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钱学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比较学习法,紧扣人物语言,感知特定时代环境中言语的特殊意义,体会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3.运用比较学习法,体会倒叙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重要性,初步感知谋篇布局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多层次地品读人物语言,感受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钱学森。
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他就是钱学森。
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出示人物简介。
3.明确: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那课文是如何塑造钱学森这个人物形象的?
读课文(板书“读”)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课前,你读了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挑战一下自己)
(1)出示作业纸:填空,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在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驶往香港。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
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远方。
“啊!我就要回到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2)展示作业纸,对照检查,哪个字写错了?订正,评价书写注意点。
齐读这段话。
(3)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再读,读出词意,读出语境。
(4)这些词都出自哪里?(课文第一自然段)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加粗)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比较阅读】把“他”后面的逗号去掉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逗号,提醒我们朗读时要注意停顿,突出人物他,更能表现出对钱学森的崇敬、敬佩之情。
指读、齐读。
)
(2)小结:用心读文,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一个简单的停顿,也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
我们要学会在读中比,在比中读。
(板书:比)
(3)课文赞扬了他什么品质?(板书“爱国”)
(4)迅速浏览全文,画出最能体现他爱国品质的语句。
(语言)
三、悟语言看环境
1.出示两段话,指读。
2.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2—6自然段,联系语境想想: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用心品读钱学森的话,圈出重点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
3.学生读文批注。
4.交流讨论:
【品读第一段话】:
(1)这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比较阅读三段话,讨论:哪一段更能体现钱学森爱国?为什么?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
相机介绍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资料)
比较语句“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
“成为冯·卡门的学生和助手。
”(受重用)
(3)交流后填空:留在美国,意味着(金钱、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回到中国意味着()但“我是中国人。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齐读后半句)体会爱国之情。
【品读第二段话】:
(1)交流第二段话的批注,让学生说说哪些词语能表现出钱学森的爱国?自然突出“日夜盼望”、“终于”、“应当”,齐读第二处语言。
(2)质疑:为什么是应当回去的?
(3)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
(4)“年年中秋,今又中秋。
”体会“今”字的内涵,体会钱学森的激动、兴奋、期盼和急切。
(相机了解:钱学森1935年出国,当时的中国黑暗贫困,山河破碎,受人欺凌,任人宰割。
钱学森满怀悲愤,出国留学,决心掌握知识,学好本领,将来回去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局面。
现在这一天到来了。
今日山河换新颜,巨龙图腾跃)
(5)“应当”吗?引读“祖国刚刚解放……”
(6)比较句子,感受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
自己轻声读读,揣摩一下,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讨论
引导: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解释我们大家就是祖国的儿女)破折号前后指的是同一群人,为什么还要进一步解释、强调?师:解释的是身份,强调的是责任。
是祖国的儿女就应该怎么做?(回去)所以说: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7)小结:正是因为祖国刚刚解放,新中国需要更多的人才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只有这样,祖国才能强大起来)
……引读“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
(8)读好第二处语言。
(激动、诚恳、果断、坚决)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大批建设者、需要人才的时候,此时不回何时
回?)我们是什么人?(指上面:祖国的儿女。
是祖国的儿女就应当回去,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不回何人回?)不仅钱学森要回去,凡是炎黄子孙都要回去。
5.小结:人物的语言表达了人物的心声,钱学森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华夏儿女浓浓的爱国情,一个炎黄子孙的拳拳报国志。
作者把人物的言行放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来写,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感情和精神品质。
(板书)语言看情境爱国
四、倒叙看效果
1.然而钱学森回国的路途又是那样艰辛、坎坷,美国政府会允许他离开吗?从哪里可以知道?(海军将领的话)
事实也正是如此,美国政府想尽了种种办法阻挠他离开,面对那些威胁、利诱、恐吓,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决地回到了祖国,这就到了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内容。
2.再次默读这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它应该放在哪个自然段?
3.为什么要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写呢?比较放在前后效果的异同。
板书:倒叙
4.出示学生习作片段,默读谈感受
我想再去一次——嬉戏谷
“啊——!”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喊叫划过天空。
我们左摇右摆,时而俯冲,时而上拉,时而翻转,时而腾挪……没错,我们正坐在嬉戏谷游戏项目“龙行天下”的器械之上。
让我们把镜头切回半小时之前……
5.课文把钱学森归国的场景放在开头来写,一方面是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所写的内容,为什么突出?因为钱学森归国无论是对祖国,还是对钱学森自己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点。
这是一幅让我们永远难忘的画面。
6.小结板书:倒叙看效果爱国
五、详略看中心
1.学完课文,请你选用课文中的词句介绍钱学森这个人物。
2.成就非凡,屏幕滚动他的事迹。
3.文章只用一句话带过,.为什么不写这些说也说不完的内容呢?详写回国,略写成就
4.材料为中心服务(爱国)。
板书:详略看中心爱国
六、总结
看板书总结,并修改板书。
19钱学森
语言看情境爱国句语言看情境
比较读倒叙看效果爱国比较读段倒叙看效果国为重详略看中心爱国篇详略看中心
七、课堂作业。