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某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某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

近年来,**市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措并举,广泛动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至今日,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如何,面临哪些问题,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一直让我们关注。

20XX年*月初,我带领**市委办综合组的同志,深入到**、**、**、**、**、**、**等乡镇办事处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感觉我市的新农村建设有喜有忧。

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群众参与热情高。

通过宣传动员,各示范村的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十分积极踊跃,尤其是今年“**市片”和“**沿线片”等两个示范片的群众积极性高,许多在外打工的听说搞新农村建设要集资,立即汇款回家。

各乡镇的经济能人对新农村建设十分支持,纷纷解囊相助,前两年民间捐资达***余万元,其中捐资**万元以上的1人,**万元以上的10余人。

**村致富能人**为该村捐资**万元。

各示范村在工作组的引导下,均成立了以群众为主的专项理事会。

从调查中看来,理事会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筹集资金、组织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镇**村成立了“三清”、房屋粉刷等4个专项理事会,发动群众集资3万元,整修路
基XXX米;**乡**村理事长**为了该村新农村建设尽快启动,带
头捐出5吨水泥,并为本村特困户垫付集资款,免费提供修路设备。

(二)各方扶持力度大。

近年来,我市对示范村实行联乡市级领导与乡镇党委书记共同挂点制,同时明确一名乡镇副职驻示范
村工作,大部分乡镇都是由人大主席或政协主任驻示范村;实行
后盾单位责任制,每个村明确4-6个后盾单位,并明确一个牵头
后盾单位,由该单位的驻点干部担任工作组组长;各村也明确新
农村建设工作机构,构建了市、乡、村三级联动的组织领导网络。

后盾单位十分重视联村建设新农村工作,均派出工作多年、有农
村工作经验的中青年干部驻村办点。

各工作组严于律己,坚守岗位,帮助示范村组建了理事会,理清了工作思路,制订了工作计划,指导村民作好了产业发展规划。

各乡镇办事处边实践边探索,建立了许多切合实际的运作模式,加快了建设步伐。

有的制订自
己的奖补办法,如**办事处对**村建养殖小区补助XXX万块红砖,**镇**村工作组对建鸡舍补助3XXX元/栋,拆除空心房给予5元
/m2的拆迁补助等等,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项目建设进展非常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致富门路亟待拓宽。

现代农业难发展。

**市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市,全市人口***万人,其中XX%以上是农民,全市耕地面积**.**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0.**亩。

近年来,
虽然加大了科技推广力度,但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发展
缓慢。

产业结构难调整。

由于农户与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
益共同体,订单履约率较低,许多市场风险由农户承担,农民大
多不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从事传统的种养业。

前些年我市
**镇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改种香芋,虽然技术指导到位,香芋获
得丰收,但是由于市场价格狂降,营销企业不按原合同收购,所
有改种农民“丰产不丰收”,血本无归,现该镇农民对产业结构
调整都心有余悸。

劳务经济难提升。

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培训和
有效的组织,农民具有一技之长的还比较少,我市农民外出打工
多是自发结伴出去,且多是从事苦力劳动,工资十分低,劳务经
济效果不明显。

(三)农民素质亟待提高。

建设新农村,重点要培育大量高素质的新农民,而目前农民素质普遍过低。

缺乏致富本领。

大多数
村民文化水平低下,缺乏一技之长,除了会按老经验种一亩三分
地外,不会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产量,也不会开辟其他增收途径。

不懂法律知识。

许多农民不懂法律知识,法制意识淡薄,喜
欢借助武力和宗族势力来解决矛盾和纠纷,械斗事件时有发生。

没有科学意识。

许多农民封建思想严重,不相信科学,愚昧无知,热衷于烧香拜佛做法事等封建迷信活动,据统计,我市农村XX%以上的村有自己的寺庙祠堂。

“等、靠、要”思想严重。

一些示范
村群众的思想认识偏差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情,特
别是以前的党建扶贫村,群众“等、靠、思想汇报专题要”思想
严重,主动参与意识差,对政府的依赖性大,涉及自己切身利益
时斤斤计较。

(四)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县到乡镇道路改造任务还没有完成,特别是一些产煤乡镇,由于车辆超载,道路路面破损严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许多水库、水渠破损严重,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

许多中小
学教学设施简陋,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太平、长坪等边远
贫困地区,难以留住优秀教师,教学质量不尽人意。

农村医疗卫
生条件堪忧。

医疗设备简陋,医务人员水平低,不能满足医疗服
务需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没有全方位覆盖,看病贵、看病难和
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缺少文
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难以开展,除开展“三下乡”活动、过年
搞一下舞龙舞狮外,平日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就是看电视、打牌。

特别是遭受多次洪灾、旱灾后,**农村基础设施受损十分严重,
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五)工作偏差亟待纠正。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由于宣传指导不到位,出现不少偏差。

认识有偏差。

有的干部群众
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新村建设,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搞大拆大建。

重视改变村容村貌,忽视发展经济生产;重视提高物质需求,忽视
精神文化需求。

作风有偏差。

少数干部不切合实际,作风飘浮,
搞花架子,把新农村建设当作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在容易出
成效的村容整治上花工夫,较少考虑现代农业生产和农村的长远
发展。

行为有偏差。

在新农村建设中,少数干部不是把农民作为
主体,而是一切从自己的意愿出发,不考虑实际情况,不考虑村
民想法,搞包办代替,强行要求村民按照自己的意图开展新农村
建设,违背了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初衷。

三、几点思考
要想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就**而言,我认为必须把握好以
下几点。

1、必须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主抓手。

现在,我市城
乡差距相当大,如果没有农村的兴旺发达,实力**、和谐**就无
从谈起。

再者,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入,在取消农业税、实施
农村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后,乡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着力点正在积
极地进行调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
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是建设实力**和谐**的现实需要,也是乡村干部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

因此,要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现阶段农村工作的主抓手,切实抓紧抓
好。

2、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没有生
产力的切实提高,就没有农民生活的真正改善。

物质基础不厚实,丰富精神生活也就无从谈起。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才能实现人民
生活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风民
风走向文明。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作为
首要任务,积极创办生产企业,发展村级经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渠道创收,推动农村全面发展。

3、必须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
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
设才能长期持久的发展下去。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进一步做好群
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彻底消除一部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
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按照找准
自己的角色,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做到
群众反对的坚决不搞,群众一时不接受的缓搞,绝不在新农村建
设中搞包办代替。

4、必须切实加大惠农支农力度。

农村面积广,各项基础设施
薄弱,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单靠农民群众自身的力量是绝对不
够的,也是绝对不现实的。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党委、政府应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支农惠民力度,将
增加的财政收入更多地投入到农村,加快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民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灌溉难、上学难、就
医难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