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名词解释(目录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名词解释(目录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目录(及答案)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方法2、七艺3、骑士七技:4、要素教育5、导生制6、教育性教学7、恩物8、昆西教学法9、初级学院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11、国防教育法12、开放大学13、终身教育14.智者(诡辩家)15.产婆术16.知识即美德17.文雅教育18.快乐之家19.实科中学20.柏林大学21.费里法:22.恩物:23.四段教学法24.骑士教育25.公立教育运动26.教育性教学27.泛智28.爱弥儿29.教父学1、自然主义教育2、恩物3、“发现学习法”4、“一般发展”5、全面和谐发展6、智者7、自然主义教育8、经院哲学9、“劳作学校”10、改造主义教育11、宫廷学校12、骑士教育13、中世纪大学14、城市学校15、新教育运动1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7、实验教育学18、终身教育19、人本化教育20、“从做中学”1、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4、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

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7、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

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8、昆西教学法: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又称昆西制度。

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9、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的教育,它主要特点是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授以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初级学院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1、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12、开放大学:于1969年6月1日获得皇家特许状,1971年1月正式开学。

主要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需参加入学考试,一般不需按时到校上课,无严格的学习年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也被许多国家效仿13、终身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郎(Lengrand),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14.智者(诡辩家):又称诡辩家,产生于公元前5-前4世纪古希腊文化、经济和教育发展达到全面繁荣的古典时代,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指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

到前5世纪后期被用来专指云游各地,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他们认为,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地感知者,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他们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于希腊从自然哲学向社会人事哲学的过渡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丰富的政治理论、道德学说,产生了希腊教育思想的第一次重大发展15.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也叫产婆术,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这种方法包括讥讽(不断追问对方使其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和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通概念)等步骤。

这种方法不将结论灌输强加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提问诱导,使其认识承认自己的错误,从而得出正面的结论,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但是它是一种原始而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16.知识即美德:在论及知识与美德的关系时,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知识即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正确行事,所以知识就是美德。

这一论断在教育实践爱你上具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但知识即美德并不完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美德。

17.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在认为职业与教学分为自由与偏狭的思想上提出了适合自由民的教育。

文雅教育是反对教育具有功利性,主张以提高一般文化素养为目的,以自由发展理论为目标,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的高尚的教育,自由教育符合人的身心发展,与现代功利性教育相比,是一种纯粹的教育,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它又对知识带有偏见,将其分为高尚与卑贱,同时由于适合自由民,使其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只为少数贵族所享有,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城市学校从十一二世纪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城市重新形成,进而产生了市民阶层,他们具有本阶级的特殊经济利益和政治斗争的需要,并反映在教育上,而当时的学校教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城市学校由此发展。

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包含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学校,如行会学校,基尔特学校,基本上属于世俗性质。

城市学校是适应生产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利益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学校,打破了交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18.快乐之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由早期人文主义教育者维多里诺于1423开办的宫廷学校。

快乐之家所描述的学校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淳朴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快乐。

快乐之家是维多里诺对弗吉里奥教育的实践和体现,他的这种能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值得后世学校。

19.实科中学:在18世纪的德国,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日渐丰富,使实科教育随之兴起,出现少量的实科中学,在19世纪德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中得以迅速发展,其主要职责在于传授自科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1832年得到了政府认可,实科为平民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人才,推动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大学对实科中学的毕业生却有一定的限制,阻碍了它教育影响高层次的延伸。

20.柏林大学:19世纪的德国,教育家洪堡认为,大学的真正使命在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为国家长远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前景,由此,他于1810年创办了柏林大学。

而早前在17、18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为柏林大学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

柏林大学具有“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学”与“研究教学合一”的特色,柏林大学颠覆了传统大学模式,树立了现代大学的完美典范,是德意志现代文明的摇篮,具有世界意义。

21.费里法:颁布于19世纪法国第三共和国时期,普法战争结束后,一批共和党人把法军失败归咎于第二帝国政府未能充分发挥教育在国家安全与防卫中的职能,为此,第三共和国十分注重国家对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工作,共和党人律师费里于1879年管理教育部后,颁布实施了费里法,确立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原则,着力提高法国国民整体素质。

费里法的颁布与实施为这一时期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它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2.恩物:是福禄培尔所建立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之一。

恩物是福禄培尔所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其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

恩物作为自然地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理解周围世界。

23.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担任哥廷根大学教授时写了普通教育学一书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其教育理论包括四段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他认为兴趣活动分为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四个阶段,儿童学习活动中的思维状态由2种:专心与审思,在此基础上,他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但它固有的机械论倾向也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24.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修风景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结构相适应。

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重在灌输服从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25.公立教育运动:19世纪初期美国初等教育发展缓慢,为改变这一现状,贺拉斯.曼与巴纳德等人倡导开展了公立教育运动.这一运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建立地方税收制度2兴办公立小学3实行强迫入学和免费教育。

公立教育运动普及了义务教育,为更多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改善了美国初等教育的现状,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

26.教育性教学:由赫尔巴特提出,他认为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在探索如何达到这种目的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也指教育的基本原则,知识与道德具有直接和内在联系,教育只有通过教学才能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的目的与教育的目的应保持一致,这种观点具体阐明了教育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他把教学与教育完全等同起来,具有一种机械化的倾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