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44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课时)
第45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及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课时)
阶段检测十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化艺术(2课时)
第二十一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46讲文学的繁荣和美术的辉煌(1课时)
第47讲音乐与影视艺术(1课时)
阶段检测十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2课时)课前预习:完成课前预习提纲(识记核心知识点)
2.第二轮复习
(1)时间安排:高三下学期。
(2)复习思路:侧重关注热点,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强化学科内综合训练,兼顾跨学科综合训练。
回扣课本、梳理知识、实战训练、技巧反思、规范训练。
(3)复习方法:,专题建设,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高考仿真训练,学生自悟,高考心理建设
保证措施:
1.遵循课程标准,依据《考试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整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重基础,抓落实,提能力。
选修与必修要区别对待。
教学中要明确必修、选修在试卷中的不同地位,明确考查的方向和训练方式。
必修部分既要准备选择题,又要训练主观题,选修部分突出训练主观题。
2.突出教学设计,尽显师生作用,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明确教学目标,坚持正确导向,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高考复习模式,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坚持适时、适度、适中的原则,优化训练过程。
要精选习题,有效训练。
教师要立足学情,优化精选训练题,选题要精细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
4.强化贯彻和坚持意识。
细节决定成败,因为细节体现着心态,习惯和策略。
上课十不落实=0;布置作业十不检查=0。
教师要明计划,抓落实,向细节要质量。
2011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