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鲁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鲁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测试题【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说明: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总分7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给加点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烟囱.(cōng)妊娠..(rènshēn)繁衍.(yǎn)颐.(yí)养天年B. 广袤.(mào)亘.(gèng)古梦魇.(yǎn)甚嚣.(xiāo)尘上C. 吞噬.(shì)吓懵.(mēng)悲怆.(cāng)觥筹..(gōngchóu)交错D. 裸裎.(chéng)颓圮.(pǐ)氤氲..(yīnyūn)匪.(fēi)夷所思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清冽旋涡嘻戏寿终正寝B. 妊娠奖掖混沌失之交璧C. 蝙蝠澄澈眄视残垣断壁D. 合谐狰狞演绎云云众生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____形容词,大量堆砌,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毛病之一。

②他的设想不错,就是____足够的勇气去付诸实施。

③21世纪,我们肩负着新的使命,踏上新的____。

A. 滥用缺乏里程B. 滥用缺少历程C. 乱用缺少里程D. 乱用缺乏历程4.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 《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 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5. 下面四种说法,哪种没有语病,选出来。

A. 世界上第一次对子午线测量的是在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的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B. 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C.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倡议和领导下进行的。

D. 倡议和领导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工作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

二. 阅读(39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

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

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

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

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

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

”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

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

”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

”老子曰:“报怨以德。

”此之谓也。

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新序·杂事四》注:①劬:qú勤劳;②窳:yǔ懒惰;③惄:nì忧思。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B. 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视C. 此梁之阴让.也让:谦让D. 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信:守信用7.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楚令因以.梁瓜之美禹以.治,桀以乱B. 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 因.具以闻楚王因.击沛公于坐D. 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8.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 (边县令)与楚邻界B. 尉以(楚亭之瓜)请宋就C. 楚亭旦而行瓜,(梁亭人)则又皆以灌矣D. 因具以(梁亭之为)闻楚王9.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⑤⑥D. ②③④10.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

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 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

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 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 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24分)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奥地利]斯·茨威格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a)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b)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c)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d)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e)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f)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g)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h)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11. 第一自然段共有八句,每句都已给了标号。

下面是对该段思路的分析和图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全段先叙述参观过程(顺叙),再交代墓地的经过(转入插叙),共分两层:(a)(b)(c)(d)→(e)(f)(g)(h)B. 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然后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共分三层:(a)→(b)(c)→(d)(e)(f)(g)(h)C. 全段先说明坟墓将永远对后代产生巨大影响(将来),再介绍坟墓的现状(现在),又追述选择墓地的经过(过去),共分三层:(a)→(b)(c)(d)→(e)(f)(g)(h)D. 全段以说明托尔斯泰埋骨树下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由大到小,层层递进,共分五层:(a)→(b)→(c)→(d)(e)(f)(g)→(h)12. “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3分)()A. (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 (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 (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

D. (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13. “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 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

B. 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

C. 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14. 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 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 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 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 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15. 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把它们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4分)A. 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B.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C. 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D.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E.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F. 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G. 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H. 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I. 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17. 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下面几句话,它们的合理顺序应当怎样?请把这几句话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