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 钱学森教学案

19 钱学森教学案

19 钱学森主备学校: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课型:阅读课审核:集备主讲:华芳使用学校: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使用教师:华芳执教时间:2012.11 执教班级:六(4)班【教材分析】本文讲述了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事迹。

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钱学森满腔的爱国热情,展示了一位科学界的伟人风采。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通过人物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

文章在写作顺序上,作者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魂牵梦绕”、“多么希望”等词语开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5个,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找出课文中钱学森说的话,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

4、学习课文倒叙的方法,感受倒叙手法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1、抓住人物的语言等描写,感受钱学森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2、学习课文倒叙的方法,感受倒叙手法的好处。

【资料链接】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给课文划分段落。

4、学习课文倒叙的方法,感受倒叙手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à【课堂研讨】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从1999年的神舟1号飞船成功发射到2012年的神舟9号飞船与天宫1号成功进行交会对接,13年间的9次飞行如同9个台阶,它们所记录的,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工程的不断突破,而且圆满了中华民族飞天的美好梦想。

是谁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就是——钱学森。

(齐读课题)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3、谁知道什么叫中国导弹之父?(为中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

)3、是啊,怪不得2007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师诵)(出示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他就是——钱学森。

(再读课题)4、反馈预习导学。

强调“裕”的偏旁是衣字旁。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以人名为题,写了他的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能找到相关提示吗?交流:(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快速圈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提示:关注有没有更简洁明了的时间顺序。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围绕钱学森“归国”这一中心事件,我们能很快理清课文的脉络,那就是“归国之时”“归国之前”“归国之后”,这样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6自然段)第三段:(第7自然段)三、精读课文第一段1、读第一段,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钱学森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他迫切想回到祖国为祖国出力。

我们一起来看第一段,哪个句子可以看出他归心似箭?用笔画出来。

2、交流,抓住重点词语“魂牵梦绕”“多么希望”。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4、了解倒叙写法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引导学生联系平时看过的相关故事或电影,了解这是一种倒叙的写作方法,它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那么,这里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把钱学森归国时摆在最先写,是想要增强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钱学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堂训练】阅读感悟在的大海上,一艘巨轮正驶向香港。

钱学森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远方。

“啊,我就要回到的祖国了!”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画出最能表达钱学森归国心切的句子。

(3)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这段话应放在课文的。

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是一种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是为了。

【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2。

2、摘抄课文中钱学森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语言等描写,感受钱学森内心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温故预习】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美国时,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①哪一句话概括了他的品质?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是什么?(重—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爱国之心)②数字最具有说服力,从颁奖词中的“五年、十年”你体会到什么?(钱学森归国所受得阻力和创业的艰辛。

)【课堂研讨】一、导入:1、钱学森在1934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9月17日踏上归国的航程,这漫漫的二十多年,祖国的命运牵动着他的灵魂,这节课先让我们走进钱学森的心录,去感受他的心路历程吧!2、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用“”画出来,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作简单的批注。

二精读人物语言,感悟人物情感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

出示:(我是中国人。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1、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1)补充: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成绩优异。

36岁就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

而且钱学森还是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

(出示资料)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2)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谁来读?(出示:我是中国人。

……)他想要干什么?(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放弃这一切,)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的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齐读钱学森的第一段话)3)从钱学森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什么?(钱学森时刻想念祖国、一心想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2、过渡: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一心想回到祖国去。

新中国成立后他想回国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起来。

1)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三四自然段。

交流:时间、愿望、情境都要说全了。

(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

钱学森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

却遭到留学生的劝阻。

)填空:他放弃的是,而面临的是的待遇,的生活,的工作条件。

2)自由读读这句话,再圈圈画画,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

“日夜盼望”:钱学森时时刻刻都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

牵挂着祖国的命运。

“终于”:钱学森盼望新中国成立已经很久了,他等待回国施展抱负已经很久了。

“应当”:应当是什么意思?(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应当”这两个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职责,一种责任。

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

正因为我们日夜盼望着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因为祖国现在很穷,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3)是啊,因为他坚信祖国现在虽然贫穷,但只要中华儿女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祖国一定会从()走向(),从()走向(),从()走向()。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从钱学森所说的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钱学森一心想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和强烈的爱国心。

)4)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学生们的劝说,又表白了自己的心迹。

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激动诚恳坚决果断)指导朗读。

三、归国路一波三折1、过渡:可钱学森的回国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他受到了百般刁难。

2、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出示齐读)一个师有多少人?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5000人是一个师,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量无穷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3、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齐读)“绝”字什么意思?(坚决不允许。

没有商量的余地。

)读了这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4、他们会怎么留?请你想象一下。

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

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

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出示资料)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

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

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近30斤。

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5、受到如此的折磨,钱学森怎么做?长达5年,行动没有自由,然而,钱学森——(出示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一起读。

他一心想着报效祖国。

支持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的信念就是: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

小结: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7、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出示最后一节)补充钱学森归国后所作的贡献:在钱学森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导弹,1964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定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遨游。

四、总结1、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伟大人物而不去景仰的民族更可悲。

”钱学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人物,我们应当景仰他。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钱学森在2009年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时刻不忘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的人物。

让我们再次齐读给2007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