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

消防部队灭火救援

对自己的情感既不自卑又不过分优越就是有恰当的自 我情感。
对自我身份的确定,包括有长远的目标;有确定的交 友方式;有确定的政治、道德观;有确定的性意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2)对环境的态度
能与他人友好相处,承当起多种社会角色,既能 获得他人接纳,又不会丧失自我个性的发展。在人际 交往中,能顺利摆脱不愉快所造成的心理压抑。 适应与调节:社会适应与自我调节,能与环境保持良 好的接触。 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过程,不要太重视结果。
二、心理健康对灭火救援的作用
1、是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基本保证。 面对灭火救援工作中的高温、浓烟、噪音,面对狭小
的空间、体力透支、鲜血、恶臭和尸体,面对有毒气 体、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等等困难,良好的心理素质, 冷静的思考,果敢的决策,沉着有效地行动消防官兵 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基本保证。
二、心理健康对灭火救援的作用
三、灭火救援中的心理应激反应
(2)畏惧心理 畏惧心理的实质。
恐惧是情感和意志的不良心理现象,它是指消防官兵 在火场上对发生的火灾感到难以控制、束手无策,产 生畏惧时的心理反应,其实质是过高估计火灾的复杂 性,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不能根据火势采取正 确的灭火战术。 畏惧心理的表现。 由于当前很多官兵缺乏吃苦精神、坚韧的毅力相应的 心理承受能力,容易在身处复杂、惨烈事故中产生畏 惧情绪,在灭火救援中表现为畏缩或退却。
三、灭火救援中的心理应激反应
(3)挫折心理。 由于现代火场的复杂化、危险化,火场扑救的时间相
对较长。施救没能奏效,或久攻没有效果,战士很容 易产生挫折心理,还有的看见火势猛烈,扑救困难, 则主观上产生一种无奈的情绪,情绪低落,消极等待。
(4)急躁心理。 急躁通常表现为暴躁、愤怒、激动,难以克服。这种
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心理 应激与应对策略
武亚军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对灭火救援工作的作用 三、灭火救援的心理应激反应 四、灭火救援中的应激心理的主要危害 五、应对策略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健康概念的理解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
缺陷和疾病、不体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 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耐挫 、பைடு நூலகம்挫能力)。
2、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条件许可范围内可
能达到的最近佳功能状态或指一个人能充分协调自己 的知、情、意、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有 创造的理想
3、心理健康的两种态度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1)对自我的态度 对自我感到满意,抱有信心,有自我价值感,乐
观向上,能积极面对成长(生存)中所面临的各种压 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应对潜能,使自己的能力 不断得到发展。 必要时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成功和失败时)。 把自己客观化: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
二、心理健康对灭火救援的作用
3、是实现部队安全无事故目标的思想基础。 灭火救援工作中,面对的都是急、难、险、重任务,
时刻都有可能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健康的心理对于避 免决策错误、行动失误有着重要作用,是避免官兵出 现意外伤亡事故的思想基础。
三、灭火救援中的心理应激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combastressreaction)特指参战 人员在战斗环境条件下,对刺激丧失了反应能力的失 能性心理障碍,表现为明显的神经精神症候群,甚至 留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其症状描述为:夸大的惊骇反应、 记忆损害、过多的自发激起、睡眠障碍 、战斗噩梦、 疲倦、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无目的动作、理解 执行命令困难等。或者表现为酗酒、物质滥用、违反 纪律等行为异常。
三、灭火救援中的心理应激反应
产生畏惧心理的原因: • 遇到难以控制的大火或第一次上火场很容易产生紧张,
并最终演变成为心理恐惧。 • 油品火灾、危险品火灾、弹药火灾、液化气火灾等,
控制不好随时都可能发生 爆炸,危及个人生命,很容 易引起消防官兵心理恐慌,本能地产生逃避行为,从 而贻误战机。 • 火场上的尸体也很容易引起消防官兵产生恐惧,尤其 是消防官兵在灭火中牺牲会使战士产生特别强烈的心 理作用,一种表现为异常愤怒,情绪过于机动,从而 产生过激行为,另一种则表现为心里害怕,畏缩不前。 •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时,进行高层救人、高空架设水枪 等高难度的作业时,在不同程度地造成官兵心理恐慌。
三、灭火救援中的心理应激反应
1、灭火救援中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 (1)紧张心理 过度的紧张导致官兵惊慌不安,情绪不稳,感觉的敏
锐性减弱,注意力过于分散,甚至不能完全控制自己 的思维、情绪和行动而产生错误的行为,降低灭火救 援效率。 在救援过程中,战斗员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身体内 部的各种器官发生强烈变化,造成人对周围事物的理 解能力降低,进而产生急躁情绪,同时使战斗员的抵 抗力降低,可能给内脏带来物理性损伤。
三、灭火救援中的心理应激反应
2、产生心理应激的原因分析 (1)客观因素 燃烧产物的影响。 噪音的影响。 时间的紧迫性。 空间的有限性。 火场的危险性。 (2)主观因素 疲劳的连续性。 精神的紧张性。 高度的责任性
2、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增强官兵敢打必胜的信心。有信心就会在作战中表现
出高度的积极性。提高了心理机能,把心理活动能量 激发到最佳水平。 充分发挥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官兵是否具有良好的心 理素质,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提高官兵的生理耐力,使体能得以超常发挥。心理训 练通过提高意志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官兵的生理 潜能和心理潜能。
心理引起的后果就是盲目蛮干,对较为复杂的灭火战 斗极为不利。
三、灭火救援中的心理应激反应
(5)自我安全与麻痹心理。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自我安全是在火场危
险情况下的一种自我防御意识,而麻痹则是对眼前发 生的问题过于轻视的心理发硬。自我安全战胜责任感 时,遇到问题就会采取“紧急避险”的行为,造成不 必要的损失;相反有的消防官兵往往过高估计自身的 力量,以为自己身经百战,而没有把瞬息万变的火场 放在眼里,没有考虑其复杂性,火场指挥简单化,结 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和伤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